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他时更勉后来人:中国反潜机实力若想赶超美军需如何发展

1/23 9月24日,央视曝光了一组南海舰队高新六号反潜巡逻机的图片。虽然可能并非央视本意,但这组图片也记录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个“第一次”——第一次使用固定翼反潜机挂载反潜鱼雷。这标志着高新六号在事实上成为了一款功能健全的反潜巡逻机,中国海军的反潜力量建设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现代化反潜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中国在这一领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谈谈,中国反潜体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3 说起反潜巡逻机,在早期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具象化”的概念。其实早在潜艇诞生不久之后,海军列强们就开始尝试使用侦察机、轰炸机等大型长航时飞机对海面进行搜索,目视发现浮航的潜艇和以潜望镜高度航行的潜艇的水面设备,并使用火箭、炸弹、深水炸弹对其进行攻击。不过这种方式“索敌基本靠瞅”,效率非常低。于是当时在雷达研制领域一骑绝尘的英国人开始尝试使用雷达代替肉眼进行目标探测。这也是现代反潜巡逻机的雏形。二战时期,英国人的探索获得了回报。他们使用装有雷达的早期反潜巡逻机,对出没于大西洋和比斯开湾“老巢”之间的U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清剿。

3/23 二战的另一个主要参战国美国,也在另一个方向对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1942年底,美国陆军开始接受英军的建议,尝试为B-24等陆军轰炸机装备雷达,用以建立美国东海岸的反潜体系。后来,在美国海军总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长金将军的再三要求下,海军取得了反潜巡逻任务的主动权,这批改装后的B-24也同时被从陆军航空兵换给了海军航空兵。拥有了反潜巡逻机之后,美国海军开始把发展的重点转向对潜攻击的武器。

4/23 众所周知,深水炸弹是一种无制导武器,对潜攻击效率只能看“扔的准不准”。但潜艇发现自身正在被攻击并进入潜航模式后,反潜飞机只能推测潜艇位置并投掷深水炸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人将声呐技术与鱼雷技术相结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以由飞机投掷的声自导反潜鱼雷——Mk24“地雷”。据美军统计,在二战中盟军在264次战斗中发射了340枚Mk24。这264次攻击中的204次是以潜艇为目标的。在142次由美军完成的攻击中,美军共击沉了31艘潜艇并击伤了另外15艘——在当时看来,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以此为起点,声自导反潜鱼雷也成为了反潜巡逻机的标配武器。

5/23 不过由于自身科研实力、经济状况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反潜巡逻机发展一直十分缓慢。在高新六号服役之前,大型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一直是中国海军的空白。前些年网上还一度传出过,中国海军使用运-8F600改装的反潜巡逻型运-8Q(一说运-8X)已经批量列装的新闻。不过这些新闻无一例外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些新闻配图大多使用高新六号客串。所以我们猜测,所谓的运-8Q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中国海军或许曾经有过以运-8飞机为基础改造反潜巡逻机的计划,但这一计划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实现。

6/23 在史实位面,中国海军在高新六号诞生之前,一直使用别-6和水轰-5两种水上飞机兼职反潜巡逻机。不过这两种飞机的“反潜”能力细论起来可能还不如美军在二战时期临时改装的反潜B-25(PBJ)、反潜B-24(PB-4Y)。别-6作为一种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飞机,机体潜力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现代化的反潜设备。其反潜方式还是“轰炸机扔深弹”的模式。作战效率不仅远远比不上同时期的西方反潜巡逻机,甚至未必比得过美军的二战“老爷机”。

7/23 不仅在性能上不尽人意,我国购买的别-6水上飞机的数量也十分稀少——只有区区4架。也正是因此,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了下一代水上飞机水轰-5的研制。从反潜作战的角度上来讲,水轰-5比之前的别-6稍有进步。其加装了机头雷达和机尾探磁针——这也是现代反潜巡逻机必备的“两大件”。但在对潜攻击武器上,水轰-5同别-6一样只装备了深水炸弹。这也限制了其反潜作战能力的发挥。最终,这种颇具雏形的水轰-5仅仅装备了6架便即停产。对中国海军反潜战力的贡献也仅能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8/23 可以说,直到最近高新六号批量装备部队,中国海军的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力量都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在武器装备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只能用各种“土方法”来加强自身的空中反潜能力。为此,我们还闹了一次“笑话”。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俄罗斯引进卡-28反潜直升机之后,俄罗斯人本以为中国要将卡-28直升机配备到水面舰艇,尤其是同样采购自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上。但其实中国海军把这些直升机部署在了岸上。

9/23 俄罗斯人不解的问:你们把卡-28放在岸上干啥?这东西作战半径这么小,够得到啥?结果我方回答:我们在台湾海峡用,作战半径够大了。俄罗斯人又问:这东西反潜装备不如固定翼飞机,反潜武器搭载量也不如固定翼机,你们为啥不买伊尔-38反潜机?我方回答:买不起。再后来,随着直-8和直-9的装备数量越来越大,卡-28肩上反潜的“担子”也轻了不少。所以我们也可以频繁的见到卡-28像某位“战忽局老大”一样到处“上舰”。不过这时候,卡-28的任务更多的是进行干货、人员等的运输,而非执行反潜作战。

10/23 从那个“买不起伊尔-38”的年代走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开始飞速增长。但随着军费开支变得充裕,伊尔-38渐渐地难以进入解放军的“法眼”,毕竟装备不能刚买来就落后。而除了俄罗斯之外,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设计制造基本被西方国家垄断,中国想买也买不到。思来想去还不如再“忍”几年自己弄个新的。于是中国海军固定翼反潜机进入了一段“尴尬期”。但在这一时期,中国周边国家基本都开始了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引进。比如,日本从1984年开始引进美国P3C反潜巡逻机,至今已经采购了93架。1992年,韩国从美国采购了一个中队8架P3C;台军在本世纪初向美国采购了12架P3C。此外,韩国和印度都已经有明确的采购P-8A反潜巡逻机的计划,日本自研的P-1反潜机也已经列入采购预算。

11/23 这意味着,仅仅是出于与周边国家反潜力量“对等”的角度上考虑,中国就已经需要一支规模庞大的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部队了。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周边的潜艇力量发展,这种需求还会变得更加迫切:目前中国某东北部邻国拥有超过70艘各类型潜艇;韩国拥有KSS-I型常规潜艇9艘、KSS-II型7艘,同时还有2艘KSS-II型和1艘KSS-I型在建;日本拥有亲潮型和苍龙型潜艇各9艘;台军拥有海龙、海虎、海狮、海豹四艘潜艇;越南拥有6艘基洛级潜艇;新加坡拥有2艘弓箭手级潜艇、2艘挑战者级潜艇,同时还有4艘德国218SG型潜艇在建;马来西亚拥有2艘鲉鱼级潜艇;泰国已经订购了3艘中国S26T型潜艇;菲律宾正在寻求购买2艘俄罗斯基洛级潜艇;同时,美国潜艇也经常会出现在中国周边海域。

12/23 这些潜艇可能出现在中国周边的所有海域,在这些海域中国海军面临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任务目标,但每一处海域几乎都需要大量的大型反潜巡逻机。我们通常一说起黄海海域,就自然而然的想起某位已经成功转型为娱乐明星的将军的名言:海带绳缠洛杉矶级潜艇。这位将军也因此被日本网友冠以“海带将军”的诨号。网上关于这种“海带战”到底能不能行的议论也从没停止过。不过,这其实都怪这位“海带将军”看书只看一半,于是到需要的时候说话也只能说半截。

13/23 中国渔民喜欢在黄海海域种植海带不假,在黄海海域用于养殖海带的缆绳也确实缠到过潜艇。只不过浅海的海带绳缠到过的潜艇是中国自家的,而且也没造成“海带将军”吹得那么神乎其神的“战果”。只是把潜艇主机憋停了一下,稍后就恢复了。在战时我们显然不可能靠这种压根不怎么靠谱的“海带战”当作反潜的主要武器,反潜这种“瓷器活”还是得交给反潜机、反潜舰这样的“金刚钻”来揽。

14/23 在东海海域,日本拥有一支极其庞大的反潜巡逻机部队。这些反潜巡逻机不仅承担着战时的反潜任务,还会在平时集体出动“围观”路过的我军舰艇——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收集我军舰艇的声纹和电磁特征,为今后可能的冲突提前储备情报。9月22日网上就曝出了18日到21日,日本P-3C反潜巡逻机连续4天5次绕飞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的消息。此外,为了防止其声纹特征被我军掌握,本次日本苍龙型潜艇“下南海”也特地绕开了我军的东海反潜巡逻网。未来如果能有更多的反潜巡逻机扩充这张“大网”,日本潜艇“下南海”的难度也会随之上升。

15/23 在南海方向,中国正处于一种“战略攻势”之中,以岛礁基地和舰艇、飞机等机动兵力组成的网链可以确保中国在这一海域的制空权、制海权很难受到挑战。但南海海域极为辽阔,水面舰艇受航速所限、反潜直升机受作战半径所限都有可能无法及时出现在需要的海域。这就造成了我军对航速高、作战半径大的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事实上的需求。未来,配合中国在南海岛礁上修建的保障设施,中国反潜巡逻机将可以很好的适应在这一海域的反潜巡逻任务。

16/23 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中国海军对反潜巡逻机的需求量与高新六号反潜巡逻机的供给量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里我们倒不是说运-9的产量不够大,相反,运-9目前是中国产量“最管够”的飞机之一。在《出鞘》中我们也多次提到过运-9飞机的脉动式生产线。不过中国目前有太多以运-9为基础的“高新机”种类了,比如高新五号预警指挥机(也就是空警-200)、高新八号电子侦察机、空警-500预警指挥机、高新十号心理战飞机和高新十一号电子战飞机等。未来能够分配给高新六号的产量不会太大,而即使以每年10架的速度服役,中国也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与美国海军反潜巡逻机数量持平。

17/23 为了弥补产量上的不足,我们也有必要在高新六号量产的同时研制或改造另一种大型反潜巡逻机。从各国反潜巡逻机的发展来看,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用装备了涡扇发动机的“真喷气”式飞机,代替装备涡桨发动机(原则上是一种喷气发动机)的“伪·喷气”式飞机,作为反潜巡逻机的母型。这是由于经过技术的发展,涡扇发动机已经完全可以在拥有较高航速的前提下兼顾航程和航时的需求。与之相比,涡桨发动机虽然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可以满足航程和航时的要求,但其航速却实在有些低。

18/23 在现有的采用了涡扇发动机的飞机中,C-919和ARJ-21是两种潜在的选择,但正如之前的《出鞘:中国建“战略空军”为何要补加油机这一短板》中曾经提到的,这两种飞机国产化率实在太低。外国人很可能会“卡脖子”,就算对方不来“卡脖子”,解放军也未必放心。而ARJ-21还有比C919更大的劣势:其气动布局完全不适合改造反潜机;同时,ARJ-21的体量也实在太小,其最大起飞重量仅为运-9、轰-6、C919这些平台的“多一半”,约40.5吨。在挂载和续航方面都没有太大的潜力可挖。

19/23 更具可行性选择是近年来同运-9一样“产量爆炸”的轰-6K轰炸机。虽然经常被人调侃“你们已经不再使用图-16了吧?”(俄罗斯老爷子梗),但是不可否认轰-6K早就不是当年的图-16了。9月28日网上又出现了西部某机场待交付的海军轰-6J(改进型轰-6K,此前也有人称之为轰-6KH)的图片。这意味着这些新轰-6马上就要交付中国海军使用。未来,简单改造轰-6J的雷达和其他必要设备并在机尾加装探磁针即可使之能够胜任反潜巡逻机的任务。

20/23 从硬件上来说,轰-6J轰炸机继承了轰-6K轰炸机的6个外挂点和图-16家族的9吨级弹舱。无论是声呐浮标、深水炸弹还是反潜鱼雷乃至反潜导弹(火箭助飞鱼雷)都不难挂载。据推测,轰-6J的原型轰-6K拥有8000公里的超大航程,0.8马赫的最大航速,完全符合反潜巡逻机的航程、航速要求。与此同时,轰-6J所改装的反潜巡逻机还可以继续挂载反舰/陆攻巡航导弹扮演轰炸机的角色,可谓一举两得。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机尾探磁针的配重问题和机头雷达的下视改造,不过这也都不是太难解决的问题。

21/23 当然,将轰-6J改装为反潜巡逻机的概念也不是我们凭空“发明”的。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就曾经将图-16T鱼雷轰炸机改造成能够在基地外1000公里处执行反潜任务的反潜机。这种轰炸机被称为图-16PLO,装备了斯巴鲁-55无线电探测装置、RBP-4雷达等反潜设备。图-16PLO拥有搜索、搜-猎和猎杀三种任务模式,对应不同的任务挂载,可以挂载多至36枚声呐浮标或2枚反潜鱼雷再或25枚深水炸弹。最初生产的76架图-16T除了一部分被改装成了图-16S救援飞机,其他主要被改造为了图-16PLO,据此估计图-16PLO的服役数量应该有数十架。图-16PLO在苏军中的服役也充分的证明了“图-16系”的轰-6J的机体也完全可以胜任此类任务。

22/23 高新六号的发展、成熟和完善标志着中国专用反潜巡逻机的从无到有,不过同美国、日本这样的反潜机大国相比,我国的固定翼反潜力量还十分弱小,反潜机群的规模急需扩充。除了现役的高新六号以外,轰-6J改装的反潜巡逻机可能是未来10年的时间内扩充反潜机机群最靠谱的选择。这里也欢迎广大军迷就这一问题提出更多的见解和建议,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3/23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反潜机,查看上期《出鞘》,回复空潜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