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别学俄罗斯:从某神剧谈“空降坦克”的可行性
1/17 近日,随着某部国产军旅电视剧的热播,其中一些剧情也在军迷中引发热议。在电视剧中,赫然出现了一架与运20相似的中国运输机空投载人96A式坦克的荒唐片段。众所周知,中国96A式坦克重达40余吨,哪怕不搭载成员光投放同吨位车辆,也远超世界各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这种剧情的出现,充分暴露了导演和编剧对于军事知识和科学常识理解的浅薄,甚至不少网友将其调侃称为“现代版的手撕鬼子”。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借此机会解读一下为何“空投坦克”实战实操中毫无可行性,同时简要探讨下在现代战争中,真实的空降兵该如何作战。
2/17 首先要指出的是,飞行器在空中空投重型物资,势必导致重心的变化。如果是小范围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飞机各舵面角度重新配平,让机身保持平衡,这一配平过程可以通过手动调整或交给飞控计算机自动完成。但对于单车重量超过40吨的96A坦克,通过流动空气施加作用力的控制舵面已经不足以平衡空投过程中重心大幅后移带来的影响。当坦克空投过程中滑至机舱尾部时,足以像跷跷板一般将机头大角度抬起,进而令飞机由于迎角过大而失速。
3/17 如果说仅仅是运载96A坦克,到了目的地降落到地面卸货,倒不是什么难点,但涉及到空投,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理论上,制造更大的运输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现在全球能够执行空投任务最大的军用运输机,无非当属美国的C-5“银河”。更大的乌克兰安-225仅在苏联时期造了一架,且从设计伊始就纯粹作为“运输”机,丝毫没考虑过空投重物资的问题。在美军历史上,C-5空投单件物资记录是冷战时期空投M551型空降坦克,而该坦克重量仅为96A坦克一半左右。
4/17 除此之外,剧中对于空投坦克的其他一些细节把握也非常不到位,甚至可以用“脑补”来形容。本剧中,空投车辆和人员跳伞操作竟然没有任何区别:一辆坦克靠履带驶出运输机尾舱门,在半空中开伞。而事实上,车辆如果靠自身动力驶出舱门,很容易由于出舱瞬间重心失控导致空中翻滚无法完成开伞。因此,各国对于空投车辆及物资的正确操作通常是使用专门的空投平台,将车辆和物资“打包”。空投时,在舱内打开引导伞,随后空投平台滑出机舱,在引导伞的牵引下保持落地姿态,并打开主副伞完成空中开伞全过程。
5/17 此外,本剧中为了给主角“加戏”,还强行加入了空中切割主伞并打开备用伞的剧情,甚至安排了主角在高空云层内“出舱”的环节,整个排除故障过程时长超过5分钟。实际上,除了特定条件下的人员高空伞降,正常空投伞兵及装备物资以低空伞降为主,飞行高度不会超过2000米,整个跳伞过程基本在1分钟左右。而且,由于前文所述装备伞开伞细节与人员降落伞的区别,装备伞的引导伞与主副伞系一体化设计,一旦引导伞发生缠绕可以直接在舱内切断伞绳取消空投。
6/17 面对网友的质疑,该剧组某高级制作人员有言论驳斥称,中国已经能够成功空投伞兵战车,既然装甲车都能空投,坦克也可以。此番言论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充分暴露其无知且嘴硬的一面。类比这种句式,我们大可以说出“我们既然可以造出052,也可以马上造出055”、“我们既然可以仿制出东风-1,也可以马上研制出东风-5”这种类似的话。但联想一下中国军工从建国至今发展的过程,显然这些言论荒唐透顶,既不尊重历史,更不尊重为了创造历史而鞠躬尽瘁的先辈们。既然这部剧定位是反映现实的军旅剧,而不是可以展开天马行空想象的科幻剧,就必须遵循现有的自然规律,否则只能闹出更大的笑话。
7/17 实际上,中国目前唯一的空降兵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其编制内压根不存在一辆坦克。从公开的信息来看,空降兵军所装备的作战车辆,除03式伞兵战车外,无外乎“山猫”全地形车、107mm火箭炮发射车等轻型轮式车辆。空降兵装备的重武器也无外乎122mm榴弹炮、“祖传神器”107mm火箭炮等。更何况,当下中国空降兵的重装空投能力还较为有限,且以空投物资为主,空投车辆为辅。这主要是由于空降兵可用的运载力量尚且有限,伊尔-76和运-9仍是当下的中国空降兵主要空投平台,运-20的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解放军对于空降作战的需求。
8/17 尽管中国空降兵已能够在实战背景下使用伊尔-76、运-9等运输机平台投放03式伞兵战车,但主要采用的战术是人车同步空投,而非人车一体空投。即战车从尾舱门投下的同时,驾驶人员从运输机的侧门同步跳伞,这种战术的优势是节省了落地后人车集结的时间,便于快速进入战斗状态。且规避了载人空投时一旦车辆伞降平台出现故障人车俱毁的后果。根据俄军推算,载具空投的成功率为95%,但如果人车一体空投的话,即使是1%的失败几率,对于科研人员和军队指战员来说,也是巨大的风险。
9/17 那么国内有没有可能已经进行或未来将会进行载人空投试验呢?个人认为,即使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人车一体空投难度极高,不仅对装备和伞具的可靠性要求非同寻常,而且为了保障其内部人员的生存条件,必须对现有装备进行“大手术”,包括安装落地缓冲保护座椅、空中逃生装置。而这必然挤占战车有限的空间,增加车体重量及成本,实际战斗力提升将非常有限。如果不经改装直接从天上丢下来,只能说这种想法不是莽就是蠢,或者是类似《机动战士高达》的科幻动漫看多了。
10/17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俄军在2018年7月20日进行的BMD-MDM伞兵战车载人空投行动。俄军此次试验并非使用原装的伞兵战车,核载7人的战车中只搭载了3人,临时改装了特殊制造的类似“蛋壳”一样的防震座椅,还拆掉了后舱门,方便紧急情况下逃生。种种迹象表明,俄军此次空投只是以最简陋的方式进行一次典型战斗民族风格的赌命表演。实战中,伞兵战车不可能只搭载3人参战,更不可能为了逃生拆掉舱门。俄军此次试验非但毫无借鉴意义,甚至还为载人空投在实战中的可行性敲响了警钟。
11/17 关于空降兵究竟需不需要坦克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归伞兵的本质去讨论。作为一支快速反应、机动能力最强的战略投送力量,伞兵从诞生那天开始就不是用来单独执行战术层面任务的。这与同样是自带投送BUFF的陆战兵力,成天干脏活累活,打仗还得第一个往前冲的海军陆战队有着极大的差别。伞兵可以通过自身强大的立体机动能力出现在敌后最致命的位置,为整个战局创造战机,简单来说,伞兵的最优先任务就是通过空降敌后,切断敌人前线补给、通讯以及控制交通要道,至于与敌人硬碰硬这种事,除非友军地面主力的策应不给力,否则任何时候都不是伞兵的最优先作战选择。
12/17 因此,作为伞兵来说,在他们降落到地面之后,最有效的作战装备即是各式方便携带的单兵轻重武器、以及可以增加人员地面机动能力的伞兵战车和全地形轮式车辆,坦克这种重武器只能拖累伞兵的行军速度。就像打篮球时,在一支风格偏向“小快灵”的球队里硬塞一个奥尼尔式的人物(NBA太阳队十多年前还真这么干过),非但不能带来战力的本质提升,反而还有可能拖后腿。而使用大规模空降作战去死磕对方主力部队,尤其是拥有强大装甲力量的部队,二战末期英美空降兵在莱茵河畔流过的血已经证明了这一行为的愚蠢。
13/17 在1944年9月攻打莱茵河畔的市场花园行动中,好大喜功的盟军高层在战前情报失误的情况下,将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英军第一空降师和波兰独立空降旅等盟军主力空降部队刚好空投至德军从诺曼底撤下来的装甲部队主力面前,且与盟军后方装甲部队配合失误,直接导致战况变成了德军装甲部队对盟军伞兵的围歼战。尽管82师和101师前期成功夺下莱茵河上两座桥梁,却由于与地面部队的配合失误而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4/17 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年轻一代的后辈们显然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多国部队增兵中东的军事行动中,1990年8月4日,第82空降师在当地时间早7时30分,即五角大楼正式部署“沙漠盾牌”行动的一个半小时后便登机完毕,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支抵达中东的援军部队。然而,第82空降师并未投入到“沙漠军刀”地面进攻行动的正面战场中去,而是在伊军防卫最薄弱的地区实施空降,夺占幼发拉底河关键地区,切断伊军退路,配合美军第24机步师、第101空中突击师围歼伊军纵深之敌。
15/17 从当代整体雷达技术及防空火力水平发展来看,在现代战争中,重现“诺曼底登陆”式的大规模伞降作战已经不太现实。未来的伞兵作战必然要走向以有限规模空降、高度信息化、合成化为主题的发展方向。解放军也在军改以来,将空降兵军从原来集中部署一省转向逐渐打散原有建制,从南方地区分散部署至包括北部战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同时,部分空降旅也改编成以直-8、直-10两型直升机为主的空中突击旅。利用直-10武装直升机强大的对地支援能力来弥补空降兵羸弱的反装甲作战能力,且对伞兵的地面行动毫无影响,其性价比无疑要比专门装备坦克高得多。
16/17 提起经典的中国军旅剧,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十多年前的《士兵突击》。而《士兵突击》能够成就如此影响力的真正原因,莫过于用真实的镜头诠释了小人物在人民军队的影响下成长的过程,它没有夸张的剧情,却演出了中国军人、中国军队的灵魂。新浪军事理解导演和编剧基于对人民军队的美好期许而进行的艺术加工,但这里借用章金莱老师的一句话,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为了所谓的艺术而忽视中国军队的立根之本,那就只能向观众及全军指战员谢罪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需要任何大片式的剧情去神话,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神话。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17/17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空降坦克,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日本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