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放南山终不还:德国采购F/A-18背后透出怎样的无奈
1/15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欧美时,原本计划于6月上映的《壮志凌云2》现在看来也很有可能面临撤档,想看看“超级大黄蜂”在这部续作中的表现,或许还要等等了。不过“超级大黄蜂”虽然很有可能因为疫情暂时不能再度亮相银幕,但却意外收获了来自德国的订单,该机的电子战改型EA-18G“咆哮者”也同样被打包采购,德国的订单对于民机业务损失惨重、“先进超级大黄蜂”订单又被美国海军砍掉的波音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这次军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德国同时采购了90架自家的“台风”战斗机,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同时采购三种不同机型的军购行动。
2/15 虽然德国本次下单的数量并不多,只购买了30架F/A-18E/F“超级大黄蜂”和15架EA-18G“咆哮者”,单就采购数字来看,似乎还不如隔壁的波兰那32架F-35的订单来得豪横。但也已经一举超越澳大利亚,成为了“超级虫”的第一大海外用户。
3/15 此前“超级大黄蜂”和“咆哮者”基本上在国际市场处于既不叫好也不不叫座的局面,澳大利亚下了24架F/A-18F和12架EA-18G的单子,其中一架EA-18G还因为在美国本土起火而意外损失。此外塑料虫系列的铁粉科威特也采购了28架。就连美国海军陆战队都没有购买“超级虫”的打算,而是选择用其装备的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升级自己的F/A-18C/D,随后再直接升级到F-35C。与外销7国的“经典虫”相比,“超级虫”市场表现显然非常不尽人意。
4/15 从“超级大黄蜂”目前的发展来看,德国本次购买的很可能是“超级大黄蜂”BlockIII的出口型,与前几年波音热炒的“先进超级大黄蜂”相比,“超级大黄蜂”BlockIII主要是去掉了无法根本上改善隐身性能,却大幅增加成本、减弱火力的隐形武器吊舱,使用新的隐身涂料略微改善隐身性能。这也是先天布局上就无法实现隐身的无奈。波音之前推出的F-15SE“沉默鹰”同样因为武器内挂后,雷达反射面积仍然巨大,最后破罐破摔,发展成可以外挂16枚AIM-120的F-15X/EX。(苏-57:不管你觉得我隐不隐身,反正我觉得我能隐身)除此之外,“超级大黄蜂”BlockIII还配备了新的分布式瞄准处理器网络(DTP-N)和TTNT数据链,强化网络中心战能力,发动机也可能升级为推力达到120kN的F414EPE,在推重比上终于赶上了F-15的水平,改善一下原本被严重吐槽的加速性能。
5/15 与德国自家的亲儿子“台风”相比,“超级大黄蜂”最被人诟病的就是跨音速加速能力。“大黄蜂”家族因为采用后掠角仅有20度的机翼,超音速性能本就在三代机当中处于中下水准。几乎全新设计,采用哥特式大边条的“超级大黄蜂”虽然大体上继承了“经典大黄蜂”的布局,但却意外遭遇容易掉翼尖以及武器分离过程中,外挂物受边条涡影响容易与机身发生碰撞的问题。不得不采用所谓的“虚拟翼刀”以及将机翼挂架外偏3度的解决办法。这些措施的共同代价就是极大增加了气动阻力。机翼下的外八字挂架更是有着“六块减速板”之称。
6/15 受到BUG频出的气动设计拖累,尽管“超级大黄蜂”拥有两台直到今天依然堪称先进,与“台风”的EJ200不相上下的F414发动机,加速性能却反而不如“经典大黄蜂”。在同样高度下,“超级大黄蜂”即使加力全开也追不上外挂物数量相同、加力未全开的“经典大黄蜂”。
7/15 此外“超级虫”还是少数即使无外挂也不能在海平面达到超音速的三代机。即使在3000米高度,“超级大黄蜂”依然无法突破1马赫,而早已退役的F-14D能在相同高度达到1.4马赫,推力与“超虫”相当的“台风”更是声称能在挂弹情况下实现1.4马赫的超音速巡航,在加速到1.8马赫再发射武器的典型作战模式下,“台风”发射的“流星”导弹射程增幅达到80%,号称在超视距空战中对“侧卫”改进型的胜率达到82%。而“超级大黄蜂”在换装了F414EPE发动机之后,才有望实现2马赫极速,而其在加速能力上依然不如“台风”,超音速巡航更是免谈。而“台风”同样也有换装推力达到120kN的EJ230发动机,甚至加装矢量喷管的可能。毕竟在中推领域,目前欧洲在技术上仍不虚美国。
8/15 作为最早应用大边条设计的三代机之一,“大黄蜂”家族虽然速度性能并不突出,推重比也不如同级别的米格-29家族(米格-29到米格-35也经历了类似的放大),但却有着三代机家族中顶尖的敏捷性,在空战中能够迅速改变机头指向,让推重比更高的对手相当头痛。即使是“经典大黄蜂”也拥有不容小觑的机动性,芬兰空军飞行员曾经在飞行表演中驾驶普通的F-18C做出了“半眼镜蛇机动”。而应用了哥特式大边条的F/A-18E/F则更进一步,利用哥特式边条产生的更为强劲的脱体涡流,能够在没有推力矢量加持的情况下做出“赫伯斯特机动”。
9/15 “赫伯斯特机动”又叫J转弯或壁蹬机动,最早由德国试飞员在X-31验证机上做出,中国歼-10B矢量验证机和换装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苏-30、苏-35以及苏-57也曾做出过赫伯斯特机动,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拥有推力矢量。作为一种实用性相当突出的过失速机动动作,“赫伯斯特机动”在能够实现快速改变机头指向的同时,保持能量收支平衡,同时过载也仅为4G左右,因此已经成为美军“超级大黄蜂”飞行员的必备技能。另一种能够不依赖推力矢量做出赫伯斯特机动的战斗机,就是此前与德国有过一段缘分的F-35。
10/15 德国与F-35的缘分可谓不浅,在德军中也有不少F-35的支持者,2018年5月,时任德国空军司令卡尔·穆尔纳中将还因为表态支持购买F-35而被解职。抛开老欧洲情节来看,F-35确实也是目前欧洲各国所能买到的性价比最高的战斗机。在去年达到创纪录的134架产量后,预计到2022年,第14批次的F-35A价格将要降到7790万美元,即使与售价5400万美元的BlockII批次F/A-18E/F相比也极具优势,性价比更是碾压售价将近1亿美元的“台风”Tranche 3B。德国军方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在欧洲防务自主的“政治正确”和法国等国的要求下,德国宁可硬着头皮与法国联合研制FCAS六代机,接着采购“台风”,也注定不会购买F-35。
11/15 尽管德国此次采购“超级大黄蜂”和“咆哮者”同样有着政治不正确的问题,但是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超级大黄蜂”具备整合美制B61战术核弹的潜力,同时“咆哮者”的电子战能力也能起到“力量倍增器”的作用。但显然这两种能力F-35都具备,在电子战能力上,F-35也并不弱于“咆哮者”。而关键的核弹携带能力目前“超级大黄蜂”也同样还不具备,仍需等待认证。德国如果急于获得基于核共享政策的核打击能力,比较现实的选择是购买F-15E或者F-16。土耳其空军目前就是美国核共享政策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此前还曾与美国就部署与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的50枚B61战术核弹的去留不断扯皮。
12/15 作为曾经称雄欧洲大陆的纳粹德国空军的继承者,德国联邦国防军空军在二战后可谓是“韬光养晦”的典型,在换装新一代战机时并不积极,相比早在80年代就跟进换装F-15的日本航空自卫队,德国空军在进入21世纪之前一直在靠改装APG-65雷达的几十架F-4F-ICE撑门面,即使在2002年换装“台风”战斗机时,选择的也是配置最低的乞丐版,仅有基本的对空作战能力,还没有英国“台风”战斗机在风挡左侧安装的“海盗”红外搜索跟踪系统。
13/15 尽管如此,德国“台风”却不乏在格斗演习中多次“击落”F-22的记录,与在中东客户面前和“阵风”进行模拟空战时被打了个1:7的英国“台风”相比,德国的乞丐版“台风”的服役经历还算亮眼。德国空军目前频频被吐槽的机队完好率更多是出于国内的政治因素,使得德国政府相比维持福利体系和接纳中东难民而言,缺乏提升军队战备水平的意愿。这也导致了目前德国空军在装备和战备水平上还不如邻国波兰。而且除了外购与联合研制之外,德国早已萎缩的航空工业也难成气候。
14/15 尽管当年辉煌一时的梅塞施密特公司现在仍然存在,并以MBB公司的名义为外界熟知,也曾在冷战前后研制过VJ-101、TKF-90以及X-31等形形色色的作战飞机和验证机,但碍于历史包袱,德国在战后从来没能独立研制过任何一型作战飞机。
15/15 在冷战结束后,德国更是保持着看似佛系的战备水平。尽管德国政府为保持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存续,在采购“超级大黄蜂”的同时咬牙下单购买了90架“台风”,但其航空工业乃至整个国防工业由于缺乏需求导致的逐渐萎缩已经不可避免,曾经一度保持的先进地位也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的是,我们虽然没有德国那么高的起点,但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之下,中国航空工业乃至整个军工体系正在迎头赶上,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