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沂蒙蝶变的“三新”密码

1/13 这是10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山东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寨里社区。“小山口,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西棋盘,乱石窝,缺粮缺水缺老婆”“崔家沟,崔家沟,吃水贵如油”……曾经“四塞之固,舟车不通”的沂蒙山区,既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也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八百里沂蒙山区以新模式“摘穷帽”、新手段“拔穷根”、新精神“移穷志”,攻克了扶贫路上一座座“孟良崮”,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沂蒙样板”的华章。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2/13 山东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寨里社区居民在草莓大棚内劳作(10月9日摄)。这里是由扶贫资金投资建设的草莓种植基地,也是山东临沂“四权分置”扶贫新模式的“试验田”。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3/13 山东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寨里社区居民王培义老人在给家中的院子里蔬菜浇水(10月9日摄)。得益“四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今年89岁的贫困户王培义已连续3年收到草莓大棚效益分红。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4/13 在山东蒙阴县云梦湖生态区东汶社区的农村幸福院养老院的医务室,医生为老人测量血压(10月11日摄)。2016年,东汶社区将原来的村两委大院扩建为农村幸福院养老院,委派专人负责老人们的一日三餐。同时按照“子女交纳、集体补助、社会捐赠、财政奖励”的模式设立孝心养老基金,每月定时发给贫困老人。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5/13 在山东蒙阴县云梦湖生态区东汶社区的农村幸福院养老院,两位老人在院子里下棋(10月11日摄)。2016年,东汶社区将原来的村两委大院扩建为农村幸福院养老院,委派专人负责老人们的一日三餐。同时按照“子女交纳、集体补助、社会捐赠、财政奖励”的模式设立孝心养老基金,每月定时发给贫困老人。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6/13 曾经的山东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所在地(8月22日摄)。崔家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贫困村中的贫困村”。2016年3月,崔家沟村在中央异地搬迁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了整体搬迁,1600多口人搬到了镇驻地。从此,昔日的“光棍村”,一跃进入朱田镇富裕村行列。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7/13 拼版照片(8月22日摄):上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山东费县朱田镇崔家沟社区;下图为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朱田镇崔家沟社区的居民楼。崔家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贫困村中的贫困村”。2016年3月,崔家沟村在中央异地搬迁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了整体搬迁,1600多口人搬到了镇驻地。从此,昔日的“光棍村”,一跃进入朱田镇富裕村行列。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8/13 在山东费县朱田镇崔家沟社区,当地村民在卫生室就诊(8月22日摄)。崔家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贫困村中的贫困村”。2016年3月,崔家沟村在中央异地搬迁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了整体搬迁,1600多口人搬到了镇驻地。从此,昔日的“光棍村”,一跃进入朱田镇富裕村行列。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9/13 拼版照片(8月22日摄):上图在山东费县朱田镇崔家沟社区的居家灵活就业培训中心,当地村民在缝制手工饰品;下图当地村民缝制的手工饰品和布鞋(8月22日摄)。崔家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贫困村中的贫困村”。2016年3月,崔家沟村在中央异地搬迁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了整体搬迁,1600多口人搬到了镇驻地。从此,昔日的“光棍村”,一跃进入朱田镇富裕村行列。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10/13 这是10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山东兰陵县金岭镇压油沟风景区。2016年,当地政府引进民间资本,建成占地5000亩的压油沟风景区,走上了一条龙头企业带动、文农旅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11/13 夏永春与妻子用手机查看订单(10月10日摄)。贫困户夏永春两口子靠着地道乡土手艺,在山东兰陵县金岭镇压油沟风景区里开了一家农家特色咸菜坊,年收入一下蹿升到七八万元。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12/13 这是10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山东沂水县桃棵子村。桃棵子村不仅迅速摆脱贫穷,更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13/13 在山东兰陵县矿坑镇朱柳屯村的扶贫车间,贫困户范加诚操作缝纫机加工布料(10月10日摄)。今年29岁的范加诚八年前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时被因意外造成高位截瘫。2016年,5万元扶贫贷款为范加诚扶贫车间建设送来“及时雨”。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有了宽敞明亮的加工车间和8台崭新的缝纫机。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