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羌笛何须怨杨柳:我们到底应生产歼20还是继续买苏35?

1/22 7月4日,俄罗斯副总理尤里·鲍里索夫宣布,俄空天军近年内不会大规模接收第四代(中国标准,下同)苏-57战机。根据2027年以前的合同,军方采购的具体数量仅为12架。根据鲍里索夫的说法,未来俄罗斯空天军将要大量采购的主力飞机将是三代半战斗机苏-35。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我们已经开始装备第四代战斗机歼-20,但同时也有大量的三代、三代半战斗机乃至二代战斗机在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也要面临着三代半战斗机是否要继续大量入役的问题。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谈谈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对我们的启示。(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2 俄罗斯将仅采购少量苏-57而将大量采购苏-35的消息传来,一石激起了军迷心里的千层浪。关于苏-57这架飞机,俄罗斯人一口咬定这是一架美俄标准的五代机,而美国人则更喜欢用4.75代、4.9代来形容。实际上不论苏-57的具体性能是否达到了美俄标第五代的标准,其都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现在能拿得出手的最强战斗机。相对于苏-57,苏-35的性能肯定是要逊色不少的,而为何此时俄罗斯副总理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要考虑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他说这句话的语境入手。

3/22 我们不妨先举一个历史上的“栗子”:苏联卫国战争早期,由于德军入侵和苏联工厂搬迁苏联能够生产伊尔-2攻击机的工厂只有沃罗涅日和列宁格勒的18号工厂和381号工厂,不过两者的产量均十分低下。为此斯大林曾向两家工厂的厂长发电称“你已经拖了我们国家和红军的后腿,你现在竟胆敢不制造伊尔-2。现在,伊尔2对红军来说就像吃的面包和喝的水一样重要。申克曼一天只制造一架伊尔-2,特列基亚科夫一天只制造2到3架米格-3(言下之意并没有全力生产伊尔-2),这是国家和红军的耻辱。我告诉你不要试图挑战国家的忍耐极限,你需要制造更多的伊尔战机。这是我最后的警告。”

4/22 实际上俄罗斯目前也需要考虑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空天军的“面包和水”。目前苏-57和苏-35都在阿穆尔河畔的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制造。由于没有额外的厂房,大量生产苏-57必然会挤压苏-35的产能,甚至导致后者完全停产。由于生产线的转换需要时间,苏-57的可靠性也完全没有经过充分的验证。此时将生产线改造为苏-57的生产线将是一次风险极大的冒险。而相比之下,苏-35这种成熟可靠的飞机则更像是目前俄罗斯人的“面包和水”。

5/22 其实目前中国空军面对的问题也与俄罗斯相似。首先中国拥有一款性能不错的真·四代机歼-20。但目前歼-20产量和产能都比较有限,真正形成同美国四代机对等的规模可能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此时此刻,中国同俄罗斯一样都需要大量“拉来就能用”的三代半战斗机。这主要是基于两点:第一,中国目前管够的三代半战斗机只有歼-10B/C,而这些飞机实在是太轻了;第二,中国空军目前尚在装备大量的歼-7、歼-8等第二代战斗机,而歼-8目前似乎还没有完全停产(空军版已经确定停产)。这些老旧飞机为空军带来了极大的换装压力。

6/22 实际上此类问题上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也曾经遇到过。1981年美国人同时提出了两个战术战斗机项目,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ATF)计划,其最终衍生产物即是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战斗机F-22A;而另一个计划则被称为提升型战术战斗机(Enhanced Tactical Fighter,ETF)计划,旨在获取一型能够单独前出至敌军战线后方遂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多用途战术战斗机。或者更简单的说法,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旨在将美军的空战飞机水准提升到下一个世代,而提升型战术战斗机则是其在“多用途”方面上的有利补充。

7/22 为了竞标后一个计划,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分别提出了:以F-15D型的基本设计为基础的F-15E型多用途战斗机;和以F-16战斗机为母型的F-16XL战斗机。最终的竞标结果则是F-15E型击败了F-16XL型成为了美国空军的主力机型。F-15E型相比于F-15A型增加了约1600公斤,空重到达了13.5吨。不过由于F-15系列战斗机本身就是中型战斗机采用了重型战斗机的动力系统,这并没有为F-15E带来过重的负担。同样以美国的其他战斗机举例:重型的F-14D型的空重近20吨,中型的F/A-18E则约为14.5吨。

8/22 相较于其他的F-15,F-15E在航电设备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以美国飞行员的话来说,灰色的家伙们(指开空优型F-15的飞行员们),都十分羡慕F-15E上面巨大的平显。此外,F-15E还装备了一个“梦幻般”的合成孔径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根据在不同位置上对同一目标的扫描结果,经过复杂的计算整合为可视化的立体图像。在作战时,F-15E仅需要在战场外围横飞便可绘制出清晰的战场模型。这个模型可以供武器官发现并锁定目标,其后指挥飞机前往攻击目标——这极大地提升了F-15E的攻击效率与自身的安全。

9/22 与F-15E竞标的F-16XL在现在看来属于一个奇技淫巧的方案。这种飞机以F-16的整体架构为基础,重新设计了气动布局。其巨大的边条和后置的主翼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翼载荷。这为其搭载超出自身体格的弹药量提供了可能。据资料记载,F-16XL的超音速升阻比相比F-16C型提高了25%、亚音速升阻比提高了11%,载油系数增加了82%。这使得其载弹量比F-16C提升了两倍,航程则提升了40%。但为什么说它是奇技淫巧呢?几乎是重新设计的F-16XL的最大外挂重量约为6800公斤,而改动相对较小的F-15E则高达10400公斤。

10/22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看似平平无奇的F-15E会击败F-16XL中标空军的提升型战术战斗机计划——两者的“身材”相差实在太过悬殊了。也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量大管够的歼-10B/C型无法填补解放军现在的空缺。这些飞机仅适合在前线机场部署以应对较小半径内的空中威胁。如果要深度敌军腹地进行打击、前出海岸线以外执行防空识别区巡航等任务,还需要有大量耐用的重型三代半战斗机。

11/22 以目前的情形来看,解放军的重型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一共有三种选择,这里我们先说第一种——歼-16。从纸面性能上来看,歼-16已经是一款相当不错的重型三代半战斗机,其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了玻璃化座舱。兼有相当强的对空作战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此外,由于延续了苏-27家族优秀的基因,歼-16的航程与航程/载荷比也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而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就是其低下的产量——如果歼-16的产量管够,数量几百架,本期《出鞘》就完全没有做出来的必要,等于说废话,可实际我们必须“开眼看世界”。

12/22 而解放军的第二个选择是歼-11D项目。此前曾有说法认为,歼-11D本质上只是歼-11B的一个现代化改造套件,而歼-16项目既然搞成了,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过就种种证据来看,目前歼-11B战机还没有完全停产,而歼-16的产量却远远不足以满足海空军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年没有放弃歼-11D,以之升级现有的数量还算不少的歼-11B也未尝不可。当然,歼-11D已经长达2年时间没有消息,自然有其中理由,在这里我们不妄加揣度。但即使歼-11D项目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在时间上恐怕也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了,产能上不去。

13/22 其他能够满足“现在”需求的重型三代半战斗机,想来想去也只有“金发碧眼”的斯拉夫“美女”苏-35了。以俄罗斯方面的宣传口径为准,苏-35出售给中国的售价约为每架飞机8500万美元。在国际市场上,这已经算得上是绝对良心价了。与其定位类似的三代半轻型战斗机阵风-M目前的飞离价格都要高达8700万美元以上,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售价格只可能更高。而F-15E的韩国定制版本F-15K在2006年的单价就已经突破了1亿美元。如果中国真的能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苏-35,在性价比方面还算可以接受。

14/22 在产能方面,苏-35战斗机在2012年开始量产,当年的产量仅为2架。这一数字在第二年到达了8架。随后,在2014年俄军共接收了24架苏-35战斗机。在2015、2016和2017年,俄军接收苏-35的数量有所下降,为12架、12架和10架。造成俄军接收数量较低的原因有二:其一,苏-57(T-50)开始占用苏-35的生产工时;其二,中国订购的苏-35战斗机开始交付。在2017年俄罗斯共向中国交付了12架苏-35战斗机,加上自己接收的10架共为22架,这一数字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的标准。

15/22 由于俄罗斯空天军预算所限,光靠俄罗斯自己消耗苏-35的产能也是不太现实的。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计划,自2006年开始俄罗斯空天军每年将接收约10架苏-35战斗机,这意味着中国可能可以获得其全部产能中的14架。即使俄罗斯与中国“对半分”,依然可以每年进口12架苏-35战斗机。至于印度尼西亚采购11架苏-35的合同,因为太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也将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俄罗斯可以在这样的合作中获得价值不菲的外汇,缓解其国内和飞机制造厂的资金压力;而中国则可以借此扩大自己的三代半战斗机机群。

16/22 每年进口12-14架苏-35战斗机加上自产的歼-16战斗机,基本可以满足目前中国替换老旧的二代机的需求。曾有文章称中国目前还装备有歼-7系列战斗机800余架、歼-8系列战机300余架。不过其引用的数据来源比较陈旧,实际上我们估计两种飞机的数量约为400余架和约300架。以每年新增20架重型战斗机、30架歼10B/C系列战斗机的速度来换装这些老旧装备的话,这些老飞机可以在14年的时间内换装完成。届时,以F-22的预计生产速度来估计,进入全速生产的歼-20将达到约36架的年产量。总的装备数量约可以达到约400架。

17/22 在这期间,中国进口的苏-27战斗机、苏-30战斗机自产的歼-11A战斗机、歼-11B战斗机等早期三代战斗机也将陆续达到服役年限而捐出自己的生命。中国海空军将进入三代、三代半战斗机为主体,大量四代机为骨干的兵力配置。这时便可以完全停产三代和三代半战机,仅保留第四代战斗机的生产线以替换届时老态龙钟的第三代战斗机即可。至于这14年内生产和引进的约700架战斗机,俄罗斯人曾估计其生产的苏-35S战斗机机体寿命可达40年以上,中国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的歼-10C和歼-16战斗机也不会相差太多。这些飞机续到四代机完全统治中国天空的日子应该不成问题。

18/22 当然,也不是说苏-35就是包治百病的大力丸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首先是俄罗斯极其糟糕的电子科技水平。时至今日,俄罗斯两大主力战斗机苏-57和苏-35都还在使用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而对于一款预计使用超过40年的战斗机而言,这实在是太尴尬了。其次,俄罗斯原厂飞机在出口到中国时,往往没有进行过座舱系统的汉化,这为中国飞行员的操作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未来如果要大量列装苏-35战斗机的话,这个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19/22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不妨采取合作的方式来与俄罗斯共同对苏-35进行升级。众所周知,中国新一代的三代半战斗机歼-10C、歼-16和电子战版歼-15等都采用了新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使得中国三代半战斗机的事态感知能力和多用途能力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如果在此领域进行深入的合作,也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此外,中国在精确制导弹药、远距离截击导弹等领域也都有了一定的造诣,双方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各取所需。

20/22 我们最早获悉中国采购第一批苏-35战斗机是在2013年,不过当年在微博和其他的军事论坛上很少有人相信,或者愿意相信这一事实。更多的军迷抱着对某国企的盲目自信和人打赌:如果买了苏-35我就吃点什么、切点什么、出去裸奔等等……当然,这些都只是玩笑,并没有谁真的去做了。我们今天在这里提倡继续采购苏-35,可能还会有人选择拒绝接受,认为国产重型三代半战斗机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不过,我们必须说: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并非什么好事,轻则在平时草菅人命,重则在战时祸国殃民。

21/22 我们想用这样一段故事来做文章的结尾:在1949年是,斯大林叫来拉沃契金并问他道:“你认为我们到底应该生产拉-11还是米格-9?”,拉沃契金想了想回答道:“如果战争明天就爆发,那么应该集中精力生产拉-11;如果明天不会爆发战争,那么喷气式飞机代表着未来”,最后斯大林的决定是同时生产拉-11和米格-9。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歼-20代表着未来,但是假如战争“今天就爆发”我们势必需要大量的三代半战斗机来夺取天空。而在如何快速补充重型三代半战斗机的问题上,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提出自己可能并不成熟的思考。这里也欢迎众位热心军迷们踊跃留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我们交流。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2/22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苏35,查看上期《出鞘》,回复台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