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问道别有洞中天:从各国“战备地铁”看中国地铁的军事用途

1/22 据台媒报道,10月17日有台湾省省民拍摄到了台军使用台铁捷运转移士兵和军车的图片。有不少“少见多怪”的台湾省网民在下面留言“原来地铁岁当也能运兵啊”。不过这一说法也在网上被许多退役台军讥讽,“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一看就没当过兵吧”。言下之意,台军使用地铁运兵已经颇有些时日,这些地铁实际上一直都承担着战备作用。不过这里我们也得“嘲讽”一句,台军这个“地铁运兵”早就是解放军50多年前玩剩下的东西了。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结合此事谈谈中外“战备地铁”那些事。(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2 地铁作为运输工具的运输特性自不必说。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其也是绝好的防御设施:爆炸物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会被大地阻挡而改变其传播方向,这使得深埋地下的地铁得以幸免。以广岛核爆为例,其幸存者中位置距离核爆中心最近的仅170米。当他听到防空警报后直接躲进了自家构建的2米深的地下室中,从而躲过了原子弹爆炸造成的光辐射和冲击波——要知道地铁可没有只挖两米深的。其次,家在北方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地下菜窖“冬暖夏凉”的特性,这也非常适合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藏。正是因为上述特性,其实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在几十年前就将地铁列为自己的战略工程。

3/22 以工业时代最老牌的帝国英国来说,其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建立这种“平战结合”的地铁了:伦敦地铁始建于1856年,仅仅7年之后这条地铁线路就投入了正式运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使用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每当防空警报拉响时,伦敦地铁就成了伦敦市民躲避轰炸的最佳去处。1940年美国拍摄的经典版《魂断蓝桥》电影便是以此为背景拍摄的。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正好是在伦敦地铁中躲避空袭时初次相识的。

4/22 而到了二战时期,伦敦地铁作为防空洞的作用就更加的普遍。1940年7月至1941年10月的不列颠空战期间,德国几乎每天都组织针对伦敦的战略轰炸。而伦敦市民则成群结队的聚集在地铁站中躲避空袭。最初英国政府对使用地铁站避难的做法非常谨慎,但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英国政府最终让步,并在地铁站的某些地方为这些“难民”安装了床铺。再后来,伦敦地铁又成为了战时的军事指挥中心、战时工厂、医院和市民的避难所。丘吉尔本人就是在一处小地铁站里继续工作的。不过,即使躲在地铁站中也并非绝对安全,1940年10月14日,一架JU-88轰炸机投下的1400公斤半穿甲航空炸弹炸裂了巴勒姆地铁站上方的煤气管道和水管。数百人蜂拥往站外逃生,但仍然有66人在隧道中被洪水淹死。

5/22 在二战末期的柏林战役中,德国人同样将自己于1902开始运营的柏林地铁当成了守卫城市的堡垒。在柏林地铁中,苏军与德军进行了惨烈的“地下巷战”。1945年5月早晨,柏林地铁南北线路隧道突然爆炸,由于隧道正好处在兰德维尔运河河床下,洪水瞬间随着地铁隧道灌满了柏林地铁三分之一的线路。战后,有人推测这是德军为了阻止苏军在地铁隧道中的进攻而制造的“德国花园口”,不过这种说法目前并未找到明确的证据;而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德军在炸毁兰德维尔运河上的桥梁时无意震塌了隧道。相信玩过《使命召唤:战争世界》的玩家都对这场洪水印象深刻,不过实际上游戏中的桥段可能更多的取材自在战后苏联拍摄的电影《攻克柏林》。

6/22 与英德拿旧地铁线路来当作防御工程不同,苏联的莫斯科地铁几乎完全是为了战备而建的。莫斯科地铁最早规划于俄罗斯帝国末期,但由于种种问题并没能开建。至1931年,苏联“一五计划”初见成效,苏联才把莫斯科地铁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1935年5月15日,苏联决定在当年俄罗斯帝国地铁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建设莫斯科地铁。考虑到在战时作为人防工程使用,莫斯科地铁线路的平均深度为50米,最深处可达地下200米。这一标准即使在今天的武器水平看来都已经相当安全。

7/22 关于莫斯科的建设,网上还有一则十分出名的段子,即:莫斯科地铁5号线之所以是圆形的,是因为斯大林在审阅图纸时,无意中印上了自己的茶杯印。于是工程师便照猫画虎的设计出了一条圆形线路。不过,实际上“圆形的5号线”只存在于给游客看的莫斯科地铁示意图中。莫斯科地铁5号线从施工图上来看并非正圆,而是依照莫斯科市城市规划围出的不规则环。这一环形规划最早见于俄罗斯帝国时期,苏联方案仅仅是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使用类似的环线来串联“线型”的其他地铁线路也是各国地铁的标准做法。

8/22 此外,关于莫斯科地铁还有一则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相传平行于莫斯科对公众开放的地铁系统,斯大林还主持修建了一条被称为“莫斯科地铁-2”的秘密线路。在国内,一些人将其称为“莫斯科地铁2号线”的叫法实系谬误,“地铁-2”实际上是相对于将公共地铁系统“地铁-1”而命名的。据传,“地铁-2”的修建是因为“斯大林非常害怕被暗杀”于是使用数条地铁线路将克里姆林宫与联邦安全局总部、伏努科沃2号政府机场、拉曼军事基地和其他数处重要节点串联了起来。不过,时至今日,这个“地铁-2”系统是否真的存在,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

9/22 除了莫斯科地铁之外,苏联其他城市的地铁也称得上各具特色。比如在苏联中部加盟国乌兹别克斯坦同样在70年代建成了其第一条地铁——塔什干地铁。在当时美苏冷战高峰期,核大战一触即发的背景下,苏联意识到其位于东欧、远东和北方的领土都面临着美国核武器的威胁。但由于苏联一直牢牢控制着阿富汗局势,乌兹别克斯坦可以算得上是整个苏联“最安全的地方”——这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三线”。而苏联之所以建设这条地铁,主要是为了在战时保护位于此处的塔什干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的熟练工人——这一飞机厂此时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伊尔-76运输机。毕竟,美国人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核攻击由于地理位置所限而无法持续。只要在第一波袭击中保住工人,就令今后工厂的重建、复产成为了可能。

10/22 再如苏联西北部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地铁系统。列宁格勒又号称“北方威尼斯”,城内水系发达、河道交错。由于地势较低、且地下水水位较浅。故列宁格勒市的地铁系统平均深度极深,为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地铁系统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俄罗斯最深的13座地铁站中,圣彼得堡地铁占据了12席。这12座地铁站的深度全部超过了67米,其中最深的一座为海军部站,距地面深度为86米。仅次于深97米的莫斯科地铁胜利公园站,位列俄罗斯最深地铁站第二名。可以想见,如此之深的地铁系统在战时作为人防工程和贮存设施的能力不容小觑。

11/22 说到地铁站深度,东北亚某半岛北部国家拥有绝对的发言权:该国首都地铁参照苏联地铁和正在施工中的中国地铁,强调“战备为主,兼便交通”。其平均深度达100米,最深处达200米。当然,这个由两条地铁线路组成的地铁系统也同样见证了该国与中国间的友谊——1968年,该国参观正在施工中的北京地铁1号线后对中国表示也想修建自己的地铁系统。出于两国间的“革命友谊”考虑,中国随即暂停了计划中北京地铁2、3号线与沈阳地铁1、2号线,并将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了对该国地铁系统的援建中。从1968年到1973年,中国铁道兵两个师及大批技术人员被调往该国,全力投入施工。所有车辆设备、建筑材料,都经东北运往该国。

12/22 为了便于在战时运送沉重的军用设备,该地铁系统地铁站使用的电梯全部为中国上海制造的重载电梯。这就赋予了整个地铁系统在战时的另一个作用:方便部队的隐蔽调动。由于该地铁系统车站深度过大,电梯长度需要达到120米以上,实现起来技术难度极大。为了制造这种电梯,上海市还专门划出了30亩地用于建立一个大型电梯厂来制造,此前中国自己都无法生产的120米长,垂直高度达64米的大高度自动扶梯。

13/22 当然,该国地铁系统的“中国印记”还不止于电梯。在该地铁系统的两条线路分别于1973年和1975年通车后,使用的全部为中国吉林省长春客车厂生产的列车。据统计,1973年8月长春客车厂共向该国提供了690节DK4型列车。但这些列车对于该国地铁系统来说实在有些过剩——实际上其线路容量仅为288辆。于是剩余的一部分于1998年被交还给了中国,并在北京地铁13号线上继续服役了若干年。剩下的一部分则多被安装上了受电弓变身成了地面通勤有轨电车。

14/22 当然,将地铁用作战时的运兵工具,还不得不说回该国地铁的重要参照物——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的建设目的周总理曾一语道破玄机“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战备。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除去上文我们一直在说的战时用作人防工程以外。从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起止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其背后兵力输送的作用——其起止点为北京站到三家店火车站(并非传说中的高井站),并在三家店火车站与铁路相连。这沟通了北京市两个重要军用交通枢纽。

15/22 据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估算,1号线在战时每天可以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至北京周边地区。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帝国主义列强对北京的进攻两次都选择北京东部为突破口:无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列强都选择了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并从东南部进攻北京的路线。试想如果当时中国最大的假想敌美国同样选择在“轻车熟路”的大沽口登陆并从东南部进攻北京,北京西部集结的解放军可以快速通过地铁1号线部署至北京东部,与美帝“决战八里桥”。反之亦然,如果其采用1937年日本的进攻方向,从西部的卢沟桥进攻北京,其他地方经北京站抵达北京的部队也可以通过地铁1号线增援北京西南方向。

16/22 由于地铁1号线浓重的战备色彩,加之其竣工初期电气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故1号线竣工后迟迟没有投入正式运营。据几位“老北京”回忆,在69年通车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北京地铁1号线都需要持本人的身份证件及单位开出的介绍信参观并乘坐。此外,在国家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时,地铁1号线还会进入战备停运。比如,在著名的“九·一三事件”之后,为了防止苏联的入侵,中国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地铁1号线也随之停运到了当年的11月6日。此外在1973年6月12日至1974年6月30日与1975年1月12日至31日,北京地铁1号线也都曾因战备而停运。

17/22 稍晚于北京地铁1号线的竣工,上世纪70年代沈阳军区决定在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三个城市修建战备大隧道。出于“平战结合”的考虑,哈尔滨市开始计划将这些战备隧道串联并形成地铁线路。1973年8月1日哈尔滨开工了其第一条地铁线路,称为7381工程。“7381”工程从1973年进行规划设计,1975年开始施工,共完成主干道和车站断续长度10.1公里,连续贯通长度7.5公里。不过由于当时经济困难,7381工程于1979年停止建设。这一停就是近30年。直到本世纪初叶,借着“4万亿刺激计划”的东风,哈尔滨地铁才得以再次开工。

18/22 这与沈阳地铁的命运如出一辙——在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相继筹备建设地铁的时候,沈阳也开始筹备自身的地铁建设计划。但由于“援建东北亚某国”等一系列原因,上世纪60年代的沈阳地铁停留在了勘探阶段。直到1974年,借着上文“修建战备大隧道”的便利沈阳地铁才得以正式立项。不过1974年启动的沈阳地铁工程使用的60年代的勘探结论却与沈阳的实际地质情况大相径庭,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耗费了8年时间和1.8亿工程款之后,1974年沈阳地铁工程定格在了1982年。直到“4万亿刺激计划”的出台。其实与哈尔滨、沈阳一同“借东风”的还有长春、杭州等省会城市,不过这些地铁多为“纯商用”,在战备上的考虑较少。

19/22 与“把防空洞修成地铁”的沈阳、哈尔滨相反,中国“三线地区”的最重要城市——重庆的战备地铁计划显得有些另类——重庆地铁最早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实力和工程能力的限制,这一计划一直修修停停。至1966年下半年,重庆地铁共挖掘了并部分贯通了千厮门、望龙门、中华路等地的数处隧道。但这条“最开始就是以地铁为目标修建的地铁”却也没躲得过70年代“缺钱停工”的命运。1971年,地铁工程处停工解散,已经挖好的隧道北转交给了当地的人防部门——相当于是“一条地铁修成了防空洞”。与上述城市之类似,上海、天津的战备地铁也都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因种种被迫停工并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复建。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20/22 说回本期开篇的主角——台湾省地铁。其实本次新闻中出现的“台铁”并非真正的地铁,而是一条围绕台湾全岛的低速铁路。自2001年开始,台铁推出了“台铁捷运化”(地铁/轻轨化)的工程项目。这其中就包括台铁的高架化、地铁化。目前已经开始动工的地下化台铁项目一共有两个——台南与高雄。本次流出的照片很有可能来自进行了“半地下化”改造的台铁高雄段左营车站。但这种“地铁运兵”其实只能算作工业革命以来“铁路运兵”的一个变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战备地铁”。同时,由于仅仅是“半地下化”,其车站深度也较浅,在我军装备了钻地弹头的东风-15弹道导弹、03式远火和空军的钻地炸弹、精确制导炸弹面前,很难达到“人防”的作用。所以这里我们还是要“嘲讽”一下,台军的“地铁运兵”与中俄英德等国的“战备地铁”还差得远。

21/22 如今,中国运营地铁总里程已达世界第一,为3095公里,比整个欧洲的运营总里程多出了一半,是美国的近3倍。世界运营里程最高的5座城市地铁系统中有4座在中国。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地铁中的绝大部分是在2008年“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修建的。多数仅考虑了商用。这些地铁大多深度较浅,难以承担战备作用——比如杭州地铁、长沙地铁就“挖的太浅”。而与之相比,挖的极深的北京地铁16号线就显得相当“良心”了。在小说《悲惨世界》中,雨果曾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但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地铁。试想,如果明天就爆发战争,甚至是核战争,如今大部分城市的地铁能否承担疏散平民、快速转移军队的任务?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2/22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