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一个都不能少:村里的早教——奶奶们是最重要的学生

1/17 在秦巴山区深处的陕西洋县海莲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90%的孩子都是奶奶带。去年,村里成立了一座养育中心,曾在村里办过幼儿园的胡晓珂负责管理养育中心的一切。在这里,大人必须全程陪同孩子,某种程度上,奶奶们才是这里最重要的学生。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如何鼓励孩子,这些城里中产家庭提倡的教育方式成了村里奶奶们学习的重要课题。摄影|董德

2/17 养育中心坐落在村子的国道旁边,面积60平方米。每个养育中心的硬件配套和城里孩子常去的儿童乐园相似,内有滑梯、海洋球、积木、绘本等。不同之处在于,养育中心关注的第一主角是成人:每个带孩子前来的大人都要登记身份以及逗留时间,他们能轻松找到最适合孩子看的书,每本书上都标注有最适合阅读的年龄。此外,大人们还可以把中心里的绘本和玩具借回家。

3/17 胡晓珂在指导家长如何与幼儿进行互动。“中心11个在册的孩子,只有2个是妈妈带着来。”孩子平时谁带,胡晓珂一眼就能看出来,“太明显了!妈妈带的活泼,好教。奶奶带的一般都不爱说话,木讷。”

4/17 刘彦彦带着孙子姚俊旭参加养育中心的活动。刘彦彦今年56岁,儿子儿媳和爱人都在外面打工,只有她一个人留下来照顾孙子。“孩子和经济,总是矛盾的。”胡晓珂在养育中心目睹了不少“两难的选择”,很多年轻妈妈在选择中“败下阵来”,“那我们就教奶奶带娃,让妈妈安心。”

5/17 刘莉带着双胞胎儿子在养育中心参加活动。刘莉曾在北京打了十年工,怀孕后回到老家专职照顾孩子。现在,刘莉的爱人在江苏打工,公公在村上种地,平日里她和婆婆俩人照顾孩子。在外面闯荡过的刘莉和老人的教育观念不尽相同,此前也闹过矛盾。去年,她和婆婆一起报名参加了养育中心,“最大的收获就是这里会教育家长和孩子都要学会分享。”

6/17 在养育中心,每周一到每周五都会有各种课程。其中,周三会专门从外面请养育师,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些箱子里装的就是每个家庭的辅导资料。

7/17 参加养育中心的活动是免费的,但这里还是有不少规章制度来约束家长,比如给家长打分,到月底进行考核,用实物奖励最积极的家长。“这是为了防止很多家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胡晓珂说。

8/17 养育中心暂时都由胡晓珂一个人来管理。胡晓珂曾经在江苏做过一段时间幼儿园,那时,她和老公两人每天最多能挣两千元。而“养育未来”是公益项目,在这里,胡晓珂每月的底薪只有一千元。

9/17 12点30分,家长孩子们都离开后,胡晓珂蹲在门口收拾鞋套。虽然是在农村,但所有人员进入养育中心都要穿鞋套,保持室内卫生。

10/17 中午下班后,胡晓珂还在打电话,她准备去拜访一些还没有到过养育中心的村民,希望能说服他们带着孩子来这里。

11/17 胡晓珂在村上的小卖铺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准备拜访的时候送过去。当地不少年长的爷爷奶奶并不理解养育中心的作用,胡晓珂也吃过闭门羹,送一些实用的日用品,便于沟通。

12/17 胡晓珂和王亚灿的奶奶聊天。王亚灿的爸爸妈妈都在深圳打工,平时就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此前就听过养育中心,但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收不收费,听了胡晓珂的介绍,他们很想快点加入进去。

13/17 忙碌了一天的胡晓珂终于回到家中。其实胡晓珂能成为养育师,纯属偶然。养育中心开业前,原定的人选突然改变主意,出去打工了。村支书急得不行,胡晓珂毛遂自荐。她十多年前就在村里办过幼儿园,村支书当然同意了。

14/17 这是胡晓珂在家里办幼儿园时留下的印记。当时胡晓珂的儿子2岁,一个选择自然而然地摆在了她的面前:留在家里继续带娃?还是回兰州继续做打字员?“出去打工舍不得,又担心爷爷奶奶带不好。”万般权衡,胡晓珂决定自己在家里办个幼儿园,这样既能照顾儿子,也能有些收入。

15/17 胡晓珂儿子的奖状贴满了墙。后来儿子长大了,考上了西安的军校,胡晓珂就停办了幼儿园,去江苏省打工。因为身体不好,胡晓珂又回到老家,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结果养育中心这边缺人,胡晓珂就又忙碌了起来。作为过来人,她心里清楚,陪在孩子身边有多重要。

16/17 胡晓珂的丈夫黎跃斌在县里做工程,现在家里的经济来源基本就靠他一个人。胡晓珂内心特别感谢丈夫一直以来的支持,黎跃斌觉得:“家里不指望她创造收入,她自己好就好,身体好就行。”

17/17 4月11日,由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支持的“养育未来”项目宣布在洋县的临县——宁陕县全面落地,胡晓珂受邀参加发布会。发布会在一户农家院举行,路上经过一座吊桥,胡晓珂拿手机记录这次经历。到2019年,宁陕全县将建起20个养育中心,加上家访和家长小组活动,覆盖全县80个村庄所有0-3岁的婴幼儿。“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变化,这是我每天上班最大的快乐和动力。”胡晓珂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