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海上明月共潮生:如何看待舰载型直20直升机迟迟不露面?

1/17 长期以来,中国海军舰载直升机主要使用的是直-9、直-8和卡-28等直升机。但个头较小的直-9系列,在执行航空反潜任务时往往要双机配合;而直-8系列则由于个头太大,中国海军现役驱逐舰和护卫舰等都难以搭载,只有登陆舰和航母才能用得上;来自俄罗斯的卡-28则显得数量太少。所以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舰载直升机一直是比舰载战斗机还急需的存在。而之前有关注新浪军事微信的网友在后台回复时,就曾建议《出鞘》撰写一期有关于直-20上舰问题的分析。那么本期《出鞘》就来谈舰载型直-20直升机。

2/17 去年《中国航空报》曾报道指出,航空工业局研制的某型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为后续舰载直升机的上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应急漂浮装置。此前,我国已经研发了一款水密船型漂浮装置,并应用于直-8上,而这款应急漂浮装置显然是应用于下一代舰载直升机的。因为对于舰载直升机来说,其相比于陆基直升机需要携带更多的装备,比如吊放式声呐、对海搜索雷达、声呐浮标等等设备,这些都需要直升机的下部拥有更多的空间来安放设备。

3/17 直-8所采用的船型漂浮装置是无法做到收放自如的,而且也占用了许多设备空间。比如像美军SH-60“海鹰”这样的现代化反潜直升机,机身下方的空间用于布置圆柱形的对海搜索雷达罩,还有机载吊放声纳、声纳浮标的投放口,以及吊运物资进行垂直补给的吊放口,船型漂浮装置显然影响了这些装置的布置。此外从航空报原文可以看出,此次试验“为产品后续在真机上的系统联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意味着下一代舰载直升机或已完成首飞,因为新型舰载直升机研发一般都在完成基础飞行科目等试验后,才会进行水上应急降落等特殊科目测试。

4/17 从网上的相关资料来看,直-20在2008年立项之后,海军版和陆军版的研制基本上是同时开始的。据说当时中国主要的直升机研制和生产单位(景德镇和哈尔滨)都参与到了直-20直升机的研制中,而且还传出了“北陆军、南海军”的说法。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通用型直-20的研制基本没有遇到大的风浪,而海军型直-20却久久不能现身,甚至现在我们都只能从少数媒体报刊中猜测其是否还在研制当中,这也是许多网友非常关注舰载型直-20的原因所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早是晚,中国海军对舰载型直-20的急切需求都是一直存在的。

5/17 正如上面所说,直-8直升机个头太大,只能用于航母和登陆舰等大型舰只,所需数量本就不大,所以这里只分析中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所急需的舰载直升机型号。中国海军目前使用的驱护舰舰载直升机,主要是国产直-9和从俄罗斯采购的卡-28,这两种直升机,前者属于轻型直升机,尺寸本来就小,后者虽然属于中型直升机,但因采用了共轴双旋翼布局,机尾尾桨短,占用舰艇甲板空间也有限。这才使得中国海军在此前驱逐舰甲板设计面积一直较小的情况下,仍能顺畅地运用舰载直升机执行各种反潜和反舰任务。

6/17 不过直-9个头偏小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起飞重量过轻,剩余载荷太少。比如在执行反潜任务时,直-9就不能同时挂载搜潜探测设备与反潜武器,通常只能挂载1枚轻型反潜导弹,而且活动半径基本在50千米以内。此外在执行海上勤务运输任务时,直-9一次往往也只能运600-700千克物资。由于机体空间限制,直-9直升机的加/改装潜力也比较小,在中国海军走向信息化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增加通信、数传和显控等设备的困难是根本难以忍受的。所以直-9主要配置在轻型舰艇上,主要解决有无问题。

7/17 直-8是仿制法国“超黄蜂”直升机,引进三十多年后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并已解决发动机寿命短和可靠性差等问题,扫除了该机长期不能批量供应的障碍,以及通过装备改进型国产化发动机,提高了起飞功率。虽然直-8机体空间较大,在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后,在陆军和海军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加装多种设备,执行警戒、反潜、运输等任务,但是直-8的尺寸也较大,只适合用于航母、登陆舰和支援舰等大型船只,并不能解决我驱护舰的需求问题。

8/17 卡-28虽然起飞重量大,有效载荷高,续航时间长,搜攻潜武器配备完善,而且可以在5级海况下执行任务,算是具备了相当的反潜战力。但是其固有缺陷也非常明显:一方面该机为进口,不仅数量少,也没有自制的可能;另一方面其武器采用俄制,我军不断发展的更先进的国产反潜武器也很难应用于该机上。考虑到海上反潜作战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探潜装备无法不断改进的问题,就成了中国海军以其为基础发展更先进的舰载直升机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障碍。

9/17 要解决卡-28舰载直升机的问题,要么专门对其进行国产化,要么就发展可替代的国产机型。对于前者,虽然我国引进卡-28等俄制直升机已经有多年历史,并且也多次传出中国对其共轴双桨的总体布局非常感兴趣的消息,但是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始终未对其着手仿制。这一方面因为其本身技术上就存在不少问题,相比欧美直升机的先进技术往往显得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直升机也不能在舰上通用,相比之下学习美军将“黑鹰”改装为通用舰载直升机的做法,就非常适合中国海军在直-20上采用了。

10/17 10吨级左右的通用直升机,是最合适除航母外的中国舰艇使用的反潜直升机。这样一架直升机既能搭载全套的探测与打击设备,也不会占用过多甲板空间。但舰载型直-20作为常规单旋翼尾桨布局直升机,必然要比直-9和卡-28占用更大的甲板使用空间,这就给现役驱逐舰提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根据海军相关资料透露,目前国产现役的052C/D型驱逐舰,甲板面积和长度均无法满足10吨级新一代中型舰载直升机的起降和使用需求。考虑到目前中国海军仅有055一型驱逐舰能够使用这种新型舰载直升机,可以肯定的是,舰载型直-20必将现身055这款大舰上。

11/17 此外中国海军还可以对052D进行加长甲板等改进,以装备舰载型直-20。此前网上已经传出052D改进型052E的相关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新驱甲板加长后,已可以容纳2架直-20型新型中型舰载直升机。与卡-28相比,直-20飞行性能更好,机载系统更是领先一代,综合性能远远胜出;而与直-9相比,直-20更是在航程、载荷等指标上全面提升,可以同时携带反潜和反舰武器出击,反潜搜潜作战效能几何倍数提升。届时中国海军舰载直升机的作战能力,将不逊于装备同类SH-60“海鹰”系列舰载机的美军力量。

12/17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20在设计时采用了类似美国“海鹰”直升机的低尾梁结构,在尾斜梁折叠之后高度只有4.04米,比卡-28的共轴桨毂还低1.4米,这也使得052E的机库高度要比052D下降不少。但这里仍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采用“海鹰”反潜直升机作为舰载反潜机的前提,是因为美国可以得到遍布全球的岸基反潜机支援,而中国海军目前仍然缺少这样的条件。因此,中国海军除了以直20为基础发展一款10吨级的反潜直升机外,还可能像美军那样发展一款类似S-3的固定翼反潜机,装备于航母之上。

13/17 发展S-3固定翼反潜机的问题此处暂且不谈,我们继续回到直-20反潜这一问题上来。现代反潜作战主要通过协同反潜来提高探潜效率,综合利用不同反潜平台(舰艇、固定翼反潜机、反潜直升机、水声侦听网)探潜设备性能、工作方式与位置的不同,来弥补单一平台、单一设备的不足,并且通过共享数据和综合处理,来提高发现潜艇的距离和精度。而多平台协同反潜非常依赖跨平台信息系统的支撑,一是通过辅助决策形成多平台协同反潜的任务规划,二是通过指挥系统协调多平台的行动,三是其数据传输率要满足多平台探测数据交换和综合处理的要求。

14/17 舰载直升机作为反潜网络的一个节点存在,其信息化程度肯定不能太低。而我军现有的卡-28,研制时间较早、信息化水平较低,只能通过加装数传设备来实现战术范围内几个节点间的协同,事实上是不能满足055和052E等信息化舰艇的需求的。而根据资料显示,舰载型直-20已经采用了综合射频技术,实现了搜索雷达、电子战、数据链等功能综合,也就是说这些设备共享天线、射频前端,在后端处理过程之中进行功能区分,例如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对大面积海面目标进行探测,也可以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模式探测对方陆地目标,获取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递给055等信息化载舰。

15/17 在具备信息化反潜能力的同时,由于吨位的上升,舰载型直-20还可以同时具备一定的反舰反直能力。按现有资料推估,舰载型直-20配备的搜索雷达,对中型水面舰艇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200公里以上,在没有预警机支援时可解决驱护舰艇的视距问题,并实现超视距攻击的目标指示。此外该机大约可外挂1-2吨武器,包括直升机载空空导弹、轻型反舰导弹和轻型对陆攻击导弹等。此外在运输和搜救等方面,直-20的续航时间、人员装载能力、设备加装能力和飞行稳定性也要显著优于目前我军所使用的舰载型直-9。

16/17 总体而言,舰载型直-20应当是具有优越的多任务能力和舰机适配性的,也是未来中国海军舰载通用直升机的优先选择。不过也得承认它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机体尺寸偏大,我们未来可能看不到其应用于我军现有的中型舰艇。不过随着055大型驱逐舰的快速服役,以及052E反潜驱逐舰的加快研制,舰载型直-20还是有着广阔的海上应用前景的,而且它的最终曝光也不会太远。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17/17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舰载直20,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日本军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