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天竺神僧吹魔笛:印度此次反卫星试验背后有多少猫腻?

1/18 据环球时报3月28日报道,27日莫迪在对全国的电视广播中宣布印度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并称这使得印度成为继美、俄、中之后,第四个具备反卫星能力的国家。有很多人对印度成功进行反卫星试验感到不可思议,就连很多印度人也认为印度似乎“一夜之间”就跻身“太空超级大国”。由于印度马上就要进行大选,所以莫迪突然宣布这个大消息还是对外界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冲击,但是其实印度一直有发展反卫星能力的雄心和计划,只是不被外国所注意而已。那么本期《出鞘》就来谈印度反卫星武器计划。

2/18 印度国防研究及发展组织称,印度27日发射一枚弹道导弹防御拦截导弹,并摧毁一枚近地轨道人造卫星。该组织负责人对外表示,被导弹击中的是一枚距离地面300公里、重达750公斤的军事卫星,它于今年1月24日发射升空,专门用于这次的反卫星测试。虽然印度强调这次反卫星拦截试验造成的卫星碎片将在45日内重返大气层烧毁,但美国国防部表示,印度这次反卫星武器测试将产生超过250块碎片,并且危害可能并没有印度官方所宣称得那么小。比如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就认为,这些碎片可能会对向空间站运送物资的货船“进步MS-11”造成威胁。

3/18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虽然莫迪没有提到此次被击落的卫星的名称,但据外界推估很可能是今年1月由“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的“微卫星-R”卫星,发射时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曾告诉外界称,这颗卫星将用于“防务研究”,可见就是专门为这次反卫星试验准备的。这颗卫星运行在277公里左右高度的轨道上,要比大多数近地轨道卫星运行的轨道都低。虽然印度给出的理由是这样产生的太空碎片危害相对较小,但我们认为可能还是印度现有的反卫星技术还达不到打更高轨道卫星的能力。如果印度反卫星导弹想要具有实战意义,那么攻击的卫星轨道高度应该至少在1000公里左右。

4/18 虽然印度方面事后并未透露进行此次反卫星任务的导弹型号,但据分析,它很可能是从印度现有的大地防御载具(PDV)发展而来的。而大地防御载具则来自于印度反导弹项目,与大地防空系统(PAD)和先进防空系统(AAD)共同组成了印度现有的反导体系。

5/18 原本的大地防御载具是一种在大气层外实施拦截的反导拦截弹,印度之前利用其所进行的拦截试验主要针对的是射程2000公里的弹道导弹,拦截高度约在100公里。这次试验在发射后约3分钟命中目标,虽然和之前反导试验的时间相当,但考虑到拦截卫星难度要远远大于中程弹道导弹,所以印度可能对其性能进行了改进,比如配备更先进的发动机或改进第二级等。而从公布的图片来看,印度显然对大地防御载具的第二级进行了改动。

6/18 反卫星能力在现代战争中愈发重要。一国卫星网络一旦受到破坏,整套情报收集、目标侦测、讯息传递、指挥控制、武器导航的战争系统都恐会瓦解,航母、战机等个别武器本身再强也变得没用。因此早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苏就开始发展多种反卫星导弹,这些反卫星武器不仅有基于陆基弹道导弹的陆基版本,还有空基和海基的版本。

7/18 现今反卫星导弹主要被用于摧毁太空中的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这种导弹目前成熟的主要有两种反卫星模式,一种是引爆核弹头/常规弹头,利用破片技术打击卫星;另一种则是直接撞击,利用动能方式摧毁卫星。而后者正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方式,我们认为印度这次采用的应该也是这种打击方式。

8/18 我们认为印度采用动能撞击进行杀伤的原因还在于,印度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相对最多。比如美国《防务新闻》就曾报道称,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负责人萨拉斯维特曾在印度科学大会上透露,印度早已经拥有动能硬杀伤的反卫星技术,难点在于需要继续发展在进行动能杀伤前锁定敌方运行卫星的技术。而曾经担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的拉德哈克里希也曾对外透露,印度先前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直接撞击低轨道卫星”的航天技术,并且这种技术“能用于猎杀在轨卫星”。

9/18 其实对于作为航天大国的印度来说,掌握反卫星武器的技术基础其实并不是什么难题。目前印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航天测控网,该测控网能够跟踪飞越印度上空的大多数中低轨道卫星,这显然为印度的反卫星作战奠定了良好的情报支援基础。此外,印度此前还曾在以色列的“绿松”雷达基础上,研制过一种“剑鱼”远程跟踪雷达,其探测距离据说可达600公里,可满足精确跟踪部分地轨卫星的基本要求,并能为反卫星导弹指示目标,或提供中段制导。

10/18 而在研制反卫星武器所需要的先进载具方面,除了现有的大地防御载具,印度还曾考虑过使用烈火系列弹道导弹来集成各种反卫星武器,以同时具备攻击低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的能力。以烈火3为例,该导弹有效射程约为1400-1500千米,已经足以打击到太空中的卫星。为此,时任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负责人的萨拉斯维特就曾在2011年宣称,印度将发展一款以烈火3弹道导弹为基础的专用反卫星武器。此次试验或许就是为这款烈火3反卫星导弹的卫星杀伤器进行的相关性能测试。

11/18 此外在研制拦截器所必需的大气层外精确制导和控制技术方面,印度也曾有过成功的经验。比如早在2006年底和2009年初,印度就曾进行过大地防空系统(PAD)的大气层外拦截试验。这款系统是在大地2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最大拦截高度据说可达80公里以上,其制导方式采用初段惯性制导和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则采用主动雷达寻的或者红外成像制导,改进后同样可实现卫星拦截器的精确自导引。

12/18 当然拦截射程不过200~300公里的弹道导弹与拦截秒速超过7公里的卫星,其制导与控制难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仅需要提高导引头的探测范围和反应的灵敏度,还需要提升弹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同时还需具备可靠的变轨技术。但这对于印度来说,虽然需要一些时间攻克,可未必会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印度研制反卫星技术本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但印度从2007年开始发力,时隔12年后的今天才完成反卫星试验的首射,还是不得不让人“赞叹”一下印度的速度之慢的。

13/18 印度从2007年就开始准备发展反卫星技术,在于那一年中国发射了一枚被北约称为SC-19的高层反导/反卫拦截弹,击毁轨道高度865公里、重750公斤的废弃气象卫星,创造了自1985年美国发射ASM-135反卫星导弹摧毁P78-1卫星以来首次成功的卫星拦截试验记录。鉴于龙象情结,印度绝对不甘心中国在拥有反卫星能力上领先印度太多。据《防务新闻》当时引述印度国防部消息来源表示,近邻大国成功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极大震撼了印度政府,此后印度一方面决定加速部署各项保护国家军用与民用通讯卫星的措施,另一方面也开始追踪中国进度试图发展同阶的反卫星能力。

14/18 但从时程上来讲,印度努力了这么多年其实与中国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一方面是中国试验反卫星技术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印度,获得的数据成果自然也远非印度能比。虽然中国的反卫星试验是在2007年才被大众所知,但事实上开拓者一号和动能杀伤战斗部的组合在此之前已经至少进行过两次飞行试验,期间被称为“35kg级动能拦截器动力系统”的动能杀伤战斗部还曾获得过2000年度的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据说其在技术水平上和美国处于同一等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在2007年的试验中就实现了具备实战能力的目标,而印度此次试验卫星高度太低,实战意义并不大。

15/18 而除了反卫星能力以外,中国还比印度更快掌握了快速发射卫星的能力。因为在未来的太空战中,如果中印同时具备相当强的反卫星能力,那么快速发射卫星的能力就会成为关乎双方胜负的关键。近年来中国研制了快舟一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与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相比,它具有发射成本低、发射速度快、入轨精度高的优点。一旦我方卫星未来受到印度攻击,我们就可以利用快舟一号迅速发射补充战损。可以说在反卫星作战邻域,中国已经建立了攻防兼备的能力,而印度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

16/18 总的来看,印度此次反卫星试验有仓促之嫌,其实完全可以等技术更加完备之后再进行试验。而在试验后莫迪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印度已跻身太空强国”,如此操作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因为他宣布这项消息时,正值该国4月11日即将举行大选之际。去年底莫迪所在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选举失利,不仅输掉了3个重要邦“大票仓”,还丢了100多个议会席位,外界普遍预测莫迪会在国会大选中落败。因此对于莫迪来说,无疑需要一个重大“国防成就”来继续炒热民族情绪,从而为政权延续保驾护航。

17/18 当然印度人也不傻,他们国内对反卫星试验成功的这个消息也是相互夹杂着不少自豪和质疑的,比如此次大选热门候选人之一的西孟加拉邦首长班纳吉,一方面公开指出印度在太空领域早已具备进行反卫星试验的实力,另一方面又大力批评莫迪的做法“只是为了在大选之际赢得选举上的好处”,“对印度国防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益处”。可见,在国防发展上也要“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印度人自然也是多少懂得的。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18/18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印度反卫星,查看上期《出鞘》,回复艾布兰战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