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历史一刻:两岸三地中国人“保钓”活动实录

1/37 保钓运动始于1970年,是由两岸及海外华人为了回应钓鱼岛问题而发起的一系列民间运动。其活动包括游行示威和登船出海到钓鱼岛海域等方式。保钓运动在日本引起不满,在台湾、香港及中国大陆三地亦未得到官方支持。

2/37 华人的保钓活动受到民间和官方等多方支持。

3/37 中国民间多次自发组织和开展了保钓行动。自1971年在纽约华人中兴起,延续至1972年,一直都是全球华人的大活动,高潮时达到200余个。中国大陆部分高校学生也多次在校内发起过目的不一的保钓行动 。

4/37 图为香港保钓人士。1971年1月29日,二千多位中国大陆及台湾留美学生在联合国总部外面示威,高呼“保卫钓鱼台”。两周后,香港教师、学生组成“香港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发动学生上街示威,指控美日勾结。

5/37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北小岛设置了一个高5米、重210公斤的铝合金灯塔。该团体最早曾于1978年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第一座灯塔,1988年再次重建,后来在风暴中毁坏。

6/37 1996年10月17日,“日本青年社”头目Toyohisa Eto向媒体展示建设在钓鱼岛群岛上的灯塔。“日本青年社”盘算,如果灯塔得到承认,并登载到航海和灯塔表上,国际上就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

7/37 1996年9月6日,东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装卸物资。

8/37 1996年9月15日,香港1万多名市民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在钓鱼岛设置灯塔。

9/37 1996年9月15日,香港1万多名市民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在钓鱼岛设置灯塔。

10/37 为拆除日本右翼设立的灯塔。1996年9月22日,陈毓祥率领17位保钓勇士,租用2800吨的货轮“保钓”号自香港出发,数百名香港市民自发在岸边为“保钓”号助威、送行。陈毓祥1950年生于广东潮阳,获香港大学学士及香港中文大学硕士。上世纪70年代,陈毓祥投身于保钓运动,是香港保钓运动的领袖人物。

11/37 1996年9月23日,香港与台湾的保钓船在钓鱼岛海域遭遇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船围追堵截。

12/37 “保钓”号从香港出发后,沿途遇到大风浪,又多次遭日本军舰与战机拦截,逆境下,仍不屈不挠于9月26日进入钓鱼岛海域,迫近到离钓鱼岛2海里。由于风急浪大,取消原订用橡皮冲锋艇抢滩登陆的计划。然而船上17名保钓志士士气高昂,决定由陈毓祥率领五位突击队员游泳登岛,宣示中国主权。

13/37 上午9时25分,陈毓祥以身作则,率领五位突击队员穿上救生衣,并系上与保钓号连结的绳索,跃身入钓鱼台海域游泳。陈毓祥(图中下)入水时遭遇大浪,又有日本直升机在上方盘旋制造漩涡,入水不久后即告淹没。

14/37 船上人员见状抢救,陈毓祥(图中下)被救回船上时,已口吐白沫,面色发黑,全身发白,经人工呼吸急救,仍昏迷不醒,至下午1时5分逝世,时年45岁。另一遇溺的是只有25岁的突击队员,抢救后经已脱险。

15/37 1996年9月27日,陈毓祥遗体运回香港,妻子刘舜卿及家属朋友三十多人在机场迎接,新华社香港分社特别致送五星红旗作盖棺之用。

16/37 1996年10月6日,香港保钓英雄陈毓祥出殡,灵柩上覆盖着五星红旗,妻子刘舜卿手捧丈夫遗像,欲哭无泪。1996年9月22日,陈毓祥等保钓联盟17位勇士乘前往钓鱼岛,准备在钓鱼岛登陆,拆除日本右翼设立的灯塔及日本国旗等标志。9月26日,陈毓祥跃身入海游向钓鱼岛,因脚部被绳索缠绕,溺水不幸牺牲。

17/37 陈毓祥遇难后,全球华人悲恸,两岸三地的爱国志士纷纷举行集会,追悼陈毓祥的壮举。1996年9月29日,五万多名香港市民齐集在维多利亚公园,参加由六大保钓团体联合举办的烛光集会,追悼在钓鱼台海域逝世的陈毓祥。

18/37 香港民众在集会上哀悼陈毓祥。

19/37 1996年9月30日,台湾保钓团体在日本在台协会门前示威,追悼不幸遇难的陈毓祥。

20/37 在“保钓”大目标上,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互相支援,默契配合,把海内外中国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前赴后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1/37 陈毓祥的牺牲,激起更多的热血儿女参加保钓行动。1996年10月6日晚9时,近百名港澳保钓人士,分乘十六艘渔船于基隆万里港率先启航。三个小时后,170多名台湾保钓人士乘坐的十五艘渔船则由基隆深澳港出发。10月7日凌晨,保钓船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数十艘军舰短兵相接。

22/37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23/37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24/37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25/37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26/37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27/37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28/37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29/37 保钓运动始于1970年,是由两岸及海外华人为了回应钓鱼岛问题而发起的一系列民间运动。其活动包括游行示威和登船出海到钓鱼岛海域等方式。

30/37 2004年3月24日上午6时26分,7名中国民间保钓志愿者成功登上了钓鱼岛。这7人是冯锦华、张立昆、尹东明、胡显峰、王喜强、方卫强、殷敏洪。他们是在23日凌晨1时乘坐一艘100吨的渔船从浙江乐清市黄华港迎着6级风浪出海的。

31/37 2010年9月13日,台北县野柳港,台湾中华保钓协会联合香港与澳门的保钓人士驾驶“感恩99号”渔船驶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台湾“海巡局”表示将依法保护民众海上活动安全,海巡艇在一定距离内护卫,必要时随时驰援。

32/37 2010年9月13日,台北县野柳港,台湾中华保钓协会联合香港与澳门的保钓人士驾驶“感恩99号”渔船驶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台湾“海巡局”表示将依法保护民众海上活动安全,海巡艇在一定距离内护卫,必要时随时驰援。

33/37 2010年9月13日,台北县野柳港,台湾中华保钓协会联合香港与澳门的保钓人士驾驶“感恩99号”渔船驶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台湾“海巡局”表示将依法保护民众海上活动安全,海巡艇在一定距离内护卫,必要时随时驰援。

34/37 2010年9月13日,台北县野柳港,台湾中华保钓协会联合香港与澳门的保钓人士驾驶“感恩99号”渔船驶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台湾“海巡局”表示将依法保护民众海上活动安全,海巡艇在一定距离内护卫,必要时随时驰援。

35/37 2008年6月16日台湾的保钓人士乘渔船前往钓鱼岛。

36/37 2010年9月13日,台北县野柳港,台湾中华保钓协会联合香港与澳门的保钓人士驾驶“感恩99号”渔船驶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台湾“海巡局”表示将依法保护民众海上活动安全,海巡艇在一定距离内护卫,必要时随时驰援。

37/37 2010年9月13日,台北县野柳港,台湾中华保钓协会联合香港与澳门的保钓人士驾驶“感恩99号”渔船驶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台湾“海巡局”表示将依法保护民众海上活动安全,海巡艇在一定距离内护卫,必要时随时驰援。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