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学谁也别学美帝:美国陆军的惨烈战史对我们的启示

1/17 在美军的各军种中,美国陆军作为近现代的活跃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曾经一度处于世界军事前沿的焦点。有些观点认为:美国陆军一百多年来参与了无数战争,身经百战,实战经验丰富。但翻开美国陆军的征战史,其表现看起来又并不出众。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谈一谈美军历史上,由于轻敌而吃过的一些大亏,以及对美军“料敌从简”的一些看法。(作者署名:知乎_Lee General)

2/17 美国陆军是随着列克星敦的一声枪响建立的,但在两次独立战争中,这支军队还没有真正成为美国的一支主要作战力量。到美墨战争,美国陆军得到了第一次历练的机会。但这次战争完全可以概括为:美国作为强国、大国,靠着绝对的国力优势和师承欧洲列强的相对精锐的军队碾压了对手。

3/17 真正第一次检验美国陆军战斗力的战争是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对于美国陆军甚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但双方的实力并非均等的“红蓝对抗”:作为合众国对手的联盟国,人口仅900万,为了维持军力只能强制征兵,农业种植园为主的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要命的是缺乏军事工业,难以承受战争中巨大的消耗。雪上加霜的是,南方又遭到北方海军的全面封锁,武器、材料和粮食等几乎无法从国外支援。如果在战前进行预测,这样一场战争无疑是“一边倒”的碾压。

4/17 1861年7月,北军东线在马纳萨斯的大惨败,让世界认识到,北方的陆军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强大,他们的敌人——联盟国军队也不是看起来那么不堪一击。次年8月,卷土重来的北军再一次在马纳萨斯的奔牛河被联盟国军队杀得望风披靡。在世界军事史上,在同一个阴沟翻船两次的上一支军队还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魏军。

5/17 比较来看,双方的军队都不是正规军,而是简单训练的征召兵,武器装备也都是战前同一时期生产的型号。北军的失败,有人认为是杰克逊的坚定,使得联盟国南军守住了阵地。但是,马纳萨斯战役中的杰克逊刚刚崭露头角,而且他只是简单地贯彻自己的命令,北军同样有统帅,同样在激励士兵进攻。

6/17 显然,北军的惨败,其原由并不是像童话故事中“一个马蹄铁引发的惨剧”,也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这支军队的统帅麦克道尔将军,以及合众国的领袖林肯,确实都十分轻视自己的对手。命令长途跋涉且人数优势不大的波托马克军团,在炮兵被端掉的情况下发动总攻,即使真的奋力击破杰克逊在山脊的防线,又怎么可能一口气击退联盟国的大量援军呢?

7/17 而林肯并没有意识到合众国国力的巨大优势,一心指望靠在战场迅速取胜来赢得战争,经常不顾一切,命令将领进攻,这种愚蠢决策反倒被南军所利用,南军的著名将领李将军和杰克逊将军,率领北弗吉尼亚军团在几次会战中连战连胜,这是联盟国在战争中最辉煌的时期。虽然最终北军的格兰特和谢尔曼等统帅扭转了局面,联盟国也因无力支撑战争而败亡。但这场“一边倒”的战争,真的有必要打成这种局面吗?

8/17 举个例子,北方工业发达、工厂林立。其生产步枪的武器工厂,有梅纳德、斯普林菲尔德、伯恩赛德、斯宾塞、斯达尔等等,这些工厂在持续4年的战争中生产了的枪支数量都达到五位数,著名的斯宾塞步枪工厂生产的斯宾塞杠杆步枪产量接近十万支。

9/17 反观南方,里士满的枪械工厂是战争开始在旧工厂上匆忙改建的,一共生产了几千支枪而已,而这已经是联盟国最大规模的武器厂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南军甚至需要通过缴获来补充某些无法生产的子弹。这样实力一边倒的战争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地打了四年,基本上是由于合众国前期的屡次轻敌,联盟国借此奋起反击所致。

10/17 这些美国陆军的早期历史,几次战役的过程,以及西点军校出身的,李和杰克逊这两位南军名将的赫赫战功,在参谋指挥学院进修过的劳埃德·弗雷登道尔不可能没有学习过,而对于同样就读于西点军校的高材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而言,那更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

11/17 凯瑟琳山口战役中的弗雷登道尔将军其所作所为自然是逃不过批评,但实话说,难道换一个统帅,就能让美军那些缺乏训练的士兵,用过时的反坦克炮抵抗德军的装甲突击吗?很明显,问题不可能单独来自一个统帅的错误或疏忽。盲目地在非洲战场投入这样一支缺乏训练且装备落后于时代的军队,即使更换一名指挥官,就算成功顶住了隆美尔的进攻,“战略战术同时藐视对手”的做法就能因此变得合理吗?

12/17 同样的,朝鲜战争的美军中,很多所谓“身经百战”的部队,空有“身经百战的番号”,大部分士兵都是新兵,甚至被布莱德利嘲讽为“七个小矮人”。麦克阿瑟的轻敌冒进,确实最终导致了“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初期的大溃败,但麦克阿瑟又不是美国总统,为什么他作为军事统帅,能够无视上级命令?

13/17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其他的反对者只是口头反对,但杜鲁门作为最高指挥,为何也是口头反对呢?为了进一步说明道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假如巴顿将军真的率领了一个集团军向苏联进攻,难道艾森豪威尔或杜鲁门,还会像对待麦克阿瑟一样,相信什么“苏联人不会反攻”吗?杜鲁门难道真的没有轻视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吗?

14/17 从历史中不难看出,美国陆军一度存在过的“料敌从简”思想,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某些统帅个人的“头脑发热”,也绝不是“装备代差”的副产品,而是这支军队作为一个整体产生的。要寻找其原因,也应该从一支军队的整体出发,而非把黑锅扣到某几个人头上。

15/17 美国和欧洲列强相比,地理位置独立,1812年美英战争后,国家的命脉与海军联系更为密切,而陆军则逐渐成为“靠边站”的力量。另外,这也意味着美国陆军的主战场,大多在地理位置较远的地区,对于对手和欧洲先进陆军的了解也较少。这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陆军的盲目自大和不思进取。

16/17 能部分说明这一点的就是:随着对二战以来美国陆军在世界战场上惨烈战史的反思,美国开始加大在陆军领域的投入;同时随着冷战的进行,信息交流更为发达,美国也开始正视并学习如德、苏、中等陆军强国的先进理念。陆军的“料敌从简”现象其实也就随之淡化了。不过美国陆军的战史依旧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永远不要盲目自信、低估你的对手。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17/17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美国陆军,查看上期《出鞘》,回复T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