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胜负干戈似局棋:中途岛大海战76年看未来的中美海军

1/24 5月27日,美国安提坦号导弹巡洋舰、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中国军队当即行动,派遣舰机依法对美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在3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都针对此问题对美表达了强硬的立场。一时间,中美在南海方向上的对抗又成为了军迷讨论的热点。适逢76年前的今天,在1942年6月4日,美日中途岛海战爆发。在这场海战中兵力劣势的美国海军以辉煌的战果大胜占兵力优势、主动进攻的日本海军。那么76年前的这场中途岛海战对今天同样在兵力上居于劣势的中国海军来讲有何启示?我们能否学习当年美军的经验“师夷长技以制夷”?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聊聊中美海军的话题。(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4 说起中途岛海战,随着如今大量科普书籍的出版、战史资料的公开以及军事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其战役经过等早已被人所熟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其他大家可能不那么了解的东西。首先是中途岛上以及中途岛周边的美军基地发挥的作用。美军在中途岛的沙岛和东岛上都建设了机场设施,并在战前临时加强了机场外围的防御工事。在两座岛上美军共部署了海军的31架PBY-5水上飞机、6架TBF鱼雷机;陆军航空兵的4架B-26和17架B-17轰炸机;海军陆战队的27架SBD轰炸机、17架SB2U轰炸机21架F2A战斗机和7架F4F战斗机。此外,美国还在战区周围紧急动员了19艘潜艇,这些潜艇都是在中途岛及其周围的基地中临时抽调的。

3/24 其次则是后备力量的重要性。1805年8月特拉法尔加海战前夕,英国传奇海军将领纳尔逊勋爵最后一次活着回到他的祖国。此时的西班牙前线,罗伯特考尔德勋爵正在接替他进行指挥。由于这位将军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好,纳尔逊离开前线造成了英国国内的恐慌。不过纳尔逊本人的表现则极为淡定,他公开表示:“我敢断言,即使他们(法西联军)击败考尔德,今年之内他们也不会给英国制造任何麻烦。”马汉对于纳尔逊的话的解释是,考尔德和法西联军都将退出战场并且急需休整,而此时英国的后备力量将可以继续控制战局。

4/24 马汉进而引申出,在战争的后期,当最新的战舰已经破损并已在修理,能启用最多后备的旧军舰的国家将赢得胜利。马汉上校的两个忠实信徒:美国海军以及日本帝国海军也是这样践行这一理论的——在中途岛战役期间,美国动员起了一支由马里兰号、科罗拉多号、田纳西号、宾夕法尼亚号、新墨西哥号、密西西比号、爱达荷号7艘旧战列舰以及长岛号护航航母组成的二线部队部署在夏威夷与美国本土之间,约珍珠港东北1000海里处。一旦中途岛战役失利,这支舰队将肩负起协助岸基兵力防御夏威夷以及美国西海岸的任务。与之相对,山本率领的大和、长门、陆奥以及近藤信竹率领的金刚、比叡五艘战列舰为核心的日本二线舰队,则随时准备在双方航母都脱离战场后继续保持日本海军在中途岛的入侵行动。

5/24 最后是,关于这场战役,比较正统的“历史学观点”是:这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现实来看,也确实如此。在中途岛之前,尼米兹在金的“勒令”下,心不甘情不愿的执行了大半年的“开着航母打游击”的战术。而中途岛则可以真正算得上一场美国海军(以及尼米兹本人和众多海军将领)期待已久的“主力决战”。 不过中途岛战役在整场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也仅仅如此——他只是美日海军一系列“主力决战”中的第一场而已。

6/24 我们不妨来理顺一下太平洋战争的几个重要节点。1942年8月,美国挟中途岛大胜之余发动了进攻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至1943年2月瓜岛战役结束,美日都流尽了身上的“最后一滴血”。瓜岛战役结束后的整个1943年,美日除了俾斯麦海海战等小规模战斗并未爆发任何大型战役。1944年,缓过劲来的美日则爆发了美军空袭特鲁克泊地、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三次大规模海战。可以说日本海军是在这一系列的“主力决战”中被美国碾碎的,而绝非某一次战役。

7/24 目前,大量媒体、自媒体都在着力于论述在关于南海问题、台湾省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问题上,假如中美爆发战争“会怎么打”。而这些哗众取宠的文章也通常能吸引大量的关注。在这些媒体眼里,中美两国爆发的战争就像两个武侠高手过招:中国一艘辽宁号打过去,美国就会有七八艘航母踢过来,然后解放军使用东风-21D和东风-26一一化解了美军的拳脚,又用一套东风15和长剑20撂倒了为美国加油助阵的一票小喽啰(日本、韩国)。战争(更准确的说是战役)的结局也会像武侠高手过招一样,胜者通赢,自此满足了对败者的一切苛求。但实际上,在谈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些“历史的进程”。

8/24 如今的中美也面临着1930年代末期英德所面临的问题:在1939年英国的国力以及军事实力都明显高于德国,而其盟友法国的实力则至少与德国相当。但英国即使同法国一道,与德国拼个你死我活,也绝没有可能保住其另一个盟国波兰——如果从1942年底北非反攻开始算,盟军(有美国的)击败德军用了两年多时间,从44年欧洲反攻开始计算则是一年有余。而波兰被德苏瓜分仅耗时37天。这时,与其为了注定无法保住的波兰耗尽帝国的资源和人力,还不如将波兰卖一个好价钱。于是在1939年9月1日德国大举进攻波兰的时候,英法联军采取了所谓的“绥靖政策”(非不愿为,实不可为也)。

9/24 今天美国的国力、军力同样高于中国,但是其优势尚没有当年英国对德国的优势明显。以中国大陆“武统”台湾省为例,美国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台湾省值得不值得美国为其流干鲜血。进而,即使美国人为台湾省流干了鲜血,是否能保住台湾省。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从国际道义准则上来讲,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直接削弱了他国干涉一国内战的合法性。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则是美军自身调度的问题。仅从军事上考量,1991年海湾战争之前,美国凭借与伊拉克直接接壤的沙特基地在8个月内完成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准备。今天的美国则绝无可能在8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中国的战争准备。

10/24 不过,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我们还是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即,美国人确实会为了台湾省不惜流干最后一滴血。此时以中美的体量,任何一次战役都不会是整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中美未来10-20年时间内爆发的战争一定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由数次大规模战役组成的“血肉磨盘”。在此前提下,单独讨论某一两件武器的性能、几个高级将领的决策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其实是:双方对战争的准备能力、动员能力、战略体系构建、后备力量动员等更加本质性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后备力量动员则是决定一场持久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11/24 在后备力量上,除了马汉提到的“老式军舰”其实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战损舰艇维修速度、新造舰建造速度、辅助舰数量及补充速度、后备人员数量及培训速度等。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麦克纳马拉时代美国造船业遭到不可逆的重创,以及本世纪初中国海军造船业的飞速发展之后,在军舰的补充、维修速度上中国将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而美国海军的优势则在于其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飞机产量——到2019年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每年将可以生产约200架F-35战斗机。

12/24 此外,美国还拥有更加强悍的后备人员培训机制:除了有试验性质的福特号外,美国最新的航母乔治布什号于2009年5月11日服役。3年零2个月后的2012年7月份,布什号就迎来了其为时9个月首次海外部署。与之相比,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服役近6年,才形成了“初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当然,上述个例确实有失偏颇,毕竟辽宁号还只是让人民海军摸着过河的石头。但也已经足够说明美国人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深厚功力了。

13/24 在今后10-20年内,除非中国复制美国在1950-1960年代的航母建造速度,否则中国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质量上必然会落后于美国海军。这意味着在战争最初的一场甚至几场远洋战役中,中国海军将有较大的可能落于下风。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使战局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战场、构建合理的体系。正如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的做法一样,作为守势一方。潜艇、辅助舰艇、岸基防御力量、岸基航空兵、后勤保障基地等都是可以动员的力量。

14/24 作为防御方,中国拥有内线作战的巨大优势。比如:中国海军可以背靠中国大陆庞大而可靠的基地群进行作战,而美军仅能依靠日本、韩国、关岛等并不十分可靠的基地群作战。这些基地群数量有限、保障能力相比中国本土基地也稍显不足。当然,与国内泛滥的论调不同,中国未必会选择攻击如美国驻日、驻韩基地等措施——这种攻击行动将直接触发《日美安保条约》与《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无谓地将两个中等强国绑上美国的战车。反之则有可能通过外交等措施使两者不对美开放领空,造成其基地可用、领空不可用的情形。

15/24 仅就基地本身而言,目前中国已经在重要的军事基地周边构筑了以红旗-9、S-300、红旗-16等组成的多层次、多用途的防空反导网络。这些武器的部署配合潜艇洞库(这也是美军所无的)等被动防御设施将可以提升海军舰艇、潜艇在港内的生存能力。在战时,当这些单位因为对方的防空压制攻击、自身的弹药消耗等原因需要修整、补充时,依托中国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中国军队将很容易的实现部队的部署与撤出。反观美国,则需要大量的依托海上交通。然而在战时,这些海上交通线绝不可能不受到中国军队的“重点照顾”。

16/24 由于基地防御的“可持续性”,依托这些基地才得以活跃的岸基航空兵、岸防炮兵(对现在来说就是岸对舰导弹)将可以持续的发挥作用。虽然目前中国战术飞机数量要远远落后于美国海空军,不过美国海空军能够支持西太平洋作战的机场、航母数量却远远少于中国。虽然一直以来美军十分看重如“快速猛禽”“超级快速猛禽”等,快速将大量战术飞机部署至日本基地的演习。但日本基地所能支持的战机活动半径也毕竟有限,如果每次任务都需要“8次空中加油”,这支海空军离“不战自溃”也就不远了。

17/24 战后,很多当年中途岛基地上飞过B-17的老兵都觉得是自己(毫无战果)的轰炸,帮助海军航空兵分散了日军的注意力、打乱了日军机动舰队的阵型。其主张是否可信我们暂不评论,不过时至今日一种二战时很难发挥重要作用的兵种却实实在在的可以对海战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岸防炮(导弹)部队。迄今为止,中国共装备了包括东风-26、东风-21D、鹰击-18、鹰击-8、鹰击-6等多型号、多档次的岸基反舰导弹。同当年的岸防炮一样,这些武器可以为舰队争取极为宝贵的活动空间,唯一的区别是,他们能为舰队提供保护的距离更长了。

18/24 由于是依托基地的防御作战,中国数量庞大的潜艇部队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些潜艇既可以被部署在重要的节点上伏击敌人,也可以前出布置为舰队提供侦察。正如中途岛海战一样,美军的鹦鹉螺号潜艇成功的牵制了日本驱逐舰“岚”的行动,这为后来美军SBD轰炸机“尾行”岚,找到并击沉日本航母埋下了伏笔。而日军的伊-168号潜艇则在炮击中途岛之余,成功发现并击沉了被飞龙号两次重创的约克城号。可以说,如果没有伊-168的活跃,约克城号航母将有较大的可能被拖回美国本土抢修。

19/24 以军迷的视角来看,武器的单体性能往往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点。对于“考古党”来说,一艘战列舰能在多远的距离上命中目标、哪艘船能比哪艘船快个两三节、一门炮的穿深能有多少都是能让他们吵得面红耳赤的话题。不过事实上,对于海军,甚至整个军事领域来说,武器的进步固然能带来革命,而数量优势带来的质量优势才是最为根本的。这也是日本海军在1920年代之后始终追求“对美七成”以及“单舰性能压过美舰”的初衷——达不到对美七成则会被美军以绝对的数量优势碾压,而达到对美七成之后则需要在单舰性能上压到美国才有与之一战的资本。

20/24 目前我国在内线战区可以动员的潜艇数量(约70至80艘),以及勤务舰的数量都要远远超过美国。这使得在双方主力舰队都“不得不退出战场”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将更有能力争夺并保持战区附近的制海权。关于这一点,详细参见此前的《出鞘》——“过此相逢陌路人:中国在南海如何对抗美国濒海战斗舰”。而除了可以实现特定任务的潜艇以及低端制海舰外,包括油轮、快速滚装船、扫雷舰等其他辅助舰只也都将在战区的争夺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21/24 目前,中国现役潜艇数量遥居世界第一。不过中国潜艇部队的兵力结构相比起来并不算理想。中国现役七十余艘潜艇中,适合远海、深海作战的核动力潜艇仅占极小的比重,而在大量的常规动力潜艇中,像039A、039B这样的新锐潜艇也只是一小部分。大量老旧的常规动力潜艇仅仅适合执行如依托浅海大陆架的复杂地形伏击敌舰的任务。这或将成为制约中国潜艇部队发挥战斗力的一个因素。区别于以航母为代表的主力舰艇,潜艇的工期、以及接装后形成战斗力的速度都具有不小的优势。对于今后一段时间主力舰数量将处于劣势的中国海军来说,加快新型潜艇的换装速度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2/24 同时,中国的潜艇作战也会受到一些其他问题的制约,比如:目前我国仍未有专用的对潜通信指挥机服役,这些拖着长达数公里长的甚低频、极低频天线的飞机将可以向水下的潜艇发送简单的指挥信息,而潜艇则不需要上浮或者升起通信浮标来进行接收。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潜艇的隐蔽优势。好在中国在几年前建成了一套集成了3个频段的低频水下通信天线系统。虽然不能像指挥机一样拥有较高的灵活性,不过这套世界上功率最大、灵敏度最高的水下通信天线系统还是可以极大的提高我国潜艇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23/24 东汉末年,曹操曾经写下了“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来描写,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而两个顶级列强之间的战争必然是旷日持久、你死我活的斗争。中美两国之间爆发一场这样的战争固非我们本愿,不过一场战争的爆发却从来不是爱好和平的一方挑起的。对我们来说,在珍惜和平、保护和平之外,亦时时不能忘记对战争的准备。如上文所言,数量即是最大的质量优势,而海军军力的扩充则是我们回避战争最好的方法。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4/24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中途岛,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核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