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无材可去补苍天:德国军工制造兴衰对中国的借鉴

1/22 曾几何时,在中国人眼中“德国制造”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包括青岛下水道油纸包在内的一系列谣言也是广为流传,屡辟不绝。不过,近年来,随着德国企业与德国工业产品的一系列丑闻被曝光,“德国制造”的名声也开始跌落神坛。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聊聊德国军工制造兴衰对中国的借鉴。(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2/22 去年年底,德国海军拒绝接收了一艘新型护卫舰,F125型首舰巴登-符腾堡号。这艘舰本来在去年年初交付海军测试,当时预计年中正式服役。然而,其正式服役时间却因为试航中不断发现的问题一拖再拖以至于最终被打回船厂返工。这样的事情在德国海军的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目前为止,F125型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超重导致的船体右倾、自动化控制系统失灵、雷达问题等等。

3/22 如何保证雷达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摆在各国海军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老牌海洋帝国英国用惨痛的教训给我们上了极有教益的一课:1982年,英国新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因为电磁兼容方面出现的问题,在使用卫星通讯时关闭了警戒雷达而导致失去了拦截飞鱼导弹的窗口最终惨遭击沉。

4/22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上,德国人曾经声称其将使F125型护卫舰的舰员数量减少到之前的一半,并能保证其能在海上工作48个月。舰员的减少将减小运送舰员的难度,使其可以在战区直接交接班。这种多班倒的工作模式将可以提升舰艇的出勤率,使4艘F125型可以接过8艘F122型的班。而此时F125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上出现的问题,除了影响自身性能以外,也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德国海军的舰艇换代。

5/22 不过,巴登-符腾堡号最棘手的问题还是超重——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老生常谈的德意志浪费吨位,这次是真的超重了——舰艇实际吨位超出设计指标。这为舰艇今后的改造升级等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虽然在世界造舰史中,建造吨位超出设计吨位是很普遍的事情:比如当年美国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排水量普遍比设计高出了3000来吨,但是在21世纪,以精准、严谨的著称的德国人居然犯了因为造舰超重导致船体侧倾的严重问题还是让人觉得无法接受。

6/22 超重的问题或许不是最为致命的,但是恐怕是这次巴登-符腾堡号这次被打回船厂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其所有软件和硬件问题中解决起来最耗时费力的:在不拆除设备、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想要减肥基本要从冗余的结构重量开始减起。这意味着巴登-符腾堡号的减重工作很可能要在干船坞中进行。

7/22 除去巴登-符腾堡号的问题,现在还有另一个问题困扰着德国海军:去年10月份,当时唯一在航的德国潜艇212A型U-35艇在挪威外海尾舵受损回港修理。一时间,以潜艇闻名的德国海军竟然没有一艘潜艇在航。这种情况预计将持续到今年3月底,如果不再出变故的话,届时经历了长达4年的检修后U-31艇将重新部署。

8/22 德国潜艇的在航率如此之低,多半要归咎于其AIP燃料电池的设计,由西门子公司提供的这种燃料电池可靠性极差——不仅是德国海军,以色列购买自德国的潜艇也饱受燃料电池故障的困扰。同时这种燃料电池换料过程极为繁琐,需要对潜艇舰体开膛破肚。两相叠加之下,德国潜艇在航率真是想高也很难。

9/22 对于德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辉煌的潜艇工业,曾经建造了包括XXI型潜艇在内的多种划时代潜艇的国家来说,其造船工业如今的落寞实在是令人惋惜。不过受限于战后造舰工业人才的流失和有限的国力与科研能力,其潜艇工业如今依旧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已属不易。

10/22 不过,德国海军面临的问题还只是整个德国国防军问题的冰山一角,根据德国国防部《2017年德国联邦国防军主要武器战备情况》披露的德国主战武器妥善率,这国防军怕是真的要凉了。国防军可随时投入作战的装备包括:128架台风战斗机中的39架;93架狂风战斗机中的26架;72架CH-53运输直升机中的16架;58架NH-90运输直升机中的13架;62架虎式武装直升机中的12架;15架 A400M运输机中的3架244辆豹2坦克中的95辆 ;以及13艘护卫舰中的5艘。

11/22 说到从90年代以来一直霸占各种坦克排行榜榜首的豹2坦克,近年其来各种实战表现有些令人大跌眼镜:自从土耳其干涉叙利亚内战以来,豹2坦克多次被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分子和库尔德武装以汽车炸弹和单兵反坦克武器击毁。长久以来“西方坦克不会被炮塔”的谣言也被豹2和其难兄难弟M1在中东战场的遭遇所粉碎。

12/22 豹2在叙利亚战场的悲惨遭遇,虽然多半要归咎于其使用者土耳其军队糟糕的素质,不过豹2坦克本身的设计也难辞其咎:为应对苏联钢铁洪流而诞生的豹2坦克显然没有为现在的非传统战争做足准备。不只是土耳其那些老掉牙的豹2A4,即使是德国人自己最新的豹2A7+也没有纳入诸如主动防护系统这样对抗单兵反坦克武器效能极高的武器系统。

13/22 如今,豹2坦克暴露出的妥善率过低的问题背后,实则是在缺乏资金的大背景下德国整个坦克工业链的没落——不能使用的豹2中有86辆趴窝的原因是年久失修,缺乏备用零配件。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如今已经丧失M1主战坦克许多关键部件生产能力的美国和直接放弃了主战坦克生产的英国的教训,应该对德国有所警醒。

14/22 除了豹2坦克之外,德国狂风战斗机也在中东战场暴露出了不少奇怪的问题:2016年1月正在中东执行任务的狂风战斗机被曝出无法在夜间执行任务,而其原因竟然是“驾驶舱灯光存在一个小小的技术故障,可能是飞行员戴的夜视镜产生了反光”。这种低级失误实在是让人难以和“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联系在一起。

15/22 在触目惊心的数字之下,我们不禁疑惑:德国到底怎么了?其实,自从德国国防军在上世纪50年代末完成重建之后,德国国防开支占其GDP的比重几乎一直在下滑:1963年其国防开支占GDP比重为4.5%,而2016年这个数字仅为1.1%。而惨淡的国防开支背后,还有各路奸商的明争暗斗。

16/22 其实德国公司的另类公关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早在191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就通过贿赂获得了日本海军的订单,后来此时东窗事发直接导致了明治元老山本权兵卫内阁的下台。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西门子的贿赂丑闻几乎没有断过。时至今日,西门子还在多国背着贿赂官司。

17/22 其实在负责建造F125型的蒂森克虏伯身上也经常上演类似的桥段。去年年中,德国宣布了新的5艘轻型护卫舰的采购计划,而国防部在没有经过招标的情况下直接将订单给了蒂森克虏伯公司。当时国防部的解释是:蒂森克虏伯是唯一有能力建造这型战舰的公司。然而……这个“唯一有能力”的公司,却又被排除在了下一代MKS180护卫舰计划的招标范围之外,原因是“多项海军订单受到贿赂和成本超支的指控”。这时,招标范围内却又出现了上次没有得到订单提出控诉的德国海军造船厂。

18/22 其实,德国制造的“神话”大抵还是要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期”时中德之间一些富有成效的合作。在军事领域,包括已经有采购意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的豹2坦克;血统可以追溯到德国MTU公司的150系列坦克柴油机;常规潜艇用396SE84系列柴油机等等赢得了不少军迷的芳心。

19/22 除军事领域外,德国民用产品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以大众、戴姆勒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为代表的德国汽车品牌;以西门子、博世为代表的电子品牌时至今日仍在中国有良好的口碑。

20/22 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德国产品的冲击以及中德历史上并无太多深仇大恨,导致的国内对于纳粹德军历史研究的开放态度的双重影响下,“德国制造”也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下被捧上了神坛。

21/22 不过,捧得越高往往跌的越惨。在当今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德国制造”丑闻的公之于众,以及国产工业制品的品质越来越强,“德国制造”的神话终将走入黄昏。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2/22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德国或德国军工,查看上期《出鞘》,回复电磁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