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看这里!他才是货真价实的“葫芦爷爷”

1/17 李玉成,1956年5月生于山东聊城,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201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李玉成被选为东昌葫芦雕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17 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富贵。东昌葫芦雕刻工艺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聊城市,以东昌府区堂邑镇为中心分布,东昌自古就有用雕刻葫芦蓄养蝈蝈的风气。

3/17 在此情形下,带有当地特点的雕刻葫芦成为运河两岸重要的农家商贸产品。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传承严格按照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代代相沿不绝。

4/17 东昌雕刻葫芦用途广泛,既可作日常器具、祭祀用品,又可作工艺品、生活饰品,还可入药食用。其纹样题材广泛,多充满吉祥寓意,或为戏剧故事、神话传说等。葫芦雕刻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传统民间艺术、山东历史文化及运河文化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5/17 李玉成以务农为业,他的邻居是一位葫芦雕刻方面的大师,耳濡目染下,他被这门技艺深深吸引住了,从此拜师学艺,与葫芦雕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恩师李尚贤先生受祖父熏陶,创造了“范制葫芦”、“镂空雕刻葫芦”等雕刻技艺。

6/17 传统的葫芦雕刻技法主要以“刻”或“片”为主,但这些都只是在葫芦表面上做文章。东昌葫芦雕刻在技法上借鉴了雕刻工艺中的镂雕技法,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图为李玉成正在起稿。)

7/17 在雕刻技艺上,李玉成大胆创新,由单一的片花雕刻发展为烙花、雕刻、镂空等技术共存;色彩上,也从单一的黑色发展为双色和彩色;雕刻题材上,也独创出“苏三起解”、“梁山一百单八将”等人物。(图为李玉成正在烙花。)

8/17 除雕刻外,着色也是个细致复杂的步骤,不能潦草。李玉成表示,曾经油墨十分稀罕,他们就用麦秸烧成灰后,加上豆油搅拌均匀,涂抹在雕有图案的葫芦上代替油墨使用。这样的图案清晰逼真,能保持百年以上不褪色。

9/17 回忆起学艺的过往,李玉成印象最深的是那几年的夏天。由于条件艰苦,受到蚊虫叮咬就成了家常便饭,李玉成常把自己的双腿放在蛇皮袋中,虽避免了蚊虫的叮咬,但也常常导致自己大汗淋漓。(图为李玉成所用刻刀,其中一把已跟随他十余载。)

10/17 葫芦雕刻最难掌握的技法是“片花”。李玉成认为,葫芦表皮的薄厚和大小决定了片花的力度,这个力度很难掌握,需要有长年积累的手感和经验。

11/17 为了雕刻出更加逼真的图案,李玉成反复观察揣摩、细心收集样本,并把看到的各种葫芦图案素描下来,在葫芦上反复练习。五年时间里,他刻坏了五麻袋葫芦,终于熟练掌握了葫芦雕刻技法,成为当时葫芦雕刻领域的佼佼者。

12/17 在从事葫芦雕刻的四十多年里,他曾先后荣获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聊城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在几代民间艺人的坚守和传播下,东昌葫芦雕刻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13/17 在日常生活中,李玉成是一位慈祥的爷爷。为了减轻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的压力,他承担起了照顾孙女的任务。

14/17 李玉成的孙女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每当孙女放学回家,李玉成总要给她讲解葫芦上的戏曲故事,像“武松打虎”、“八仙人”的这样故事,小孙女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15/17 李玉成还是个很“潮”的爷爷,他平日里喜欢用手机看短视频,还在短视频软件上注册了账号,经常上传一些自己的生活日常与网友们分享。

16/17 除了用手机看短视频,李玉成平时也会用电脑查找一些葫芦雕刻的纹样,再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经常学习新的纹样用在雕刻当中。

17/17 对于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雕刻葫芦的出现,李玉成并不担心。在他眼里,手工雕刻的葫芦是艺术品,它的艺术价值是机器制造的产品所无法替代的,机器雕刻的葫芦,只能是工艺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