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留守儿童的寒假
1/21 寒假,我再次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采访。相比于7年前,这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修了路、通了电,村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学校也建起了教学楼,但彻底告别贫困还需要时间。凉山州辖17个县市中有1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这里海拔高、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当很多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在享受假期时,凉山地区的孩子却在放羊、看娃、捡柴,早早肩负起生活的重量。凉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脱贫攻坚考察的第一站,他说:“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摄影:Stamlee
2/21 金阳县依达乡一所小学里,孩子们正在做放寒假前的大扫除。很多孩子不愿意离开学校,哪怕是短暂的寒假。学校有老师、有同学、有明亮的教室、有温暖的宿舍,还有“免费午餐”;回到家很难见到爸爸妈妈,还要做繁重的家务劳动。
3/21 一放寒假,对于阿甲兄弟俩来说,就是放羊生活的开始。通往昭觉县博洛乡山顶的公路贴着悬崖边盘旋而上,这条路只修了一半,到了后半段已完全是土路。这里的山到处都是滑坡路段。阿甲兄弟俩追着羊,满山跑。从天亮一直到天黑。他们两人,哥哥12岁,弟弟10岁,都在上小学。
4/21 羊走远了,哥哥阿甲沿着斜坡抄近路去赶羊。为了尽快赶上哥哥,弟弟选择了一条接近90度的泥石流滑坡道穿行,他脚下的石子一直在向山下撒落。他慢慢地蹲下,再趴下来,向前爬行,最后被卡在中间,上下都难。
5/21 这一幕看得我心惊肉跳。我赶紧卸下摄影包,从另一边去接应他。最终我是趴在地上、倒挂着把他拖上来的。
6/21 那天,我在山顶上,一直等到夕阳西下,看着阿甲兄弟俩赶着羊群走上回家的小道,才放心离开。记得此前我给他们每人两个苹果,他俩小心翼翼塞进很小的口袋里。“为什么不吃啊?”“回家给妹妹吃!”他们还有两个妹妹,一个一年级,另一个更小,大妹妹在照看小妹妹。
7/21 8岁的阿秋夏带着弟弟来赶集,捡大人们扔在山坡上的酒瓶,一个可以卖三角钱。彝族成年男人都喜欢喝酒。
8/21 一个多小时,阿秋夏的小背篓就装满了10个瓶子,她牵着弟弟的手,再走一公里送去乡里的收购站。
9/21 本来,过了这座吊桥就可以到乡里了,但桥晃得太厉害了,阿秋夏和弟弟尝试了几次,又退了回来,他俩都有些害怕。
10/21 最后,他俩选择了从桥下的小溪趟过去。10个瓶子,换了3元钱。然后,再回集市上去捡。
11/21 阿格子王今年7岁,家住布拖县,他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出生的那年,父亲就死了,母亲之后很快也不知去向。
12/21 阿格子王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见过大哥阿格拉鬼。阿格拉鬼2000年出生,初中刚毕业就跟着村里人外出去打工,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快放寒假了,二哥和姐姐马上就到家。这天,阿格子王特别高兴,很早就开始烧火做饭了。
13/21 阿格子王兄妹四人靠爷爷奶奶拉扯长大。爷爷赤黑此甲担任村小组长的职务,每月有550元的生活补助,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然而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干农活越来越力不从心。
14/21 2017年,他们向县里申请孤儿补助,但因为阿格子王的母亲只是不知去向,而没有死亡证明,申请也就没了下文。
15/21 在凉山彝族地区,大部分家庭都有几个孩子。在家里,再小的孩子也要负担一部分家中的体力活。行走在凉山的山道上,我看见太多这样的画面。
16/21 13岁的小男生阿央,跟着妈妈进城买猪仔,妈妈说带回去让他负责养大,这个钱,将是他明年一年上学的生活费。
17/21 牲畜交易场里,11岁的卓林牵着家里的小马来售卖。小马被买家牵走,卓林"哇"的一声哭了。小马,是她一把草一把草喂大的。过年了,家里要用钱,她不得不忍痛将它卖掉。
18/21 在去美姑县的马路边,一个奶奶正在责骂一个女孩,女孩在哭。她叫尔古,四年级的学生。父母在深圳打工,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家了。本来说好彝族新年要回来的,结果也没有回来。一放假,她就和同村的另外两个同学密谋着去深圳找爸爸妈妈。尔古向亲戚借路费钱,这消息不到半天就传到了奶奶和姐姐们那儿。于是, 她们刚走到山外的马路边,还没搭上车就被拦截下来。
19/21 布拖县的二五村,9岁的求莫(右),明显要比我们在城里见到的同龄孩子矮小很多。一放假,她就要全天照顾3岁的弟弟。虽然,她也很想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
20/21 8岁的曲比和弟弟,每天都要去田里捡柴禾或者稻草。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爷爷告诉他俩,去山上捡柴一个月可以给家里省下80元块钱电费。
21/21 一个小女孩背着一大捆稻草行走在山间,这是我在凉山最常见的画面。闭塞的交通、糟糕的卫生环境、稀缺的教育资源、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让凉山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我期待凉山地区贫困县早日脱贫,让大凉山的孩子早日拥有温暖、健康、快乐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