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自用版翼龙!中国大批列装攻击1无人机迈向信息化

1/22 报道发自乌鲁木齐,讲述了位于西部某少数民族省区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飞行员李浩的事迹。报道所配图片显示,该基地装备了国产攻击-1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2/22 54岁的李浩改飞中国空军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7个年头。此前,李浩已驾驶空军6种机型飞行了3000多个小时。

3/22 直到48岁那一年,这位“高龄”战斗机飞行员坐进了地面方舱,成为中国空军无人机飞行员,主飞国产攻击-1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4/22 飞了30年,从教练机飞到战斗机,从飞行学员飞成了空军王牌师飞行尖子。作为飞行员,该吃的苦都已经吃尽;作为军人,该得到的荣誉也已到手。此时,如果他不主动选择,没有人会强迫李浩离家几千里,改飞无人机。

5/22 即将达到战斗机最高飞行年限的李浩说:“我还想飞!”他递交了改飞无人机的报告。这就意味着,李浩要从东北转隶到东南,从“零”开始,继续飞翔。

6/22 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即将停飞,原以为可以朝夕相处的妻子张素娟很不理解,“他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他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

7/22 就算要继续飞行,李浩也完全可以选择退出现役,到民航谋一份收入可观、风险较小的工作。为什么一定要留在部队,而且还要南下几千里?

8/22 张素娟当时并不知道,2011年,国产某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即将列装部队,空军选调无人机飞行员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飞行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新质作战能力生成。

9/22 而李浩的选择,恰恰与改革同向,与强军同步。为取得妻子的支持,李浩描绘了一幅“南国养老图”,处处“暗示”:南方气候好,我到新单位干几年,就可以退休在南国水乡安家养老。不曾想,取得了妻子支持、南下一年多之后,李浩再次移防,来到齐鲁大地。

10/22 又过了一年,2014年3月,李浩所在部队挺进天山脚下。几个月后,为完善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建设,李浩和他的战友们进驻更加偏远大漠戈壁深处——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

11/22 不到5年时间,4次转隶,一次比一次偏远,一次比一次艰苦。最后一次转隶,因为新组建部队条件有限,李浩住进了没有卫生间的小平房,一床一桌一椅,就是全部家当。

12/22 基地某区副司令员李欣回忆说,当时怕李浩想不通,专门给他打电话想做做思想工作。没想到李浩二话不说:“让我去哪儿就去哪儿!”

13/22 不同于民用小型的遥控玩具,军用大型无人机,具有复杂的操纵系统和火控系统,可以执行超远距离的侦察、打击和毁伤评估任务,是现代战争中的新型作战力量,也必将带来未来战争形态的变革。

14/22 无人机于上世纪初叶登上军事舞台,已历经百年发展。美国无人机已在多场局部战争和定点清除行动中,展示出高度的成熟可靠,并在作战理论和样式上取得突破。而我国,无人机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新型装备刚刚列装,训练缺教材、缺标准、缺人才。

15/22 世界无人机的发展态势,李浩和战友们都了然于心。他们,成为中国军用无人机体系建设中真正的探路者。

16/22 人在地上,飞机在空中。以前是人机合一感知具体,现在是人机分离靠数据还原场景。以前在天上操纵舵杆,现在在地上操纵键盘。回想起改装之初,李浩笑着说出一句当下的流行语:“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17/22 对专业知识和工作原理,李浩选择了强化记忆,一遍不行十遍,十遍不行几十遍。徒弟陈永超回忆说,基本上没见李浩在半夜12点前睡过觉,只看到他烟越抽越多,书越翻越破。

18/22 李浩说:“反正也睡不着,不如一个一个琢磨问题。”为保持旺盛的体力,李浩坚持跟小伙子们万米长跑,通过体能训练来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19/22 无人机是一个作战系统,需要指挥、飞行、情报、通信等多个部门的合作,才能遂行作战任务,李浩把钻研范围拓展到各个领域。30年的飞行经验,熟悉的空中态势感知能力,加上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帮助他把每一个数字都“翻译”成实景。

20/22 用时两年多,李浩硬生生地探出一条改装之路,将无人机飞行员的人才培养带上了快车道。全军又一批无人机飞行员选拔之后,李浩成为“李老师”,带领几位徒弟,用时三个月就完成了改装,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

21/22 徒弟应侠说,操控席上用哪个手指按哪个键,用多大力度按,李浩都反复测试,进而固化成细则,写进了教材规范。

22/22 在不断前行中,李浩成功从战斗机飞行员转型成为无人机飞行员,他总结的无人机“8字飞行法”,有效解决了二次攻击的时间和航程。他主导突破了无人机操控和作战使用等多项重大技术问题,有效提升我军无人机使用效能。他编写的《无人机训练条令》,已经下发部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