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霜鬓明朝又一年:那些没有在圣诞节前结束的战争

1/18 昨天是12月25日,西方的传统宗教节日“圣诞节”。在欧洲宗教改革之后,这一节日的宗教色彩日渐淡化,渐渐成为了像中国的春节一样的世俗化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圣诞”也成为了西方许多国家的人民一年到头的期盼。其实许多人或许并不清楚,今天风靡于世界各地的圣诞节,其实与战争有着莫大的联系。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说说那些圣诞节和战争之间的那些事。

2/18 圣诞节在传统上是一个欧洲节日,不过其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最大的推手还是美国人,今天我们十分熟悉的“圣诞老人”这一形象正是美国人的创造。而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中,圣诞节一直被视为欧洲教廷统治人民的工具而遭到排斥。比如在1659年,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马萨诸塞州议会就通过了决议,宣布该州范围内,禁止公众进行任何形式的圣诞纪念活动。

3/18 在美国独立建国后,在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对于纪念圣诞节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松动。不过这时候圣诞节还没有在美国真的流行起来。圣诞节真正得到美国人的重视,大致要追溯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持续四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美国内战中,交战双方都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手段来缓和战争造成的紧张情绪,并能够借此宣扬自身进行战争的“正义性”,以此在宣传上打击对手。于是,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节日——圣诞节进入了交战双方的视野。

4/18 1862年圣诞节,北方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走访了数家北军战地医院,亲切慰问了住院治疗的北军伤病。不久之后,在1863年年初,不少北军伤兵收到了来自林肯的小儿子,托马斯·泰德·林肯的礼物。据说后者在随父亲走访医院的过程中,不忍于伤兵困苦的窘境才做出此举的。这种温馨的小故事,当然也会有童话一般美满的结局。1864年12月22日,圣诞节前夕,北军士兵投桃报李,在谢尔曼将军的带领下攻克了南方重镇萨凡纳,算是对林肯家族的圣诞回礼。

5/18 当然,北方的宣传机器也不会坐失这一良机,每当圣诞节临近,被林肯称为“我们最好的招募官”的,同时也是现代圣诞老人形象开创者的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都会画上几幅漫画来讽刺“挑起了这场战争”的南方人,并试图动摇其军心。这些漫画的主题大抵是些“被南方挑起的战争分隔开的夫妻”、“林肯欢迎南方士兵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林肯给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的南军士兵发放礼物”等等……仔细想来,这种宣传与朝鲜战争中向志愿军阵地空投的荒谬传单又何其相似。

6/18 但也正是因为在战争期间的宣传,因为战争造成了众多美国家庭的“妻离子散”,象征“家庭团聚”的圣诞节开始在美国民间打下了“群众基础”。战争结束5年之后,圣诞节正式成为了美国的法定节假日。成为了继感恩节之后又一个个美国国民性节日。也正是从此开始,“圣诞节前结束战争”成为了美军一句响亮而有号召力的战争口号。但正如日式动漫中的经典FLAG一样,这句口号似乎从没实现过。

7/18 1944年6月6日,美国作为同盟国之一参与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从战役角度上来说,整个诺曼底登陆行动并没有遭到德军太过激烈的抵抗,盟军伤亡甚微。战役临近结束时,一股乐观的气氛笼罩了盟军。上至盟军司令部,下到盟军士兵,“Berlin By Christmas”(圣诞节前攻克柏林)成为了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话。

8/18 这时的盟军确实有理由乐观——德军的主力精锐此前一直深陷苏德战场泥潭,整个西欧地区防守薄弱。“日记将军”巴顿学着他的德国“前辈”古德里安,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带领装甲集群横扫了法国的大小村庄。与诺曼底登陆行动几乎同时,盟军高层还制定了名为“市场花园”的,经由荷兰进入德国本土的作战计划。如果该计划实施顺利,英军的装甲部队就可以直接越过马斯河插入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区。战争就将“在圣诞节前结束”。

9/18 事实上,盟军从未想过会遇到德军的有效抵抗。在市场花园战意之前,盟军的情报官们天真的相信守卫荷兰的德军“只有老人和小孩”。以至于他们敢于制定出一个只有盟军攻占并守住了荷兰境内几乎所有主要桥梁才算胜利的作战计划。但事与愿违,德军在多处阵地对盟军展开了有效的防御和反击。尤其是在安亨的战斗,彻底粉碎了盟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美梦。

10/18 市场花园行动的失利(虽然蒙哥马利和丘吉尔都认为这是90%的胜利)给了对这次行动一直颇有微词的巴顿将军以口实——后者开始在公开场合声称,如果把给蒙蒂(蒙哥马利,市场花园行动的主要负责人)的汽油给他,盟军早就在柏林过圣诞了。这显然也是无稽之谈,此时的巴顿仅仅是一个集团军指挥官,与他的“老对手”蒙哥马利甚至根本不平级。而在他集团军正面的,是依托山、河以及整套完备工事的两个德军集团军。但此时的巴顿还不知道,1944年的圣诞节还有许多考验在等着他。

11/18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东北部发起全面反攻。戍守交通要道巴斯通的美第八集团军被一举击溃。正在莫梅朗军营休整的美第101空降师被临时用来填补防线并被数量仅为自身一半的德军围困于巴斯通。在巴斯通60公里外的萨尔布吕肯战斗的巴顿应声而动,三个师的兵力被迅速抽调出来驰援巴斯通。7天后,巴顿的部队打通了巴斯通与外界的联系。这一天正是1944年12月26日——74年前的今天——盟军士兵不仅没能“回家过年”,反而在阿登地区泥泞而寒冷的森林里流尽了鲜血。

12/18 相同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朝鲜战场。1950年9月,美国带领的多国部队于仁川港登陆,切断了朝军补给线。此后朝军溃退,多国部队如秋风扫落叶般向北推进。“治日有方,领军无能”的新封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无视了我国政府的警告,强令部队挺进三八线以北,妄图吞灭朝鲜。并豪言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小伙子们回家过年”。关于这一段,我们已经在此前的《出鞘》中有过描述,这里不再重复。

13/18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段大家可能不那么了解的:在抗美援朝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之后。在我军士兵中也普遍存在过一种轻敌的情绪,觉得美军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军可以在春节之前把美军赶下海,“回家过年”。但第三次战役中美军出色的表现却也惊醒了志愿军。在志愿军攻克汉城后不久,李奇微带领美第八军再度北上反攻,第四次战役旋即展开。1951年3月,美军再度攻克汉城。中美两军基本形成了以三八线为界对峙的战略态势。志愿军将士们也最终没能赶在1951年的春节之前回家。

14/18 事实上,当交战双方最终签订了停战和约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53年7月。蓦然间,在战争中已经过去了3个圣诞节和3个春节。这也告诉我们,在任何战争中,都不要盲目乐观的轻视对手。志愿军这些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摸爬滚打来的老兵姑且不论。极其乐观的心态,与寒冷、残酷的战场之间的反差对美军那些刚刚征召不久的新兵的心理打击可想而知。

15/18 当然,“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也并非美国首创。一战爆发时,这句话基本已经成为欧洲政府的口头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动员之时,德皇威廉二世向德国士兵宣布“叶落之前就能回家”,那些从德国登上火车的士兵们,用粉笔在车厢上写下了“圣诞节就回来”,“我的利剑已经饥渴难耐”之类的标语。而对面的法军、英军和英联邦军队,同样都喊着“圣诞节就回家”投入了战争。

16/18 士兵们的口号,更多只是一种鼓舞士气的乐观情绪,但是这种情绪的源头,很明显是德军总参谋部里的统帅们吹的越来越大的牛皮。统帅们忘乎所以的乐观情绪并不是在开玩笑,更不是什么“望梅止渴”,而是自大和狂妄的表现,毕竟我们都清楚地看见,在小毛奇白纸黑字的战争计划里,德军确实“叶落之前就能回家”。

17/18 对于战争中的士兵而言,圣诞节无疑是最大的期盼,所有关于战争的恐惧与压力都寄托在“回家过节”的美好期盼上。但战争的客观规律并不会因为一个节日而改变,作为三军司命的统帅,更应该尊重战争的实际规律。那些高喊着“死外面也要回家过节”的统帅们,靠一句“真香”明显不能换来士兵的忠诚和信任。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18/18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圣诞节,查看上期《出鞘》,回复鱼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