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八一畅游新军博:军博展品背后的新中国对外战史

1/17 在上一期的《出鞘》畅游新军博系列栏目中,我们以军博展品为索引,简单串联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峡两岸军事斗争的历史。但台海军事斗争乃至最终收复台湾却并非解放军的全部使命。那么本期我们就借此机会,谈谈军博展品背后蕴藏的人民解放军对外作战的简要历史。

2/17 1950年10月1日,就在中国人民举国欢腾庆祝新中国成立1周年的同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其司令官麦克阿瑟的带领下跨过了北纬38°线,开始了对朝鲜的侵略。10月25日,应朝鲜方面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跨过了横亘在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由此打响。现在,我们不难在军事博物馆中发现这场战争的印记。

3/17 在军博兵器陈列馆地下一层大厅的屏风处,静静地躺着一辆美制M26A1中型坦克。这辆坦克是志愿军在1950年12月,于顺川附近战场中缴获自美军的。据缴获的时间、地点推测,这辆坦克极有可能是志愿军第38军所部缴获自美第八集团军第15骑兵团的。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38军表现极为出色,战役结束后曾获得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元帅的通令嘉奖。在嘉奖令中彭老总亲笔写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的激励语,后来“万岁军”也就成为了38军的别称。

4/17 在这辆M26A1坦克不远处,陈列着志愿军的“人民英雄坦克”215号T-34/85坦克。这辆坦克曾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2师坦克4团,是志愿军中最功勋卓著的一辆坦克。这辆坦克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共击毁敌坦克6辆(战后考证其中一辆为击伤),击毁迫击炮9门、汽车1辆,摧毁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其中在金城战役石砚洞战斗中单车突袭,一举摧毁敌军3辆坦克。金城战役后,215号坦克的车组成员记集体特等功,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5/17 除了陆军外,中国空军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极速发展壮大,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位于军博兵器陈列馆一层大厅的一架米格-15战斗机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这架米格-15战机是我国前空军司令员王海的座机,其座舱盖下方的4个实心红五星和5个空心五星代表其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了4架并击伤了5架敌机。

6/17 除了战绩标识以外,这架米格-15战斗机最吸引人眼球的一点,可能就是其机身中部以及机翼上涂的朝鲜人民军空军标志了。这种涂装方式说明这架战机活跃于战场上的时间大致是1952年至1953年之间。原因是1950年志愿军及苏联空军入朝作战后,中、苏两国的战机的机身上没有任何标志。在1951年5月空军联合司令部成立后,中苏两国战机开始涂装朝鲜人民军标志。1952年后,志愿军空军开始将飞机的机头或机尾部分涂红以示区别。而在1953年后志愿军战机则一律涂上了“中国人民志愿空军”的汉字字样。

7/17 1953年7月,随着板门店协议的签订生效,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落下了帷幕。刚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在朝鲜一战奠定了自己的大国地位。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至今,中国再也没有卷入一场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全面战争。此外,至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 中国还获得了宝贵的近10年的和平发展空间,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8/17 由于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的缴获武器大部分都已原样归还印度,所以今天能够在军博展出的有关这场战争的展品已然不多。但如果仔细寻找的话,我们还是能够在这里发现这段尘封的历史。在军博轻武器展览的“恩菲尔德左轮专柜”中,就有这样一把来历令人称奇的手枪。1962年10月,印度第四师连连失利,顾头不顾腚地向印度腹地逃亡。由于建制已经被打散,第四师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不得不率领几名贴身军官,在丛林中玩起了“荒野求生”。两天后他们找到了一条小路,正在自鸣得意之时,却不巧正撞上了我军的某团属炮兵连。结果该炮兵连副连长带着一支突击队,活捉了达尔维等人,缴了他的佩枪,也就是战后被军博收藏的这把恩菲尔德转轮手枪。

9/17 除了这把恩菲尔德手枪外,军博二层轻武器展区中的数把英制1英寸MK III式威伯勒信号枪、两把加拿大制9毫米No.2 MK I式大威力手枪、一门美制Mk8式2英寸掷弹筒等没有专门标注来源的武器也都是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

10/17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不久的1964年,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悍然发动了越南战争。在巨大的压力下,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1965年6月,中国援越部队开始开赴越南北部执行防空和建设、抢修任务。自1965年6月抗美援越正式开始至1973年美国停止对越南北方的战争行动,中国共计派出了32万人次的抗美援越部队。2017年11月,曾有百余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的老兵向军博捐赠了大量相关文物,不过可能是由于相关登记、考证工作尚未完成,这些文物中的大部分尚未开始展出。

11/17 在中国进行抗美援越斗争的同时,中苏关系也在急剧恶化之中。1969年在中苏边境爆发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将中苏矛盾推至最顶点。目前陈列于军博兵器陈列馆地下一层屏风位置,与美制M26A1潘兴坦克组成哼哈二将的苏制T-62坦克就是这场边境冲突的见证者之一。

12/17 1969年3月15日,苏联4辆T-62坦克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不过苏军打头的T-62坦克在进入我境内不久就在乌苏里江封冻的冰面上触雷“趴窝”了。其后我军打退了苏军的进攻,这辆“趴窝”的坦克也就此留在了我境内。为了不让对方拖走坦克,我军和苏军围绕这辆T-62坦克展开了数次争夺战。在中苏双方炮火的猛烈轰击下,这辆T-62坦克附近的冰面开裂,坦克就势沉入乌苏里江中。4月份乌苏里江冰面解冻,我军就势分炮塔、车体两部分捞回了这辆T-62坦克。在捞回T-62坦克后,我军军工部门对这辆坦克进行了细致的拆解研究,吸收了大量苏联在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研究中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我国69式主战坦克和新一代穿甲弹、破甲弹的研制中。

13/17 时间进入70年代,南海问题日益凸显。1974年,我国和南越政权之间爆发了西沙海战。在西沙海战中,人民海军4艘小型舰艇书写了“大卫对抗歌利亚”的海战传奇。我军4艘小型舰艇的兵力击沉南越护卫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收复了被南越军队侵占的3座岛屿。在我军参战的4艘舰艇中,体型最大的389号扫雷舰遭到南越海军集火攻击,激战中舰体多处中弹漏水,之后被一发127mm炮弹命中舰尾主炮,引燃了弹药库,当时轮机舱和堵漏的官兵们被大火困住,389舰仍然坚持战斗,直到战斗结束后才勉强冲滩灭火。最终全舰共有15名官兵阵亡,而烈士的遗体和遗物几乎都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能够展出历史文物少之又少。

14/17 1975年以来,随着越南战争的全面结束,曾在抗法援越和抗美援越中亲密无间的中越两国也开始分道扬镳。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年开始的两山轮战和1988年爆发的314海战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越关系的直接体现。

15/17 1979年3月2日,我军进攻部队在越南谅山市奇穷河铁桥附近遭遇越军2辆紧急撤退的T-34/85坦克和4辆装甲车。其中第一辆编号为208的T-34坦克直接被我军战士使用40毫米火箭筒击毁在了桥面上。而这两编号为289的坦克则在见势不妙下桥逃跑时被我军战士使用火箭筒打摊,陷在了河岸淤泥中。由于奇穷河北岸淤泥较深且越军反击火力凶猛,当我军成功拽回这辆T-34坦克时,时间已经来到了3月4日。后来这辆坦克被我军修复后转交给了军博,成为了见证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珍贵纪念。

16/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主流共识,我国周边环境也开始缓和下来。30年来虽然我国与周边国家偶有小规模对峙、冲突发生,但始终没有变成再度演变成战争。这也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庆幸和自豪的事情。

17/17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对外战争,查看上期《出鞘》,回复两岸冲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