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万里凝云空有泪:刘少奇的凄凉结局

1/35 刘少奇病得越来越重,大夫护士也不敢好好看,每次看病前都要开一阵批斗会,一边检查病情一边大骂“中国的赫鲁晓夫”,有的用听诊器狠狠敲打,有的用注射器使劲乱捅,还把他服用多年的维生素和治糖尿病的药也给停了,知道说什么也没用,刘少奇只能默默忍受着……

2/35 1968年7月,刘少奇突然发起高烧,医生过来用常用药敷衍一下就走了。第二天,他的病转成肺炎,引起多种并发症,随时有死亡的危险。上面得知后,立即派医护人员来抢救,防止刘少奇死掉。

3/35 为维持刘少奇的生命,医生提出实行监护,住院治疗,被看守人员拒绝;医生请求撕掉卧室内挂满的标语口号,使病人少受精神刺激,也被拒绝。刘少奇虽然没瘫痪,也只能躺在床上无力起身,没人给他换洗衣服,没有扶他起床大小便。

4/35 残忍的折磨,使刘少奇植物神经紊乱,他不能正常下咽食物,只好靠鼻饲维持快枯竭的生命,疾病和窒息的难忍,常使他紧紧攥着拳头,或伸开十指乱抓、乱撕,一旦抓住东西就死死不放,医护人员实在不忍目睹他难受的情景,就把两个硬塑料瓶让他捏在手里……

5/35 刘少奇在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心脏停止了跳动。

6/35 他被中共中央十二中全会定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而且是在他70岁生日,即1968年11月24日这一天通知他的(十二中全会闭幕日期)。

7/35 从此,刘少奇沉默了,他一句话也不说,哪怕是治病和生活用语也一句不说,他用无言表示坚决的抗议。周恩来动员北京医院的两个护士专护刘少奇,仍没改变他的沉默,他知道自己快坚持不住了,活着看到改变命运不太可能。

8/35 1969年10月17日,依据林彪的“一号手令”,随时都可能死亡的刘少奇被专机送往河南开封。晚7点多钟,光着身子的刘少奇--他原来的衣服烂了,没有人补,脏了没有人换,干脆给扔了--被人用粉红色的缎子被一裹,再蒙上一条白床单,放在担架上,送上了飞机。

9/35 晚9时许,飞机降落在开封机场,接受“紧急任务”的医护人员马上爬上舷梯,走到后舱,看见担架上躺着一个白发老人。走近一看,面容非常熟悉:这不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吗?医护人员怔住了……

10/35 刘少奇的担架被抬下飞机,放到救护车上,救护车在漆黑的夜路上驶向市区,但不是去医院,而是去市人委大院里的一个由重兵把守着的独特小院。从这夜开始,小院内外,如临大敌,戒备极严,事先被告知执行紧急任务的医护人员从此失去“自由”。

11/35 11月8日,专案组下令:凡北京陪同来的人,立即撤回北京,一个人也不准留。北京带来的药也不准用,临走之前,专案组的人还特意去火化场看了看,然后,向当地负责人训话说:“要激发对刘少奇的仇恨,保留活证据。”

12/35 6时47分,值班医生和护士赶到现场。8时47分,“抢救”小组人员到达现场……此时刘少奇已被转移到地下室里,厚厚的铁门上了锁。刘少奇的老卫士长李太和闻讯后火速从北京赶往开封,直奔老首长身旁,只见刘少奇躺在地下室地板上,身上盖着一个白床单。

13/35 李太和偷偷抹去夺眶而出的眼泪,蹲下身去,给刘少奇剪去一尺长的白发,刮去长而稀疏的胡子,又找一身普通的衣服给他穿上,然后就被人支开了。15日深夜12点,六七个人把头部面部全都用白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刘少奇拖到一辆吉普车上,开向开封市东郊的火化场。

14/35 火化场已得到通知,将要火化一个烈性传染病患者,工作人员忙着喷洒消毒剂。20多个军人在火化场外实行戒严。吉普车到达后,刘少奇的遗体被匆忙地送进了火化炉。与此同时,他生前在开封的遗物也付之一炬,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有一张骨灰寄存证。

15/35 留下的,只有一张骨灰寄存证:骨灰编号:一二三 申请寄存人姓名:刘源 现住址:××××部队 与亡人关系:父子 死亡人姓名:刘卫黄 年龄:七十一 性别:男 职业:无业 死因:病死

16/35 这就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之死。

17/35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审查和解决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18/35 5月17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低垂,气氛肃穆。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一万多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刘少奇追悼大会。刘少奇生前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他去世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大海里。

19/35 刘少奇治丧委员会和他的亲属尊重他的遗愿。中共中央书记处将散撒骨灰的任务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执行。

20/35 5月19日上午,刘少奇的骨灰在治丧委员会代表和刘少奇家属子女的护送下,由北京乘专机运抵青岛军港。

21/35 众多的人民群众和解放军官兵聚集在青岛码头,为这位一代伟人作最后的送行。

22/35 中午,执行散撒仪式的5艘海军军舰在绵绵细雨中编队驶向黄海海域。午后1时许,在哀乐和21响礼炮声中,刘少奇的骨灰撒向了浩瀚无边、滔滔不息的大海。

23/35 文革中被批斗的刘少奇。

24/35 刘少奇最后照片。

25/35 刘少奇的追悼大会。

26/35 图为1980年5月19日,王光美等人在海军首长和省市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走向大海。

27/35 图为在101军舰上,王光美和子女们以及全体送葬人员肃立默哀,向刘少奇骨灰告别。

28/35 图为王光美不舍刘少奇骨灰。

29/35 图为王光美不舍刘少奇骨灰。

30/35 图为王光美、刘源等向刘少奇骨灰鞠躬。

31/35 图为王光美、刘源将骨灰撒向大海。

32/35 图为王光美、刘源等人赴河南迎取刘少奇骨灰。

33/35 图为安放刘少奇骨灰的灵车开往机场。

34/35 图为首都群众自发上街向灵车致哀。

35/35 图为王光美和刘少奇的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