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脱胎换骨欲成仙:中国59式坦克该如何升级改装才符合性价比

1/21 10月29日,网络上曝光了一款以59式坦克底盘为基础“魔改”的装甲火力支援车。一直以来,国产武器装备的改造,特别是“五对负重轮”的59式坦克的“魔改”都是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只停留在对这些改造车性能的研究和对其设计思路的“吹捧”,而较少关注这些武器出现背后的实际意义。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结合我军与外军的经验谈谈,这些老59坦克究竟应该怎么改。(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1 说起这些“改造武器”,其实我军在历史上没少吃过他们的亏。从30年代中期开始,国军就开始利用进口自美国的“道奇”吉普车、GMC卡车等民用汽车,加装装甲和机枪、火炮等武器改造为简易的轮式装甲车,在抗日战争中广泛应用,因为日伪军的装备水平不一,尤其是伪军更为简陋,国军及地方军凭借装甲汽车,往往能把伪军打得屁滚尿流。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大量民用车辆断供,只能在东北拼凑出一个装甲汽车团,装备大量的改装车辆,主要用于高级指挥警卫,陈明仁、郑挺锋等国民党高官都曾依靠装甲汽车,从我军的包围圈中逃命突围。

3/21 在辽沈战役中,驻守沈阳的国军还将一部分失去动力的汽车进行改造,加装30mm钢板和机枪,就是一个驻扎一个班的移动碉堡,由人力推动,共有30多个,国军称之为“钢帽堡”。由于可以移动位置和方向,难以迂回包抄,虽然当时东野不缺炮兵,但是“钢帽堡”可以变换位置,炮兵无法准确校正射击。在进攻受挫后,炮兵天黑前近距离直瞄开火,打掉了一部分“钢帽堡”。我军指战员意识到,东北天气寒冷,这些铁皮碉堡内部的敌人可能会丧失警惕性,突击爆破是可行的。战斗打响后,部队利用交通沟缩短了冲锋距离,成功对这些“钢帽堡”进行了爆破。

4/21 在充分借鉴了国军的经验后,我军也开始了对制式化的改造车辆的探索。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西藏平叛期间,国内某厂改造的WZ533式装甲车。1959年3月10日西藏发生叛乱,3天后的3月13日,军方即下达了使用卡车改造简易装甲车的需求。同年4月,改造方案基本完成——以苏联吉尔157型越野卡车为基础,全身披挂国产的2Π均质钢装甲,车底为6毫米普通钢板,车厢开射击孔,车顶架设了一挺7.62毫米机枪的简易“炮塔”。5月至6月,第一批WZ533装甲车生产完成。

5/21 不过这种从研制到服役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的装甲车在后续的使用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由于选用汽车底盘,动力也未作相应调整,单位功率大大下降,因而,行驶速度较慢。其次,其人机功效较差,乘坐不舒适,长时间乘坐极易引发疲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后来又再WZ533装甲汽车的基础上,使用刚刚国产化的CA-30(翻版吉尔157)改造成了某型轮式装甲车。该型装甲车不仅解决了WZ533型上的种种缺陷,还破天荒的采用了高弹性海绵轮胎。这也为我国此后的轮式装甲车发展铺平了道路。

6/21 但由于此后中苏关系交恶,中国军工行业有限的资源被分配到了更加急需的坦克、履带式装甲车等主战装备上。某型装甲车最终没能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59坦克和63式装甲输送车。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国产“改装车”的历史也暂告一段落。当我们再次看到这种使用一种车辆的底盘,通过改装变成另一种用途、功能都完全不同的载具的做法,已经是近些年的事情了。

7/21 近些年来,此前生产的大批59式坦克面临退役。如何利用这些“老59”的剩余价值,也成了中国必须面临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们陆续看到过59式消防车、59式消防坦克、59式排雷坦克、59式挖壕车、59式装甲推土机等各式各样的“59改”。但这些59改都有一个共通的问题:需求量不大,改造通常只是“看到啥就用啥”,而非真正标准化、制式化的改造。59式坦克真正进入标准化、制式化的改造,其标志还要算不久前才在“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亮相的“59改”重型步战车。

8/21 要说清59改重型步战车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从以色列军队的经验说起。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靠缴获获得了大量的苏制T-54/55坦克。这些坦克在当时看来已经颇为落后,难以满足日益苛刻的战争需求。于是以色列人另辟蹊径,将这些坦克改装成了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战车。他们在这些坦克底盘加装简易的步战车复合装甲模块,换装更大马力更小体积的发动机,将动力舱节省出的空间改装为供步兵出入的车门。整个改造成本几乎只包括一些廉价的装甲模块和一台并不算贵的发动机。

9/21 同阿奇扎里特类似,以军自身装备的老旧的百夫长坦克也被改造成了各种步兵战斗车辆。这之中的佼佼者就是以色列纳格玛乔恩步兵战车和美洲豹装甲工程车。纳格玛乔恩步兵战车与阿奇扎里特思路相近,此处略过不表。美洲豹装甲工程车在百夫长坦克的基础上加高了车体,并加挂了复合装甲模块。这些装甲工程车被装备给了以色列现役的4个战斗工程营。除了使用装备了温压战斗部的火箭弹进行扫雷工作外,美洲豹还装备了多达3挺机枪。在完成排雷、排障任务后,还可以跟随步兵进行纵深挺进,扮演移动机枪碉堡的角色。

10/21 传统上来讲,步兵战车在设计时仅会考虑防御机枪、小口径火炮等火力的攻击。而对于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等重火力的防御力聊胜于无。这使得传统的轻型步兵战车在城市战、反游击战等战场环境中极易遭到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尝试为步战车披上更重的护甲。不过全新设计的重型步战车由于吨位和科技含量的飙升往往造价不菲,而从废旧坦克改造而来的重型步战车则可以在保障防护力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在阿奇扎里特步兵战车大获成功后,以色列又相继使用梅卡瓦I和梅卡瓦IV坦克的底盘开发了多种类型的雌虎步兵战车。不过这次他们看中的并非坦克的废旧车体,而是能与坦克共线生产的成本优势。

11/21 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城市战中吃过大亏的俄罗斯人在对坦克的改造上走出了另外一条路:装甲火力支援车。1994年,经历了“地狱般”的格罗兹尼巷战之后,俄国人开始寻求一种能够“对建筑物中的敌军持续扫射”的重装甲人员杀伤载具。在这一需求下,俄罗斯于1998年开发出了一款名为BMPT的改装战车。BMPT从T-72坦克底盘改装而来,加装了2门30毫米自动炮和4具9M120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这也是这次曝光的“最新59改”最可能的参考对象。

12/21 从俄罗斯人的实战经验来看,自行防空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人员杀伤载具的角色。不过俄罗斯人认为自行防空炮的装甲防护太差,且“体重”太轻,难以承担像主战坦克那样的清障任务。但俄罗斯人毕竟是以自身的视角来看这一问题的。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曾经制造过以主战坦克底盘为基础改装的自行防空炮,比如:英国的挑战者神枪手、德国的豹2神枪手等。和BMPT这种专用的步兵压制载具相比,这些坦克改造防空炮的最主要问题其实是“太贵了”——昂贵的火控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在反步兵作战中是完全不需要的。

13/21 在未来,我军也有可能面临与车臣战争时期的俄军和中东武装冲突中的以军那样的巷战、反游击战需求,比如:台湾省是一个高度城镇化的岛屿,未来武统台湾的战役不可避免的要陷入巷战。在台北巷战中,我军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藏匿在城市建筑物中的敌军进行压制性攻击。此外,在有可能的东南亚方向丘陵、雨林作战中,我们也急需一款能够对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等攻坚武器有良好防御能力的重型步兵战车。

14/21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压制步兵的需求,专门为这种需求开发一款新型载具的必要性还有待研究。包括美、德、法在内的一些国家也曾经尝试过为坦克安装20毫米遥控炮塔,来压制工事和建筑物内的步兵并提供一定的防空和反轻装甲的能力。以此为借鉴,中国也完全可以尝试为主战坦克安装20毫米遥控自动炮或35毫米遥控榴弹发射器等武器来满足这一需求。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绝对比以59式坦克为基础研发一款新的战斗载具要廉价得多——毕竟遥控武器站可以直接使用坦克本身的火控系统来操作。

15/21 在重型步战车方面,一款现代化的步兵战车至少需要一门威力、精度和射速都足够的自动火炮,和一部足以应对任何战场条件的现代化火控系统。此外,由于车辆的防护水平与其重量息息相关,步兵战车的防护水平上升的同时也必然会伴随着重量的飙升。这时,为了跟得上主战坦克的推进,一个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又必不可少。算下来,使用老式坦克底盘改造步战车仅仅能够省下一个“车壳子钱”。但为此又要付出在设计方面向老式坦克的架构妥协的代价。

16/21 在这款59式坦克改装的重型步战车上,我们仍然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和很多利用T55坦克家族改装的步兵战车不同,为了方便设计,这款重型步战车将坦克车体的方向倒转,这意味着要重新构筑装甲布局和车体结构管线构造。这样做的另一个弊端在于:59式坦克原本的设计更加偏重正面防御,而后面的防御并没有经过专门的优化。这使得其丧失了坦克底盘的最大优势——防御力。毕竟在垂直的“屁股”上加强防御的代价要比在避弹外形优异的“脸上”大得多。

17/21 有一种声音认为,应该用96式或88式主战坦克进行改装,在速度和防护上接近主战坦克,才能配合主战坦克作战。这种想法不仅会面临上文所说的“59改”的问题,还忽视了我军的实际状况:我军88式、96式主战坦克的生产数量并不大,其库存数量未必能够满足制式化改造的需要。二来改装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让老旧装备物尽其用,比如把老坦克改装成军用除雪车、推土机等,如果真的要以需求为蓝本,那么无疑应该按照重步战的设计思路重新设计,而不能为了改造而改造。

18/21 假如我军装备这种59式改装的重型步战车或火力支援车,那么就没有必要过度提高其成本,要本着简单便宜的原则。当然这不是“不土战斗力5”的调侃。而是强调装备改造的本质就是为了节约。如果盲目的贪大求全导致改造成本飙升,那么59的“车壳子”能省下来的钱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在这一思路上,我们可以进行下面几种延伸,比如:为59式坦克换装大量库存的牵引式35毫米高炮,并加装简单的双稳火控和反应装甲等城市战组件去充当火力支援车;或者直接摘掉59式坦克的炮塔并对其车体顶盖进行整修,改造为类似于英国“袋鼠”的重型装甲输送车等。

19/21 而如果将这种重型步战车用于外销,则更多需要着眼于国际用户的需求。单论性能,这种59改重型步兵战车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国际先进的重型步战已经不遑多让。这样一款低“逼格”的高端武器未必能够入土豪用户的“法眼”,毕竟说到底,这也仅仅是59改。相比之下,“59改”的标签与较低端的定位更加相得益彰。而这一定位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毕竟,即使是经常被网友们调侃为“狗大户”的沙特阿拉伯,也不得不考虑使用廉价的40火箭筒部分代替昂贵的反坦克导弹。更不用说叙利亚、伊拉克的那些因战而穷国家了。对这种特定的用户而言,“并夕夕”的模式会更有吸引力。

20/21 归根结底,“旧物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节省”。在这一前提下,一切“华而不实”的功能都可以被削减。一款武器的竞争力并不是高性能子系统的堆砌,世界军事史上从不乏片面追求极致性能,最终却胎死腹中的装甲车辆。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1/21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59坦克,查看上期《出鞘》,回复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