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苗寨打工青年返乡创业记

1/16 三年前,当唐卫明和妻子张格当决定结束在广东13年的打工生涯,回到位于贵州黔东南的故乡养猪创业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那时候他们打工每年能赚两万多块钱,这对于平均每户每年收入几千块钱的苗寨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可是,父母年事已高,四个孩子也要回老家上学,他们最终决定冒险。未来一切都是未知数。摄影:马萌波

2/16 这里就是唐卫明和张格当的老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镇反排村。反排村辖2个自然寨共10个村民小组,共有413户,全是苗族,截至2017年有16户47人未脱贫。唐卫明家是村里建卡贫困户之一。

3/16 在反排村的大山里,有一长排蓝房子,这里是唐卫明创办的黑毛猪养殖场。养殖场是村里7个养殖场之一,共有生猪30头。

4/16 唐卫明今年37岁,他和妻子从2002年开始,先后到过广东东莞、广州、潮州、茂名等地打工。刚出去打工时,一个月就几百块钱。2008年后,两口子省吃俭用,每年能赚2万元。2013年和2014年能赚更多。尽管如此,维持一个8口之家,绝非易事。

5/16 2015年,唐卫明和妻子回到反排村,依靠在外打工的积蓄和向亲友借钱,干起了在当地肉质较为热销的黑毛猪养殖。2015年到2017年间,唐卫明共向亲友借了30多万元,并且得到当地农村商业银行贫困户三年无息贷款五万元。他下一步计划加入村级合作社。

6/16 养猪是个辛苦活。唐卫明每天打猪草、砍柴、切菜、准备稻谷糠、生火煮猪食、喂食、清洗猪圈,大部分活儿都是他一个人干。唐卫明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落下了病,身体有时会酸痛。他不敢上医院看病,担心会花很多钱,家里承担不起。过度操劳让他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有时早晨睡到9点钟还起不来床,这在农村是比较少见的。

7/16 唐卫明每天中午和下午六点给猪喂食,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喂养方式,煮食喂养,不使用饲料。张格当也尽量帮忙。两锅猪食,他们两口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煮熟、煮烂。

8/16 在创业最为艰难的2017年,唐卫明四个子女上学各种开销将近一万五,养猪场支出三万多。让他无奈的是,农村兴婚丧嫁娶随礼,他在各种酒席上随份子钱就花掉一万多。而这一年,家里的收入是两万刚出头。这天,唐卫明接到询问生猪出栏的电话,他们有6头猪在2018年开春就能出栏。

9/16 当地人偏爱食用黑毛猪肉,生猪出栏价格2016年每斤30元左右。但是2017年,就在唐卫明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时,台江县全县养殖黑毛猪规模增大,市场供需趋于平衡。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妻子张格当不赞同丈夫扩大养殖规模。

10/16 2017年9月,13岁的大女儿唐小意到台江县城上初中,每个月几百块钱的生活费让妻子张格当左右为难。两人商量后,张格当决定到村里新开的一家民宿酒店打工。这家民宿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行动项目”的项目之一。此后,张格当每个月都能拿到1900元的工资。

11/16 张格当又勤劳又能吃苦,养猪场忙不过来时,民宿酒店也能让她回家帮忙。近几年农家乐兴起,全村共有5家普通民宿、一家高档民宿。村里的快速发展让张格当倍感压力,她担心自己努力不够,赶不上其他人。

12/16 结束了两人的各自工作,唐卫明两口子回到家与四个孩子坐在电烤炉旁,有说有笑。这是一家难得的温馨时刻。

13/16 唐卫明对两个女儿管教甚严,希望她们有空就复习功课。而两个儿子因年纪小,享有看动画片的自由。

14/16 大女儿唐小意在县城中学就读尖子班,成绩在班里能排上前十名,家里张贴的各类奖状让父母引以为傲。她梦想能上大学,以后当个老师。早晨,唐小意给弟弟洗脸。只要放假,父母不在家时,唐小意都负责照顾弟弟妹妹。

15/16 这个八口之家第一次有这样的合影。妻子勤俭持家、大女儿学习成绩优异、父母的体谅让唐卫明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他希望养猪场能挣到钱、妻子不再劳累、孩子读好书上大学、父母老有所养,将来修新房、买新车。

16/16 反排村的扶贫工作正在进行中,由台江县政法委对口帮扶,驻村干部也是政法委派驻。上级政府部门对反排村进行四个村级支柱产业帮扶,黑毛猪养殖产业是其中之一。2017年村里整体收入约为7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反排村贫困人口脱贫,指日可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