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北极已看龙虎气:中国的北极战略如何“闷声发大财”

1/22 6月22日俄媒援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的消息称,中企中海油服的“南海八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将在位处北极的喀拉海进行石油钻井作业,标志中国进军北极又走出重要一步。美国防长马蒂斯于6月26日正式开启访华之旅,但在访华之前马蒂斯却先到访阿拉斯加。面对近年来俄罗斯率先加强在北极地区驻军和加强在北极的钻油活动,以及中国在今年的北极白皮书中提出“冰上丝绸之路”,马蒂斯称美国军方将在北极地区增派海岸警卫队等军事力量,以应对中俄在北极地区的活动。美军为何要在北极围堵中俄,中国又如何顺利进军北极?本期出鞘带您关注中国进军北极。(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2 而就在6月28日,俄罗斯进军北极再曝新进展。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其北方舰队在喀拉海附近的新地岛群岛,完成了新一轮的北极考察任务。这支考察队首先从新地岛的尤日内岛(南岛)出发,然后乘坐DT“勇士”极地越野车向北进发,并在行经900公里后,成功到达了巴伦支海附近的马托奇金海峡。而在整个行程中,考察队不仅利用了全新的3D地形建模技术以避开冰缝,还借助定位导航技术规划了最佳路线,从而为后续的北极考察与巡逻活动打下了基础。

3/22 地理上的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极圈以北的陆地和海洋。北极的陆地面积约有800万平方公里,大致跟巴西领土面积相当,主权分属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和美国八个国家。北极地区的海洋面积则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虽然域外国家无法享有北极地区的领土主权,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等国依然享有在北极地区进行科研、航行、捕鱼和开发矿产的权利。中国近年来加速进军北极,不仅在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还于今年1月正式提出“冰上丝绸之路”。英国BBC在报道中国的“冰上丝绸之路”时称,中国将通过北极开发一条可绕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且距离更短的运输通道。

4/22 北极能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的新战场,资源丰富是首要原因。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拥有全球未开发石油储量的13%,可采原油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50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开发天然气的30%。北极的石油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北岸的波弗特海大陆架、加拿大北极群岛和欧亚大陆北岸的大陆架上,仅20世纪60年代阿拉斯加普鲁度湾油田就勘探出可开采的原油100亿桶。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北极的欧洲部分,其中俄罗斯北部的天然气储量至少有13万亿立方米。此外北极还至少储藏着近10000亿吨的煤炭资源。

5/22 北极资源开发带来的巨大利益自然让沿岸各国收获颇丰。以油气为例,目前在北极地区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中,俄罗斯占比最多高达52%,美国占20%,挪威占12%,格陵兰岛占11%,加拿大则占5%。1968年,标准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北部斜坡发现了北美最大的普拉德霍湾油田。随后壳牌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又在阿拉斯加以北的波弗特海发现了自由油田(美加至今在波弗特海有主权争议)。1988年位处巴伦支海的俄罗斯Shtokman气田被发现,该气田拥有3.8万亿立方米的资源量。在加拿大方面,1997年投产的位于纽芬兰海岸外的海伯尼亚油田是加拿大最大的近海石油项目。而根据2008年的北极资源调查数据,格陵兰岛周围的3个主要盆地中,共有520亿桶油当量的潜在油气资源量。挪威的开发重点则是近海的北极大陆架地区,挪威第一个位于北极巴伦支海的Goliat油田在2000年被发现。目前来自北极等地区的石油开采利润已让挪威养老金总额在去年9月19日达到了1万亿美元之巨,雄踞全球之首。

6/22 同时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北极大陆架下距海底200-1500米的沉积层),据2011年世界银行的估计,仅北冰洋砂岩中的可燃冰资源量平均值就达6621万亿立方英尺。北极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森林资源,比如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和白令海就是冷暖洋流交汇的世界级大渔场。此外,北极地区还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比如俄罗斯的诺里尔斯克就是世界最大的铜-镍-铂复合矿基地,负责开采的诺尔里斯克镍公司仅2007年的镍产量就高达30万吨,占全球份额的近两成。

7/22 从区域资源开发来看,发展北极航路也是北极地区的油气等资源外送世界其他地区的现实需要,比如中国持有20%股份的亚马尔天然气,就将由15艘LNG船通过北极航线送至中国。二战德军的惨败无疑证实了航线对油气开发的重要性。当时的德国是个贫油国,尽管“闪电战”打得英美法苏措手不及,但事实上可以发现希特勒部队基本上都是沿着石油矿脉前进的。德军发动斯大林格勒会战,就被认为是想夺取高加索油田为己所用。1942年德军成立“高加索石油旅”,兵力10794人,石油运输车1142辆。希特勒的计划是将石油首先运至黑海,然后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到达意大利的港口上岸,但由于英国海空军在地中海东部的实力实在过强,这条航线最终没能让德军后勤部队的油管被填满。而在盟军方面,航线却展现了其对物资运输和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8/22 二战德军转向进攻苏联之后,美英苏三国迅速结盟,并确定了以北极航线向苏联提供军备和石油等战争物资,选定接收港口的便是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根据德国当时的情报,仅在第一年,盟军就通过这个港口向苏联运送了3052架战机(如英制“飓风”和美制P-39等),4048辆坦克(如英制MK3“圣瓦伦廷”轻型坦克等)和52万辆汽车。德国空军对摩尔曼斯克港口和铁路线进行了多次轰炸,但是被破坏的地方很快便被苏联迅速修复。地面进攻方面,在芬兰军队和德军联合攻入卡累利阿地峡后,已收复旧土的芬兰军队便改为防守,无奈的德军只好沿着卡累利阿地峡与苏军对峙,任凭各种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摩尔曼斯克。许多美英援助的坦克参加了苏德之间的地面激战,其中就包括极为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

9/22 地面战的失利让德军总参谋部终于下定决心攻克摩尔曼斯克。1942年,团理查德军集群对摩尔曼斯克发动新攻势,苏联卡累利阿方面军则联合北方舰队发起反击。4月27日,苏军第12独立海军陆战旅选在大西利查湾进行登陆,提供炮火支援的是由“响亮”号驱逐舰、“雷”号、“旋风”号护卫舰等11艘舰艇组成的海上舰队。为了迷惑德军,苏军还另派了一支侦察队在提托夫卡湾登陆。苏军第12海军陆战旅成功登陆后,措手不及的德军被迫投入预备队防御,此时苏军的“轰鸣”号、“毁灭”号、“严厉”号和“响亮”号驱逐舰趁机向德军连续炮击11次,发射1312发130毫米炮弹。虽然由于苏军第14集团军的配合不及时导致这次登陆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还是成功粉碎了德军继续进攻摩尔曼斯克的计划。

10/22 攻克摩尔曼斯克失利后,德军改为疯狂截杀盟军船队。1942年6月27日,一支庞大的海上编队悄然离开冰岛西南部的雷克雅未克港,开始向苏联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驶去,行动编号为PQ-17。这支共有35艘船只的船队运载了15万吨作战物资,共可武装苏军部队5万人。为了确保这批物资顺利送到苏联,英国海军除了派出6艘驱逐舰和15艘武装船只提供近距离护航外,还另有“胜利”号航母、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提供远距离护航。7月2日,德军7架HE-115鱼雷机发现船队踪迹后迅速展开袭击,但遭到PQ-17船队猛烈的防空火力拦截,两架鱼雷机被击落。

11/22 正当护航编队全力抗击德军袭击的时候,英国海军大臣庞德忽然得到情报说,德军排水量超过4.1万吨的“梯比兹”号战列舰已经离港出航。担心船队遭袭的庞德匆忙下令护航舰艇西返,PQ-17船队则分散成单船后东进摩尔曼斯克。纳粹海军司令雷德尔截获消息后,立即下令战舰和战机全面围杀PQ-17散开的船只。7月5日,英国货船“拜伦帝国”号遭到德军潜艇鱼雷袭击后首先沉没,之后其他24艘货船也相继被击沉,其中更有两艘已经好不容易驶到离苏联摩尔曼斯克港只有160公里的海域了。PQ-17船队的失利导致210架作战飞机、430辆“谢尔曼”坦克、3305辆卡车以及10万吨其他作战物资沉入海底,摩尔曼斯克港也被迫短暂关闭。

12/22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由于冰层的原因,潜艇在冰层下面不容易被发现,苏联和美国都分别在冰层下开展潜艇活动,苏联甚至计划从潜艇上发射导弹直达美国。美苏在北冰洋地区的冰下斗争导致商船对北极航路纷纷避之不及。此外,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放完善,以及中东石油和墨西哥湾石油的开采提炼,不仅让赤道地区的海上运输成本越来越低,也使商船的油料食品补给越来越方便快捷。这两大因素使得印度洋—太平洋航路重新崛起,二战期间初露发展曙光的北极航路迅速被历史抛在了脑后,只剩需要给北极沿岸定居点运送补给的苏联仍在苦苦维持。

13/22 随着近年全球暖化和北极海冰融化加速,以及世界海运竞争逐渐激烈,北极航线能大幅缩短航程、节约航运成本的优势被人们重新发掘。而除了航行距离的缩短以外,北极航线还可以提供地缘上相对安全的海上通道。从东北亚穿越马六甲—印度洋—苏伊士到达欧洲的航线沿线地区大多是当今世界地缘动荡最为激烈的地区,各种冲突、极端主义袭击、海盗犯罪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对沿线海上通道安全构成严峻挑战。而北极航线经沿线地区大都为国内局势稳定的较发达国家,而且北冰洋的自然环境显然也不太适合海盗等犯罪团伙生存(当然擅长赚取灰色收入的“战斗民族”边防海关人员肯定除外)。2016年,北极航线货运量超过了苏联时期的最高记录,达到750万吨。根据俄罗斯海运和河道运输局的预测,未来三年北极航线的货运量将再增长6倍,到2030年时更有望猛增至7000万吨。

14/22 北极地区的资源开采以及北极航路的重新复苏,致使各国军事力量开始加速向北极周边聚集,尤以俄罗斯为最。2014年12月组建北极联合战略司令部后,俄罗斯开始在北极兴建各类军事基地,其在北极最大的军事基地位于新西伯利亚群岛科捷利内岛,将有250名人员驻守并配备防空导弹。2017年启用的位于法兰士约瑟夫地岛上的“北极三叶草”基地则是目前世界上位置最北的军事基地,将部署米格31战斗机或苏34战斗轰炸机,并有150名人员驻守。此外俄罗斯还成立了两支特别的北极部队(以陆军第200独立摩托化步兵旅为基础组建的北极作战旅和曾两次参加车臣战争的第61独立海军陆战旅,均驻扎于芬兰边境),并计划再建一支北极海岸防卫师。而在近年的红场阅兵中,俄军也频繁展示了包括“道尔-M2DT”和“铠甲-SA”防空导弹系统、“暴风雪”快速雪地汽车、嘎斯-3351雪地沼泽地多用途履带步战车和DT-3P水陆两用装甲车在内的北极作战利器。在侦察预警力量上,俄罗斯还在北极部署了“海鹰-10”及“前哨”无人机编队,专用于在北极海岸执行监视任务。

15/22 而在美军方面,今年3月10日美国海军一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哈特福德号以及一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北极圈内的冰盖下上浮,除了测试潜艇在极寒环境的作战能力外,还展露了美军大力重返北极的决心。据美国《航空周刊》报道,美军F-35战机还曾在阿拉斯加进行过特殊试验,除了测试寒区起降外,其配备的AN/APG-81机载雷达,不仅可滤除大量人为电子干扰,还能有效防范北极地区上空强烈的电离层扰动所带来的影响。在2014年2月,美军第40骑兵团第一次在北极圈内进行“斯巴达飞马”演习后,直到2017年美军已连续进行了4年的“斯巴达飞马”演习。去年2月22日的“斯巴达飞马-2017”演习中,美国伞兵分队更是在零下30℃的天气条件下,降落在了阿拉斯加的DeadHorse附近,并且演练寻找一颗坠落的太空卫星。

16/22 加拿大虽然军事实力相比美俄不算出众,但在北极争夺战中也不是全无胜算。目前加拿大拥有全球一流的破冰船队和适合极地航行的导弹护卫舰,也建立了庞大的北极港口以提供后勤支援,例如2007年加拿大就在巴芬岛建立了一个深水港。2005年,加拿大两艘护卫舰“沙威尼加恩”号和“格雷斯湾”号30年来,首次重新停泊直面北极地区的丘吉尔港,另外一艘哈里法克斯级护卫舰则直赴北极海域巡航。2006年4月,加拿大又举行了60年来最大型的北极演习,当时共出动了5支巡逻队,他们利用雪车在北极地区巡逻4500公里,最后到达了北极圈以北890公里的雷索卢特湾村庄。

17/22 虽然域外国家无法在北极获取领土主权,但中国在北极却也并非没有可落脚之地。1596年,荷兰人威廉·巴伦支率船队探寻通过北极到达中国的东北航线,意外航行至挪威以北的斯瓦尔巴群岛,由于巴伦支在当地水域发现了大量的格陵兰鲸群,意欲掠夺鲸资源的欧洲各国开始蜂拥而至。1900年,斯瓦尔巴群岛上又发现了欧美工业继续的煤炭资源,对该群岛的争夺燃起了第一次北极争夺战。这场争夺战最后以《斯瓦尔巴条约》告终,虽然该条约承认了斯瓦尔巴群岛归属于挪威,但也同时规定各缔约国可自由进入该地进行生产和科学考察等活动。1925年7月1日,段祺瑞的北洋政府在法国的邀请下加入该条约,就此获得了自由出入斯瓦尔巴群岛以及在当地从事捕鱼、采矿、考察等活动的权利,但当时由于国力孱弱以及内战频繁,该条约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直到近年来中国在北极开展各种油气、矿产等投资项目之后,国内对北极军事和北极航线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18/22 中国现今大部分贸易是与西欧和北美国家进行的。传统上中国与欧洲的贸易穿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大西洋,与北美的贸易很大部分则是经太平洋穿过巴拿马运河到达北美东部港口。穿越北冰洋的北极航线不仅将使中国到西欧和北美洲东岸的海运里程缩短,还可让中国商船成功避开沿线的美军基地。例如从上海到欧洲的德国汉堡航线,经由北极东北航线的航程为7198海里,而经由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的航程则达11479海里,前者比后者缩短了几乎三分之一;从上海到北美的纽约,经由北极西北航道的航程为8632海里,而经由巴拿马运河的航程则为10567海里,前者比后者缩短了将近20%。至于沿线避开了多少个美军基地,想必熟读“美国死盯十六条水道”之类文章的读者早已了然。

19/22 虽然中国已准备联合北极国家建设“冰上丝绸之路”,但从现实考量,北极航路并不会吸引谋求更便宜贸易路线的中国立即投入大量资源进军北极。以驶经俄罗斯沿岸的北极航路为例,俄罗斯要求经过该航路的所有外国船舰必须由俄罗斯破冰船陪同,而且破冰船收费不菲,竟高达数十万美元,这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怨声载道。今年4月,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保罗·楚孔夫特就曾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将北极航线开放为国际水运走廊,否则就将对俄执行“航行自由”任务。而在中国方面,2013年中国首次派出中远海运旗下的“永盛”轮试航该航线,去年又有5艘承运设备、钢材和纸浆的中国货船驶经。目前,仅中远海运旗下就有10艘船舶在该航线执行14个航次任务。此外,中方还参与了俄罗斯北极地区最大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市的深水港改造项目,俄罗斯卫星网称该深水港的年吞吐能力在2030年将达到3000万吨。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参与到北极的开发进程,只是在维护国际法赋予中国的合法利益,而非像美俄那样具殖民主义色彩的“划分北极”。

20/22 美俄等北极军事强国在北极的军事部署,中国显然在短期内难以超越,但考量中国目前在北极地区已开展的诸多投资项目(典型如亚马尔天然气)以及北极航路的潜在价值,中国势必要加强在北极作战方面的军事投入。首先是要建立专门的北极部队和发展专门的北极作战装备,实现对北极地区的非常态化巡逻,例如2015年9月2日,包括3艘驱逐舰/护卫舰(051C“沈阳”号、054A“临沂号”和054A“衡阳”号)、1艘903型补给舰“太湖”号和1艘071型两栖登陆舰“长白山”号在内的中国海军舰艇,就在白令海峡的阿拉斯加海岸出现。此外中国在位处斯瓦尔巴群岛的黄河站和雪龙号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海空立体式监测网络,在蛟龙600水上飞机的基础上改装可供北极起降的运输/侦察机。军事进军北极,除了装备人员投入以外,中国还要特别注意策略应用。现实可行的办法是通过与北极沿岸国(特别是与美俄有嫌隙的小国,毕竟北极沿岸八国之间几乎均有领土主权纠纷)的合作以及中俄联合军演,让中国的海空力量参与到北极的防务巡逻中去。

21/22 世间众人无人不知亚当·斯密的那句关于“看不见的手”的名言,但事实上他在《国富论》中还有另外一个著名论述,那就是战争必须要以经济利益为基础,否则,“战争开支就会演变成国民经济很难负荷的沉重包袱”。北极冰层的融化以及北极资源的开采并不会立即“变现”为丰厚的经济利益,美苏冷战期间的北极潜艇战告诉我们,忽视经济利益而盲目展开的军事争夺不会成就任何胜利者,没有经济效益的军事投资更是无稽之谈。“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无论进军北极的理由是保护北极熊的生命安全,还是维护北极地区的“航行自由”,中国要始终清醒地算好进军北极的经济账和军事账。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2/22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北极,查看上期《出鞘》,回复巡航导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