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百二秦关终属楚:歼-10战机,它改变了中国

1/21 20年前的1998年3月23日,一架战机从成都温江机场顺利升空,在万米高空的它时而俯冲,时而疾驰,引发地面阵阵高呼,当时这架正在进行首次试飞的神秘战机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歼10。今天是歼10成功首飞20周年的日子,在这20年里,歼10 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曲折,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本期出鞘带您关注。(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1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已先后推出了F-16和幻影-2000等高机动战机,并且大力向中国周边国家推销。而那时候的中国空军却仍在靠着老旧歼7、歼6当家,迫切需要研制一款新战机来更新换代。空军要求新战机空战能力可抗衡米格-23战斗机,整体水平要比肩美军F-16早期型。当时的主要方案是某飞的边条翼布局方案和洪都的可变后掠翼方案,前者只是为歼八项目而做的替代品,后者普遍不被看好,后来半路杀出的“酱油党”宋文骢拿出的则是鸭翼布局方案。

3/21 虽然宋文骢赢得方案的过程充满戏剧性,但鸭翼布局方案的胜出却早有铺垫。此前在歼9的研制过程中,宋文骢等人就已经对颠覆传统的鸭翼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当时为了改善飞机的升力特性,研究人员大胆提出取消产生负升力的平尾,而采用了产生正升力的鸭翼。虽然歼9最终下马,但它在结构强度、材料、系统、设备等方面留下的成果,为后来紧急攒出歼-10方案打下了基础。

4/21 从1970年9月在北大风洞进行第一次风洞试验到80年代初期,成飞已对鸭翼布局进行了近万次风洞试验,积攒了大量数据。1975年7月在四川安县的一次风洞试验中,抽风机故障导致山洞里的空气很差,而参与风洞试验的谢光、宋文骢等人实行三班倒,坚持一边试验,一边分析。宋文骢等人身上所体现出的大胆探索和勤奋求证的科研品质,正是歼10能胜出的重要原因。

5/21 而在歼-10的整个研制生产过程中,它和以色列“狮”式战机间的渊源始终为人所乐道,更是部分“找爹党”的日常谈资。首先歼-10的鸭翼布局并不是从中国和以色列在 80 年代合作后才开始研究的,而是从中国自己的歼9项目;其次歼-10采用了可调进气口,而没有高空高速要求的“狮”式则用固定进气口;然后在鸭翼的位置上,歼10采用中距耦合,而“狮”式采用近距耦合;最后两者的机翼也不相同,“狮”式是三角翼后缘后掠,歼10则是三角翼后缘略微前掠。

6/21 歼-10应该说是借鉴了部分外国的成功经验,毕竟当年我们国内在新型航电等设备方面完全没有经验,只能求助于国际社会,以色列人在雷达和航电系统方面有优势,法国达索则精通飞控。在部队急需新型装备换装的情况下,对外合作有利于实现战机快速入役,以及提高产品可靠性,这也是歼-10能够成功研制的另一个重要经验。

7/21 而在老生常谈的发动机方面,歼10原本没打算安装AL-31FN,而是想从涡扇6改、涡喷15和太行发动机中选一款。涡喷15是测绘R-29-300发动机的型号,虽然推力指标与AL-31F相同,但重量、尺寸和耗油率都太大;涡扇6改则是为歼-13开发配套的发动机,推力虽然号称可达12.6吨,却从未真正落实到产品上去;而太行发动机则因太晚完成研制,生生错过了时机,后来也仅有几架歼-10战机为测试而装备过太行。

8/21 眼看发动机又成老大难问题,中国最终选择了从俄罗斯引进AL-31FN发动机。AL-31FN针对歼10作出了两项小改进,一是将附件传动箱从发动机上面移到了下面,二是拆掉了内外涵流道的分流隔板,但在润滑设计等方面还是留下了遗憾。值得一提的是,歼10首飞曾推迟就是因为这款发动机出了问题。虽然AL-31F不是一种全新设计的发动机,但对当时的歼10和中国空军来说可谓是场及时雨。

9/21 敢于引进成熟技术对于歼10攻克产能问题有着很大意义。军改之前,除了歼10B/C以外的歼10战机数量就已达到400架,装备的部队则包括拥有数名金头盔飞行员的“大红鹰”空军44师131团和海航4师12团。成飞也曾透露,该厂已建立了至少两条以上歼-10系列战机生产线,年产量可达30余架,即每年可装备中国空军一个航空兵旅。

10/21 一直以来,歼-10都是以执行夺取制空权任务的角色而出现的,三个副油箱、两中两近常是标准挂载。其后歼10发展出了多个改进型号,着重加强了多用途能力,一是把500公斤级的LS500激光制导炸弹作为对地精确攻击手段,二是可通过机翼复合挂架来携带多枚250公斤级炸弹,比如歼-10B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就曾采用了这种挂载方式。歼10战机的发展思路其实证明了,我们海军所常说的“小步快走”策略在空军也是适用的。

11/21 去年初,歼-10在空军红剑-16演习中罕见发射了鹰击91反辐射导弹。而在东北某部2014年列装歼-10的官方新闻中,部队飞行员也曾披露,由于采用了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歼-10战机的对地攻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搭配可用于精确打击地面目标的反辐射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后,歼10系列战机可以说是已成功向一款多用途战机转型。

12/21 歼-10的多用途能力与其强悍的挂载能力有关,目前歼10可进行4中2近3油4弹的挂载配置。根据官方公开过的消息,歼-10的两侧机翼上可各挂载1枚近程导弹和1个中程导弹复合挂架(每个挂架挂载两枚中程导弹),机翼内侧两个主挂架各挂载一个1400升副油箱,而进气道下方挂架则可另外挂载一个800升副油箱和四枚炸弹。

13/21 相比于双发战机歼11,作为一款单发战机的歼10却有着更高的可靠性和出动率,成飞后来能继续获得大量订单与歼10战机所建立的客户信任关系是分不开的。中国许多军工企业常有这样的错误思想,不是客户需要什么他们造什么,而是他们造什么就想让客户用什么,甚至由此造成各种选型之争,摊薄了科研人员投入到产品研发中的精力。

14/21 2016年新加坡航展上,歼-10A的出口型型号是FC-20首次被证实。和性能上略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枭龙相比,歼-10的竞争力明显要高一个档次,何时出口以及卖给哪国都曾是军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从2003年开始交付我军的几十架歼-10基本型近年来已先后到了需要提前进厂大修的时候了,有看法认为,哪个国外客户对FC-20感兴趣,并且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中国完全可从现役序列中抽调一定数量的歼10A交给厂家进行延寿改装,再出售给这些国家。考虑到我军的装备缺口,这种可能性估计会比较小。

15/21 虽然歼20战机已经交付空军试训部队服役,但我军飞行员与地勤对五代机仍需时间磨合形成战力,此外由于歼20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大批量生产,如何填补我军大批老旧战机退役而留下的空白?歼10战机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产量较大,并且与部队磨合程度高,后勤保障设施完善,完全可以考虑进行半隐身化改装,并和歼20战机进行高低搭配。这样也可避免重新研发一款隐身战机所带来的风险和保障难题。

16/21 歼10未来的隐身化改装,可以像F-15SE“沉默鹰”方案那样,通过在机体表面覆盖吸波涂层,以及采用可内置武器挂架的保型武器舱,改进为一款具备部分隐身战机特征的战机。这样做的一大好处是,可在投入不大的前提下使战机性能尽可能接近五代机。而在执行对隐身能力要求不高的作战任务时,这种战机的出动和保障花费也相对更小。如果再有适合的国产发动机作支撑,隐身版歼10甚至还可以推向国际市场,一改枭龙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17/21 歼20总师杨伟曾说,歼10的问世,探索出了一条使我国战机发展能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光明大道。如今来看,歼10的研制除了为歼20的综合航电和飞控等配套设备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革了战机科研体制。无论是型号总师-系统总师-产品总师的三级设计师系统,还是打破大锅饭的经济负责制,都是在歼10的研制中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当初的体制改革,现在歼20恐怕还在拖着黑烟试飞中。

18/21 与中国歼10几乎同期开展研制的印度LCA战机则可看作是一个反面教材了。LCA项目一开始,印度人就瞄准了电传飞控、高性能涡扇发动机、复合材料机身以及多模雷达等当时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航空技术,丝毫没有认识到如此规模研发项目背后的工作量和资金需求。而在发现无法靠自身完成技术研发后,才转而寻求外来援助,最终导致LCA战机刚问世就已落后时代。

19/21 设想一下,如果当年中国在进口苏27的时候也顺便买了米格29,歼10的命运或许会再添变数,毕竟一架苏27的价格至少能买4架米格29,即使不采购米格29现机而选择引进生产线也是相当划算的。当年此举若成真,军迷今天所吐槽的对象会否变成“西南某国企”,笔者不知,但相信中国战机很可能会就此永远进入了“必然世界”。

20/21 古人常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从一个不被看好的“酱油党”成了后来的方案获胜者,从一个被嘲讽是“五分钱想上长城”的项目到顶着压力造出全金属样机让参观者大为赞叹,歼10走过的路也正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起伏的缩影。歼10战机,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空军的命运。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1/21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歼10,查看上期《出鞘》,回复FC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