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猛士”军车如何助推轻型合成部队建设

1/18 据央视5月22日《军事报道》栏目介绍,近日在海拔4500多米的青藏高原,西藏军区某合成旅展开跨昼夜考核。在演练中,某轻型山地合成旅以国产“猛士”军用越野车为基础改装的车载火箭炮和车载速射迫击炮趁着夜幕实弹开火。目前我军已经在“猛士”军用越野车的基础上改装出了不同版本的装备车辆,那么“猛士”军用越野车到底在我军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在青藏高原的部署又有怎样的军事意义?本期《出鞘》就来演“猛士”军用越野车。

2/18 一提起轻型军用车辆,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美军悍马车。事实上“悍马”只是英语“HMMWV”的音译,而后者则是英语“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首字母缩写。由于“悍马”在海湾战争中遂行伴随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并承担人员物资运输和通信中继任务的表现非常优异,1997年解放军总参装备部开始决定研发“中国版悍马”,但因研发预算要超过一亿而暂时作罢。后经时任中国汽车工程学理事长张小虞的进一步游说,总装备部终于在2001年正式下发研发第三代高机动性越野军车的需求。

3/18 为了降低研发风险,中国在2002年引进“悍马”车对其进行逆向测绘,并在2007年研发成功后小批量试装备部队,最终定型为“猛士”军用越野车。由于中国在车辆研发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在对“悍马”的逆向仿制中,中国研发人员仍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在全时传动系统和轮胎中央充气系统等方面。中央充气调节系统是一套通过轮毂中心将充气管路分布在轮边,以实现手动或自动控制轮胎压力、提高车辆通行能力的设备,其难点在于对中央空气管路的构造材质和轮毂中心的油封等,制造工艺要求相当高。

4/18 第一代“猛士”越野车虽然基本是仿照“悍马”而来,但还是有不少创新成分在。据“猛士”总设计师黄松透露,相比美军“悍马”,“猛士”在整车最重要的15项指标中实现12项超越,其余3项则水平相当。比如“猛士”能适应的最高环境温度为55摄氏度,要比悍马A2高9度;强化里程达1.8万公里,要比悍马A2提高2.6倍;而在越野路面汽车平顺性能方面,“猛士”的越野平均技术车速则比悍马A2提高了15%。

5/18 “猛士”越野车上集中了一批中国车辆技术的自主研发成果,其中最突出的则是军用电控柴油机技术。美军没有将电控技术装备在“悍马”车上,主要原因是担心在战争状态下,车辆容易遭遇电磁干扰而熄火。但中国车辆研发人员在研制“猛士”越野车时,则提前考虑到了这一难题,并采取在车辆内部安装电磁屏蔽系统的方法,有效保护发动机免受外部电磁环境干扰,增强了该车的抗电子干扰能力。

6/18 电磁屏蔽等技术的运用,大大增加了“猛士”越野车的战场防护能力。因为美国“悍马”虽然拥有众多的优势,但其本身却缺乏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不仅在战场上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而且也难以抵挡路边炸弹突如其来的袭击。而“猛士”则在这一方面吸取了不少前者的教训,包括在车体内衬一些轻质抗弹性防弹装板,以提高装甲防弹能力。这种方式可在车自重装备没有大的增加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对轻型武器的防护能力。军方的爆破实验也表明,“猛士”的防护能力超过了美军“悍马”。

7/18 但这种防护能力却仍难以满足现实战争的需求,以美军的“悍马”为例,受制于车重所导致的低防御能力,该车经常成为各种反美武装的火箭弹和路边炸弹的主要目标。虽然后来进行了紧急防护能力升级,但这导致的车重加大却又使其机动性下降,反而更容易受到攻击。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我国后来便在第一代“猛士”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二代“猛士”越野车。第二代“猛士”对第一代的动力舱和驾驶舱等进行了全新开发,使其承载能力相较“悍马”提升了17%,而动力则在人员物资满载的条件下提升了25%。

8/18 动力性能的提高使得第二代“猛士”装备更强防护设备成为了可能。不同于第一代“猛士”的铝合金车身,第二代“猛士”对前发动机舱、驾驶舱、货箱和车身后部等均采用了一体焊接结构,并大面积使用一体成型装甲覆盖件,而且预留了挂装附加装甲的空间,以便在威胁较高的作战地域挂装附加装甲。此外第二代“猛士”还对车身两侧后部的防弹玻璃进行了防护钢板覆盖,而且其5厘米厚的防弹玻璃前风挡同样可以在需要时加装防弹格栅。而为了防备地雷等从车底来的袭击,第二代“猛士”还在车体底盘加装了V形装甲,增强了对地雷等的防御能力。

9/18 在本月初央视《记者在战位:探访陆军特种车辆装备试验场》的报道中,国产第三代“猛士”军用越野车也已经亮相。虽然军迷普遍将其称为“第三代”,但事实上这种新型“猛士”越野车的名称应该为“猛士轻型高机动车”。第三代“猛士”相比第二代在各方面性能上有了较大提高,其外观、内饰、车身架构、悬架和驱动设定,与第一、二代“猛士”系列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取消了先代“猛士”系列沿用自“悍马”的“门式桥”和轴间制动系统,转而回归“传统”的独立悬架和传动设定,即增强了可靠性又降低了制造成本。

10/18 虽然我军现有的“猛士”相比美军“悍马”,已经在防护方面强化了不少,尤其是第三代“猛士”采用了整体焊接V型车身,防雷效能大大提升。但我们仍要清楚认识到,“猛士”系列车族同有着重装甲防护的步兵战车相比,在防护能力上还是有不少差距的,所以“猛士”并不适合所有的战场,而应多被用于低烈度战争,诸如反恐防暴以及小规模边境冲突等。而这些恰恰是目前解放军最需要面对的战场,因此以高机动性为特色的“猛士”车族才会在解放军中受到极大重视,并且成为我军建设轻型合成旅的首选之一。

11/18 建设轻型合成旅是我国军改的重要内容,这些部队是在传统的机械化步兵旅之外,模仿美军的新世纪步兵旅而大量构建的,此次亮相青藏高原演习的便是该类型部队。和传统的机械化步兵旅相比,轻型合成旅的优势在于其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和部署性,可以实现全国范围的快速响应,尤其适用于青藏高原邻近南亚等地的复杂山区。而承载这种轻型合成旅战力的,便是各种由“猛士”底盘改装成的装备车辆,比如此次演习中的轮式火箭炮和001型82毫米速射迫击炮等。

12/18 由“猛士”底盘改装成的轮式火箭炮,对于轻型合成旅这类快反部队意义非常重要。虽然山地部队和空降兵部队等快速反应部队非常适用于应对突发的局部型战争,但这类部队因为装备承载能力或者空投空运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火力不足的缺陷。而以“猛士”为底盘的轻型自行火箭炮,不仅可以通过伊尔-76和运20等大型运输机运输,机动性极强,而且还继承了火箭炮的优势,具备很强的纵深打击能力,能为快反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13/18 对于急需新型地面机动作战载具的中国陆军轻型合成部队而言,“猛士”的装备对提升部队野战机动战术突击能力和地面快速通过能力的助益是颇大的。以往我军的轻型摩托化部队,普遍是利用中型卡车来作为战斗突击分队的载具,并以牵引式火炮提供火力支援,偶尔为了增强部队的突击能力甚至还会装备不少老式的中型坦克。但由于在同一个部队中不同款式的装备车辆并存,这导致作战部队不仅在行军和战场机动过程中难以协调一致,而且还给后勤保障带来了不小压力。而“猛士”则给了这些问题一个解决之道。

14/18 “猛士”的优势在于,不仅其机动性强、防护力不弱,而且还能改装成不同的装备车辆。因为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而且地形复杂的国家,此外解放军还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海外维和及反恐任务的挑战,加上解放军轻型合成部队在军改后细分出轻型高机动部队、空降部队、空中突击部队和山地部队等多个兵种,对不同功用的高机动装备车辆需求极大。而第二代“猛士”车族则涵盖了从6吨到10吨的不同量级,各种结构存在差异的衍生车型不仅可以在丛林、山地、高原和沙漠等不同地形使用,还能根据不同作战任务而提出不同的装备车辆组合。

15/18 比如在去年举行的第12届珠海航展上,我国军工企业就展示了以“猛士”底盘为基础研制的通信指挥车、情报支援车、无人机侦察车、轻型自行榴弹炮、轻型自行火箭炮和后勤支援车等。当然为了适用于不同任务载体,“猛士”也对其自身进行了不少改进。以当时航展上的“猛士”轻型箱式火箭炮为例,由于“猛士”底盘比较轻,势必影响射击精度。而该车却可以在射击时将车体后部的千斤顶支撑放下,从而提高了火箭炮的射击稳定性。此外该车底盘还采用了可升降液气悬挂,在射击时可以降低车辆重心和火线高度,这也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炮的射击稳定性。

16/18 虽然在《记者在战位:探访陆军特种车辆装备试验场》的报道中,第三代“猛士”仍处测试状态,但事实上按照第一代“猛士”的经验,已经有部分实战部队开始试装,而且报道中里也提到了第三代“猛士”已经过了前期性能试验和高温高原地区的适应性试验。未来在成熟以后,第三代“猛士”势必会取代先代的“猛士”成为我军装备的主要轻型装甲车,尤其会在轻型合成旅部队中全面铺开。虽然在此次的青藏高原相关演习中,轻型合成旅仍旧需要PCL-09卡车炮等其他底盘的武器来提供火力支援,但在不久的未来势必也会统一成“猛士”版的卡车炮。

17/18 总的来说,从2002年引进仿制“悍马”以来,“猛士”已经从原本载荷只有1.5吨级的第一代基型车,发展到如今的新一代“猛士”跨平台的全新通用战术打击车族,并显著助推我军轻型合成部队的发展。考虑到如今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即将迈入收尾期,“猛士”车族未来或许也可能发展出装备短程弹道导弹的改装车辆。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18/18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中国猛士,查看上期《出鞘》,回复上甘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