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三哥要适应!中国战略无人侦察机和飞豹上高原

1/14 日喀则战备机场,9月6日,原图分辨率0.3米。尽管此时印军已从洞朗地区中国境内撤军,然而日喀则机场军事打印的准备工作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左侧停机坪的尽头依然停放着三架EA-03战略无人侦察机,其中一架尚未披上蒙布。(图文来源:jetfight2000)

2/14 露出其蓝灰色的涂装,显示此架EA-03要么刚刚中印边境上空执行完任务归来,要么正在做起飞前的准备。停机坪中段可见一排J-11A和J-10A战斗机,它们很可能分别来自于西部和南部战区,此前一直常驻青藏高原作为震慑印军的空中主力。

3/14 而右侧停机坪的尽头则可见一排JH-7A战斗轰炸机,不过尚未确认它们是从哪一个战区调遣进驻。JH-7A驻守日喀则机场,使中国空军具备了打击印度东北部纵深目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图片中甚至还可以看到正在跑道上滑行的J-10A和JH-7A战机。

4/14 这批卫星图片显示,中国军队正在吸取洞朗对峙的经验教训,将提升在青藏高原的军事部署水准,增强对印的军事威慑能力。可以预见,日喀则机场作为中国空军一个重要的战略桥头堡,

5/14 其常驻/轮换的军用飞机种类将进一步增加,时间将进一步延长,与之配套的硬件保障设施(包括永久机库/机堡,地下油库等)将开始修建和扩建,同时担负机场防空任务的HQ-9/12/16等地空导弹部队也将在周围地区开始部署。

6/14 据《拉萨日报》7月29日报道,当地日前举行了“庆‘八一’军民情深·筑梦拉萨”文艺演出。报道中出现的一位解放军军官颇为引人注目:空军拉萨基地政委陈作松。熟悉高原地理环境的军迷朋友们都知道,长期以来,受限于当地气象条件、机场保障设施等不利因素,

7/14 中国空军战机只能在高原短期驻训。当地除了空军场站等后勤单位外,也没有常驻的航空兵部队。《拉萨日报》的报道表明,在本轮军改之中,空军终于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南高原地区,建立了综合性战备基地,为战斗机部队的常态化驻训提供了稳固保障。

8/14 空军在基本完成高原后勤保障设施建设后,从2009年开始,由原成都空军率先拉开高原常态化训练的序幕。当年夏季,有“西南大红鹰”之称的成空航空兵某团数架歼-11三代重型战机首批入藏驻训。驾驶战机的其中一员,就是该团某飞行大队队长,

9/14 后来成为空军首位三夺“金头盔”的王牌飞行员蒋佳冀。这是中国空军三代战机首次驻训西藏。出于稳妥考虑,此次出动的是双发战机,而不是单发的歼-10战机;进驻的也是海拔3500余米的某机场,而不是海拔更高的日喀则、阿里等地机场。而且此次驻训,战机并未挂载实弹。

10/14 大约8个多月之后,“西南大红鹰”团的歼-11战机在雪域高原进行了我军第三代战机首次携实弹高原训练。此次驻训,原成空组织战机进行了高原条件下的复杂气象飞行、战术战法探索飞行以及极限性能检测飞行等训练。

11/14 紧接着,2010年秋季,首个装备歼-10战机的原成空航空兵某团数架战机,也降落在海拔3500米高原某机场。这些歼-10战机在驻训期间先后在海拔3500米、3800余米的两座机场进行了起降和飞行训练。

12/14 歼-11战机是按海拔2500米以下机场使用设计的,要降落到海拔为3500余米的机场,四周都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雪山,高寒缺氧,乱流频繁。而同时也在向高原发起首次试航的歼-10是单台发动机战机,其中凶险不言而喻。这两种机型两次前无古人的飞行,

13/14 为中国空军三代战机雪域高原飞行战备保障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数据。2011年春季和秋季,原成空歼-11、歼-10战机分别首次在海拔4500米、4200米的机场降落,标志着我国国产三代双发、单发战机均具备了高原全域作战能力。

14/14 2009年至今,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解放军空军终于完成高原作战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战机对雪域高原的常态化战备巡航。(作者署名:百战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