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生物鮟鱇鱼两性关系怪异:雄鱼性寄生雌鱼
1/12 一条雌性的短髭树须鱼。在这条雌鱼腹部后侧的并不是鱼鳍,而是一条微小的雄性个体,两条鱼已经永久融合在了一起。如果不是被捕捞上来,这条雄鱼的后半生估计都将这样度过:从雌鱼的血液中汲取营养,在需要的时候为雌鱼提供精子。
2/12 一条雌性的Chaenophryne quasiramifera。从浅海到海底深渊,生存着超过300种极其多样的鮟鱇鱼。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能利用诱饵来捕食猎物。所谓“诱饵”,其实是一支由背鳍特化而来的、会发光的“钓竿”。
3/12 一条雌性的大洋长鳍角鮟鱇。在160个深海鮟鱇鱼种类中,只有大约25种具有前述的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的行为,即性寄生。在这些种类中,雄鱼体型微小,没有雌鱼所具有的巨大下颚和标志性的钓竿,看起来就像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4/12 一条雌性的邵氏蟾蜍角鮟鱇(学名:Bufoceratias shaoi)。雄鱼依附在雌鱼身上。据进化生物学家称,深海中寻找配偶如此艰难,以至于雄鱼只有1%的几率能最终寻找到雌鱼,其余的就只能孤独终老。
5/12 一条雌性的棘头光棒鮟鱇(学名:Photocorynus spiniceps),可以看到雄鱼依附在雌鱼背上。
6/12 一条雌性的Thaumatichthys binghami。不过,这些雄鱼也没有放弃,它们具有动物界中相对头部比例最大的鼻孔。灵敏的嗅觉加上发达的眼睛,都能帮助雄鱼寻找配偶。与此同时,雌鱼也会散发出物种特异性的外激素。雄鱼的眼睛就能分辨雌鱼是否是同一物种。
7/12 一条雌性的独树须鱼。对于一些鮟鱇鱼来说,雄鱼确定雌鱼是同一物种的过程快了很多。这些雌鱼具有能发出蓝色光的钓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深海中有大约90%的物种都具有类似的生物发光机制。这些钓竿不仅是生物发光器官,而且是物种特异性的。
8/12 一条雌性的Melanocetus eustales。在160种深海鮟鱇鱼中,每种鱼都具有特异性的鳍条形态、色素模式,甚至是闪光模式。有了这些分别,雄鱼才能确定找到的是同一物种的雌鱼。
9/12 一条雌性的阿氏鞭冠鮟鱇。一旦雄鱼足够靠近,它就会咬住雌鱼,通常是在腹部位置,而且随时间推移二者的组织会逐渐融合在一起。雄鱼的眼睛和鳍最终萎缩掉,完全依赖雌鱼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为生,同时以自己的鳃进行呼吸,而且最重要的是,为雌鱼提供精子。
10/12 雌性多须树须鱼。雄鱼和雌鱼之间建立起一种荷尔蒙联系,依靠共享荷尔蒙信息,卵和精子的成熟很可能是同步的。一旦卵细胞成熟,雄鱼也准备好,则雌鱼就开始排卵。雌鱼的卵排在一个凝胶状的护套中,能够达到9米多长。这个护套就像海绵一样,能吸收周围的水—雄鱼会将精子排到水中。
11/12 一种树须鱼属鱼类的雄鱼头部特写,显示出其明显变大的鼻孔。交配过程发生在海面以下数公里的深处,那里的浮游生物极为稀少,很不利于幼鱼生存。因此这团凝胶物质会缓慢地漂浮到海面,在那里鱼卵孵化,幼鱼成长,并最终再迁移到深海。这些种类的雌鱼能活大约30年
12/12 这种两性间体型的差异被称为“两性异形”。有研究指出,体型越大的雄性在求偶的过程中具有越大的优势,从而有更高的概率将自己的基因传下去。但是在深海中,雄性鮟鱇鱼不需要为了配偶而打斗,它能找到一条雌鱼就已经足够幸运。许多鱼演化出了多种适于捕食较大猎物的特征。(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