新浪图片

校场:看似重要的空降坦克为何成了鸡肋?

1/15 最近《中国有色金属报》的一篇文章又把一个对很多军迷来说相对陌生的概念带回了我们的视野,这就是“空投(空降)坦克”。其实不仅仅是对于国内的军迷来说,空降坦克在世界范围内都算得上冷门概念。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还没有服役过任何一款严格意义上的空降坦克。这主要是因为空降坦克的设计条件过于苛刻,以至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非常难以实现。

2/15 在谈论“空降坦克”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空降兵需要坦克吗?答案当然是需要。伞兵由于其特殊的作战样式,通常都是极度缺乏重型装备的,虽然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伞兵通常英勇无畏、以一敌十,但毕竟步枪闹不过坦克。当真正需要和敌军精锐部队进行硬碰硬的战斗时,伞兵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装备劣势而落于下风。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空降行动——市场花园战役。

3/15 1944年,已经在西欧站稳脚跟的盟军采用了英国指挥官蒙哥马利的作战方案,集结了3个空降师、1个空降旅、2个装甲旅和8个摩托化步兵旅的兵力,希望通过空降兵与装甲部队的配合一举解放荷兰,同时在莱茵河上建立一个桥头堡以让盟军部队能够直接进入德国北部。行动分为两个部分,即“市场”和“花园”。其中“市场”部分是将4支空降部队空投至荷兰境内的重要桥梁和公路枢纽。“花园”部分为地面装甲部队沿着空降兵据守的大桥和公路枢纽一路东进,推进至莱茵河北岸。

4/15 市场花园战役的前几天中,盟军进展较为顺利。装甲部队顺利串联了美军第101和82空降师的占领区。不过,在英军第一空降师和波兰空降旅负责的整场战役最关键的安亨地区,盟军部队却遭到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迎头痛击。英军伞兵趁着德军尚未作出反应,率先占领了莱茵河北边的安亨城区以及安亨大桥北端。不久之后,德军党卫军第九“霍亨斯陶芬”装甲师控制了安亨大桥的南端。在后来的三天中,虽然英军作战异常英勇,且占据了有利地形,但装备精良的德军装甲部队依旧冲破了英军轻步兵脆弱的防线,控制了大桥的两端将英军整个堵在了莱茵河以北。最终,安亨战役几乎以德军的全胜而告终,空降到莱茵河北岸的10231名英军士兵中1393人阵亡,6414人被俘,仅2424人被其他盟军部队营救回莱茵河南岸。整个第一空降师的建制几乎被打空。更重要的是,安亨战役的惨败也最终导致了整个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盟军未能在莱茵河上建立桥头堡并借此挺进德国本土。

5/15 也正是考虑到了类似的问题,其实英军早在空降部队刚刚开始组建的时候,就在着手为其研制专门的空降坦克了。考虑到降落伞的承重能力有限,英国人还专门建造了哈米尔卡运输滑翔机来携带诸如空降坦克、步兵炮、吉普车等“重型武器”。英国人的这款空降坦克也就是我们在二战题材游戏中经常看到的Mk VII小君主空降坦克,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空降坦克。

6/15 不过虽说叫做空降坦克,但受当时滑翔机的运载能力所限,这种“坦克”的重量仅为7.6吨,装甲最厚处只有14毫米,连步枪的钢芯穿甲弹都未必防得住。同时,其火炮也仅为40毫米火炮,对步兵的支援能力甚至赶不上同样使用滑翔机投送的75毫米榴弹炮(其实就是步兵炮)。因此实战作用也很一般,一般到什么地步呢?该型坦克在西线的战斗中仅仅在诺曼底登陆时使用了一次。在这场战役中英国伞兵发现,当他们需要装甲支援的时候,从邻近的装甲部队临时借调要比自己开着小君主去送死靠谱得多。

7/15 除了小君主坦克以外,美国还在英国的要求下设计制造的M22蝗虫空降坦克。但这型坦克的性能和可靠性甚至还不如小君主,我们就暂且按下不表了。从空降方式上来说,小君主也好,蝗虫也好都是使用滑翔机进行机降的坦克。这要求空降部队拥有足够数量的大型滑翔机。但是这一需求对于穷困的苏联、日本等国来说却是可望不可求的。因此,苏联和日本在二战中纷纷选择了将坦克本身“滑翔机化”。并由此试验了An-40、特三号战车等飞行坦克。不过不用说也知道,坦克的悬挂系统不适合高速拖拽,因此日苏两国的飞行坦克计划也全部流产了。

8/15 二战结束之后,坦克和其他陆战武器的发展一日千里,这就意味着伞兵必须拥有更加优秀的“空降坦克”。而另一方面,运输机的运载能力和投放能力虽然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依旧远远不能满足空降兵的需求。因此,二战之后就再没出现过一款真正的空降坦克了。唯一比较接近于“空降坦克”的只有美国的M551谢里登。事实上谢里登本身确实是作为“空降坦克”立项研制的,在谢里登之前美国还出资研制过T71空降坦克(就是坦克世界里那个),但出于国会审查和美军陆战载具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原因,这种“坦克”最终被定义成了装甲侦察/空降突击车(Armored Reconnaissance/Airborne Assault Vehicle)。

9/15 M551一共有两种投放方式,即传统的伞降和低空降落伞抽取(LAPES)。所谓LAPES其实就是把比较沉重的货物装在一个拖板上塞进运输机里。需要投放的时候,运输机以近乎降落的姿态超低空飞行,并打开货物拖板上的降落伞,利用降落伞张开时的拉力把搭载着货物的托板抽到地上。原则上LAPES能够投放的重量要比传统的伞降略高一些,但这种投放方式对于运输机来说实在太过危险,因此1990年之后,谢里登也不再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战区投放。

10/15 在东方,苏联人比美国人更早注意到了空降兵的需求。苏联人在上世纪40、50年代相继研制并装备了ASU-57和ASU-85空降突击炮。相比于美国的空降坦克,苏联的空降突击炮取消了炮塔设计,因此可以大幅降低车高和车重。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其隐蔽性和防护能力。虽然ASU-85服役时间比M551早了10年,但其45毫米60°的钢装甲依旧比M551 25.4毫米70°的铝合金装甲更加靠谱。原则上说,ASU-85甚至可以抵挡北约冷战早期的防空炮(博福斯40、20火神一类)的扫射,这与许多连14.5机枪穿甲弹都挡不住的很多其他步兵载具拉开了不小的差距,也从侧面给了我们一个未来“空降坦克”的设计思路。

11/15 再后来,随着步兵火力的日益增强,25毫米大毒蛇、30毫米拉登、35毫米神射手等新型高穿甲速射炮的普及,ASU-85也渐渐开始落伍。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是,降落伞的投放潜力似乎已经被挖到头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伞降战车的重量几乎没有多少提升——1959年服役的ASU-85重量约为15.9吨,1969年服役的M551重量约为15.2吨;2004年,缺乏火力支援的美军开始论证空投M1128斯特瑞克突击炮的可能性,他们找来了一辆重约16.5吨的M1132工程车成功进行了空投试验,另一边俄罗斯人在2005年服役了一款重约18吨的2S25章鱼空降突击炮,这也是迄今为止使用伞降方式空投过的最重的装甲载具。

12/15 这就意味着现代的设计师们必须在和前辈差不多的重量限制下,设计出一款能够面对更强威胁的装甲车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今的伞兵战车均已放弃了超越其他步兵载具的防护能力。比如俄罗斯的2S25章鱼突击炮,其防护等级仅为在正前向40°内免疫12.7毫米机枪、全向免疫7.62毫米步枪弹而已。如果说当年能够免疫部分小口径速射炮的ASU-85还能起到一定的“战斗堡垒”的作用的话,如今的2S25已经几乎蜕变为了一个专职“刺客”。

13/15 在空降坦克衰落的同时,一种全新的伞兵载具,伞兵战车开始全面兴起。以俄罗斯空降兵的主要装备BMD-3为例,其底盘就是2S25章鱼突击炮的基础,两者的防护能力几乎一模一样。同时其装备的30毫米机关炮也能够有效应对敌军轻装甲车辆、直升机、步兵掩体等空降兵常见的作战目标。同时由于不需要安装沉重的大口径火炮,其重量也相当之轻——BMD-3的战斗重量仅为12.9吨,比2S25整整轻了5.1吨。这意味着伞兵战车在作战中对运输机和伞具的要求更小,也更加安全。从BMD-3升级而来的BMD-4增加了一门100毫米低压炮来增强火力支援能力,可以说2S25能做到的,BMD-4也能做到至少90%,但BMD-4的重量也只有13.6吨,依旧远远轻于2S25。

14/15 2018年4月,俄罗斯使用由BMD-4伞兵战车发展而来的BTR-MDM空降输送车进行了人车一体空投试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实际上也是未来空降兵和空降载具的发展方向之一。因为现在的人车分离空投模式固然安全,但空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很多,很有可能人下去了找不到车,甚至车掉到了敌军控制的区域“资敌”了。但人车一体空投则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而在发展这种人车一体的空投模式时,整体重量能够控制在13吨乃至7~8吨的空降战车肯定会比动辄十七八吨的“伪空降坦克”更加方便。

15/15 所以,在空投的手段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之前,类似于俄罗斯空降兵这样大量装备空降战车应付一般情况,少量装备空降突击炮、迫击炮等特种车辆进行辅助的编组方式或许比“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空降坦克更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