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中国女民兵亦让敌人胆寒

1/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2/16 旧中国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重,对翻身解放的要求也最为迫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时期,她们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羁绊,拿起长矛、梭镖、土枪,同男子并肩走上了武装斗争的第一线。

3/16 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广大妇女踊跃参加妇女赤卫队、自卫队等民兵组织,站岗放哨,看护伤员,传送情报,掩护干部,维护后方秩序,直至参加战斗。许多女民兵在斗争中临危不惧,英勇献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16 新中国成立以后,她们不仅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而且继承和发扬了热爱武装的光荣传统,积极参加民兵组织,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边疆安全等方面,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16 妇女参加民兵组织,在五十年代初期,全国没有统一的要求,大都由各地依照实际情况和妇女们的愿望,酌情编组一部分女民兵。一九五八年以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把16岁至50岁能拿武器的女性公民都编入了民兵组织,并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

6/16 在女民兵人数较多的单位,成立了女民兵连;人数较少的单位,在民兵连内编组为女民兵排或女民兵班。当时全国的女民兵猛增至7200多万人,占民兵总数的44%。

7/16 这样众多的女民兵,大大超出了实际的需要,既影响广大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又造成民兵组织的臃肿。为了缓解这些矛盾,一九六一年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压缩了女性公民参加民兵的年龄,把最高年限从50岁压缩到35岁。这样调整以后,全国女民兵的数量仍然偏多。

8/16 因此,一九八一年全国调整民兵组织时,进一步确定,要根据需要吸收女性公民参加基干民兵,数量一般只占县(市)基干民兵总数的10%左右。

9/16 编组时,女民兵可以相对集中,以厂矿、乡镇为单位,编成女民兵班、排或连。这些规定,既维护了中国妇女的政治权利,又照顾了她们的特点,是比较恰当的。

10/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11/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12/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13/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14/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15/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16/16 毛主席1961年2月为中国女民兵谱写的一首赞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女民兵的豪迈气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