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遁地捆仙土行孙:志愿军何以在上甘岭战役中完胜美军

1/16 近日,央视电影频道在黄金时间集中放送了多部描绘朝鲜战争的电影。在1950年爆发的那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事迹的上甘岭战斗,无疑是志愿军最具标志性的一场战役,后来这场战役也成为了朝鲜战争的代名词之一。在这场战役中,坑道作战无疑是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关键,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上甘岭坑道战的故事。

2/16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三十多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同于广为人知的东线和西线战场,南线战场是在阿尔卑斯群山中进行作战,地形恶劣,还有随处可见的雪崩。最开始,奥意双方也在地面上修筑过一些碉堡和永固工事,可一打起来双方发现,只要肯吃点苦,靠人力就能把中型火炮拽上山,所以不管修什么碉堡都是炮兵的靶子。最后为了应付炮兵的攻击,双方不约而同地展开了“堑壕战”和“坑道战”。毕竟炸碉堡容易,炸山那就有点难了。

3/16 志愿军在朝鲜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所谓“宁愿攻几个山头,不愿守一个钟头” ,面对美军的炮兵和空军支援,志愿军的表面工事基本上还没开打就被炸烂了,之后阵地转眼易手。面对防御损失过大的现实,志愿军部分部队开始利用朝鲜的多山地形,进行山地坑道作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志司”开始向全军推广经验,要求各部队进行坑道防御,效果十分显著:之前美军每杀伤一名志愿军平均需要发射约60发炮弹,坑道战开始后,这一数字增加了十倍。

4/16 值得一提的是,经常被军迷们调侃的意大利军队,当年“打洞”的实力不可小觑。他们用电钻等工具在山体中掘进,每天掘进的进度甚至能有十几米,如果用炸药开路那就要更快一些。除了开挖简单坑道,还能挖更大的隧道,有些宽大的隧道估计都可以“通车”了。一条几千米长的山地补给通道,几百名工程兵连炸带挖地干了9个月就完工了,算起来,意军一天开凿的隧道长度就接近百米。

5/16 志愿军在上甘岭的坑道同样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挖好的,对于当时的条件而言,电钻这种高级货就别想了,至于炸药这种本来在战争中随处可见的东西,由于运力落后外加美军轰炸,前线物资匮乏,开坑道用的炸药都不太能保证。有时候志愿军战士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撬开美军的未爆弹,将其中的装药倒出,用来开凿坑道。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挖坑道的速度是可圈可点的。

6/16 对进攻方而言,想要靠直瞄炮火摧毁这种山地防御工事显然是痴人说梦,当年意大利军队也没少吃过亏。意军进攻奥匈军队驻守的拉纳山时,久攻不下,不知道拉出了多少门“意大利炮”,可炮弹面对石头山上挖的战壕,那就是挠痒痒。范弗里特在上甘岭炸飞了两米土,就把牛皮吹的震天响,同样在黑山炸飞了两米土的廖耀湘都比他强,至少廖耀湘还“节约用弹”了嘛。但假如把他们拉到当年意大利的高海拔战场,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那可就一点土都没得炸了。

7/16 对于这种防御手段,进攻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坑道口或战壕口顺着一路打进去。英军和德军早就对这种打法做出了示范,为了造成更大的杀伤,英军把炸药包“捆个球”扔进德军坑道内部。炸药包一旦顺着坑道口滚到底部爆炸,里面就哭爹喊娘了。然后工兵就要冲进去和敌军展开近战甚至肉搏战,最终夺取整条坑道。反观“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居然只会傻乎乎地在坑道口炸来炸去,炸塌以后马上又被志愿军挖开。

8/16 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也曾经挖穿过志愿军的坑道,但只是往里面扔了点手榴弹,又抱着机枪扫了扫,至于敢打进来的,那真的是一个都没有。在当时的美军眼中,这种玩命的事怎么也轮不到“训练有素”的美军大爷们去干。毕竟朝鲜战场的美军,实际上是一群顶着“身经百战的番号”的新兵蛋子,当年他们的先辈在塔拉瓦、瓜岛和硫磺岛奋勇突击日军坑道的时候,哪像他们一样“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9/16 相比于直接打进去,还有一种“间接路线”,就是从防守方坑道下方挖一条坑道,然后将炸药塞进去,给守军坐“土飞机”。说起这“土飞机”,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之一,无论是抗战时期修炮楼的日本鬼子和伪军,还是解放战争的国军其实都没少坐,从几百公斤到几吨也都应有尽有。而当年意大利和奥匈在这方面更是丧心病狂。假如有机会去阿尔卑斯山景区旅游,远远地看见哪座山的山脊缺了一块,山脚下还有一大滩碎石头,那没错了,保准是当年“炸山运动”干的好事。

10/16 这种办法虽然更加费时,但防守方一般没什么好办法。理论上可以挖出去和进攻方“顶牛”,但是这种办法现实中基本没有多少成功率,前面提到的拉纳山之战,在“意大利炮”吃瘪后,意大利军队最后还是靠着挖坑道,送奥军坐了“土飞机”,而奥军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看见意大利那边打洞以后,本来也想挖出去,先手把意大利的坑道炸塌,结果没有炸中,第二天就坐了“土飞机”。

11/16 假如美军抽出几个班的兵力,在上甘岭正面进攻的同时,从山腰开始向志愿军阵地下方挖坑道,志愿军可能就要吃大苦头。根据距离估算,如果有意大利军队挖坑的速度,不到两个月美军就能挖到志愿军坑道下方,假如他们愿意加夜班,没准还能更快些。志愿军连自己挖坑道的炸药都难找,就算听见下面挖坑,也没有能力反制,估计只能被迫撤出坑道。虽然这种办法不见得能一次性摧毁志愿军全部坑道,但是至少能取得一些对坑道的战果,比历史上要强得多了。

12/16 这种打法虽然是一战的“老黄历”,技术上没有难度,可连进坑道都不敢的美军大爷兵,又怎么受得了挖坑道这种苦差事。虽然坑道里很安全,基本是“两耳不闻坑外事”,但是掘进工作十分劳累,坑道内本就缺氧闷热,在里面干重体力活的难度可想而知。当年的英军皇家工兵,是英军中的精锐,更是坑道战的一把好手。他们在战场上挖坑道,放“土飞机”的时候,也照样叫苦不迭,甚至是边挖边骂。

13/16 更重要的是,挖坑道需要“学会走才能跑”,志愿军在朝鲜的坑道防御作战也不是只有上甘岭一处,这些在解放战争中早就玩烂了的坑道战,对于志愿军并不是难事。但是“联合国军”就不一样了,在志愿军战士眼中,敌军的坑道“又短又小”,战士们猜测是“敌军太懒”。守坑道的部队看见志愿军进攻,连枪都不开,坑道里全是无线电,食物储备很少,估计就是当前敌指挥所用的,和我军的防御坑道相比,根本连提鞋都不配

14/16 当志愿军反过来进攻敌军的坑道时,有的时候顺着正面突进去,十分钟就解决了战斗。比较棘手一点的,就蹲守坑道口,然后从顶部挖掘爆破,毕竟敌军的坑道一般不会往下挖太深,稍微一挖就能炸塌了。比如68军在金城战役中,609团1连3排进攻坑道时,被坑内守军打回来3次,干脆就从上面挖,才挖了80厘米,用5根爆破筒一炸就塌了。这种豆腐渣坑道别说面对志愿军,就算是扔到一战的西线战场,恐怕都活不过几轮炮击。

15/16 因为坑道中环境闷热,缺水缺粮,危险随时会出现,而且坑道中长期堆放着战友的遗体,其生活环境和对士兵的心理压力都远比电影中要恶劣的多。正因如此,学着志愿军的样子“照猫画虎”驻守坑道的李承晚军,很多时候志愿军稍一喊话,守军就忙不迭出来举手投降。所以说,无论是一战的欧洲列强,还是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都证明了坑道作战需要更为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毅力才能成功。而这些优良的军事传统,也正是中国军队的立身之本和几十年来逢战不败的秘诀所在。

16/16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上甘岭,查看上期《出鞘》,回复南海舰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