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全面向美军看齐!我军歼10飞行员新式解锁带扣曝光

1/19 近日一组反映南方战区空军训练的图片曝光,这是第一次在有关歼10系列的报道中出现新型飞行装具,除了采用类似美军PCU-15这种受力更均衡外观更时髦的降落伞背带系统之外,使用上更方便快捷的扳片式肩带锁扣也取代过去的对向按压小按钮成为了标配。这种锁扣操作更方便,在手部受伤或被占用的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解脱降落伞,避免飞行员弹射落地后被伞衣拖曳的危险。同时,从图片中可以看出,UWARS水触发解锁救生装置开始在歼10战斗机上得到应用,,UWARS的原理是海水进入以后触发海水电池,引爆火工件,把带扣炸开,解脱降落伞肩带。但是就是在同一个新闻报道当中,都还有没有换装完这个附件的歼10。(来源:飞扬军事 方的馒头 沉默的山羊)

2/19 新浪军事深度:经常有网友提问:“弹射座椅能在超音速条件下使用么?”,这个问题可以先下个结论:完全没有问题!

3/19 顾名思义,弹射座舱就是把飞机座舱的一部分在弹射时整体弹射出去。这种情况下坚固的座舱会为飞行员在高速时提供可靠的保护。等到速度足够低时,飞行员再选择使用额外的弹射座椅于安全环境下弹射或者随座舱一起降落到地面。

4/19 由于现代战斗机多数都可以进入到1马赫以上的速度,所以弹射座椅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相应的处置。

5/19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战机的飞行速度超过了音速,有的已经超过2倍音速。这时就必须要考虑高速条件下的弹射救生问题。

6/19 设计师们一开始很担心超音速条件下的强烈气流和恶劣环境对飞行员的冲击,考虑在弹射时选择不抛舱盖,而是让舱盖和弹射座椅一起弹射出去,或者在弹射出舱以后让舱盖遮挡在飞行员面前,起到缓冲作用。

7/19 当然,飞行员也需要高空代偿服作为保护,否则就是弹射出舱以后,也会被外面的低温和缺氧环境弄晕的。

8/19 例如美国为早期型号的F-111战斗轰炸机设计安装了整体式弹射座舱,座舱完全密封成为独立舱段,可在水上漂浮,可在零高度、零速度弹射救生。

9/19 这种弹射座舱看上去很完美,但由于整体式座舱重量超标,结构复杂,救生成功率不高,造成一大堆麻烦事,美国在后期的F-111型号还是取消了整体座舱,恢复了普通弹射座椅。

10/19 早期的米格21F战斗机和我国的歼7战斗机,为了在超音速条件下救生,采用了整体的带离式弹射座椅,这种系统的铰接式前座舱盖与驾驶员坐椅连在一起的,弹射救生时,舱盖向下扣合挡在飞行员面前,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可对驾驶员起到屏蔽保护作用。

11/19 由于联动系统比较复杂,这种救生系统弹射很容易失败,中国空军早期歼7战机有5次使用,竟无一次弹射成功。

12/19 仅从实际案例来看,目前有记录的超音速弹射是在1.4马赫的情况下发生的,由一名俄罗斯飞行员在米格-25战斗机上遭遇意外时刻记录的。使用早期的K36弹射座椅,由于K36座椅具备束缚固定大腿的作用,因此保护了下半身。

13/19 而米格-25的特制抗荷服和头盔有效保护高速气流对飞行员面部的冲击,从而确保了在如此高的速度下飞行员成功逃生。

14/19 不过,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尽管弹射座椅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超音速的情况,但一般在超音速发生的事故后,最大的可能性是飞机被迫进入亚音速条件,飞行员才进行跳伞。

15/19 因此,在俄罗斯K-36和美国的马丁·贝克弹射座椅,设计指标都被固定在1400千米/时的情况(由于声速在不同高度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所以还是用实际指标值来标定更为可靠)。

16/19 不过,极限条件下的M=3(马赫数)测试,俄罗斯的K-36也顺利通过火箭滑车实验,所以在超音速条件下,跳伞逃生并不困难。

17/19 由于在超音速条件下弹射极其罕见,现代的弹射座椅,更多的是考虑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高可靠性,例如俄罗斯的K36弹射座椅,在设计时兼顾了多种姿态。

18/19 比如零高度-零速度,最大高度21千米,以及以87千米/小时的速度在46米以上高度进行倒飞的姿态下成功逃生。

19/19 也难怪俄罗斯会称自己的K36弹射座椅为第四代弹射座椅,甚至连美国人都考虑采购俄罗斯的K36弹射座椅。(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