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以刀为笔雕绘玲珑 直而有节竹上开花

1/18 洪建华,安徽省徽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刻(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他16岁起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在继承了明、清时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发展。

2/18 竹雕也称竹刻,徽州竹雕是徽州传统雕刻艺术,盛行于明清,与砖雕、木雕、石雕并称“徽州四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进行雕刻。竹雕作品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常见的有屏风、烟灰盒、笔筒、餐具等。

3/18 与木雕不同,竹雕技法强调在原材料造型基础上进行巧做。竹子直而有节,其性坚韧,表皮硬而纤维光滑、内部软而纤维粗糙,既展现了丰富的纤维层次美,同时也提高了竹雕匠人们构思和雕刻的难度。传统常见的竹雕题材有书法墨迹、名胜古迹、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

4/18 一件竹雕作品的制作流程包括:勾线、整形打坯、修光铲底、粗雕打磨、细雕开脸、抛光打蜡。勾线,即勾勒线条,需将脑海中的设计稿誊于竹坯上,以便之后的雕刻。整形打坯则是将坯体进行粗加工,使之初步成型。

5/18 之后要对作品进行修光铲底。修光是修粗坯为光坯,将图案的设计要求比较细致地表现出来。修光工序包括平整、修整线条和光洁处理。铲底是将底子即画面的空白部分铲平。之后,在初具形态的作品上进行粗雕和打磨。雕刻的深浅立体感强,雕刻画面表现的生动活泼,在粗雕中就要隐现。

6/18 粗雕打磨后进入细雕刻画环节,即修整细节,使形象更加精细,具有动感。开脸又叫“开眼”,主要是刻画所雕人物或动物脸部、眼神的精微之处,有“画龙点睛”之用。最后抛光打蜡,使竹雕作品更加光滑整洁,利于收藏保存。一件精美的竹雕作品就此诞生。

7/18 徽州有句老话,“卖田卖地不卖手艺”。初中毕业后,洪建华也走上了学艺之路,那时他虽然跟着舅舅以学做木匠为生,幼时的竹雕梦却从未消退,他曾多次拜访竹雕工艺大师学艺,都因“现在竹雕市场不景气”被劝返,尽管如此他依然追求着心中的雕刻梦。

8/18 在学木匠期间,洪建华总喜欢去屯溪老街转转。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本《竹刻》,便狠心买了下来,回去后独自钻研。这本书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直以来,洪建华都心怀感恩,尊此书作者王世襄为自己的竹雕启蒙老师。

9/18 秉持着内心的雕刻梦,洪建华不愿成为木匠,多次拜师失败后,他决定自谋出路。他在镇上家具厂里做竹雕的时候认识了爱人张红云,雕刻车间出口外汇效益不好解散后,他和爱人商议,自己办个工作室,继续做雕刻。(图为洪建华作品《江山多娇》,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10/18 一开始,洪建华雕出的作品没有市场,后经人点拨,他将眼光瞄准了古玩,开始做仿古,熬了一年,打开了新局面,他的技艺在岁月中积累沉淀,夫妇二人的事业也越做越大,经年的努力后成立了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图为洪建华竹根雕作品《十八罗汉》,获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11/18 2006年,洪建华的竹雕作品《竹林七贤》笔筒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成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故宫收藏的第一件新人新作现代竹刻艺术品。这些年来,洪建华和夫人的作品屡获大奖,博物馆内的一面荣誉墙是对他们实力的最好说明。

12/18 除了用作品发声,洪建华也认识到传播对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徽州竹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洪建华夫妻投资建设了徽派雕刻博物馆。这是一个“前馆后厂”的展示馆,既有作品陈列,又有传习场所,建筑设计上采用徽派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

13/18 洪建华喜欢收藏各式雕刻作品,“那时候经常去垃圾堆里挑拣,遇到古老的、好的雕刻的碎砖、边角都捡回来,后来工作中也会留意收集,慢慢地就积累了这么多。”目前,博物馆内有其私人收藏的木雕、石雕、竹雕等珍品共626件。(图为博物馆藏品)

14/18 这幅《大美黄山》采用高浮雕镶嵌技艺,由黄山毛竹、小叶紫檀、金丝楠木等材质和多种刀法互相呼应而成,作品以真实事件为题,描述了民警张宁海搜救大学生不幸坠落悬崖的故事。洪建华认为,一个手艺人应有责任和担当,用艺术语言记录值得铭记的故事和感动。(图为作品《大美黄山》)

15/18 目前,洪建华已经带了六十多名徒弟,其中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9名。为了让竹雕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洪建华还经常到学校里讲课,或是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展示竹雕技艺。博物馆的后方便是一间研学教室,可容纳数百人,研学游客可在此体验竹雕。

16/18 洪建华介绍,公司正在研发文创产品,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共同推广,使竹雕产品的发展面越来越广、传播渠道越来越宽,他希望通过多种技艺的融合,让博物馆和传习所发展的更好,从而促进竹雕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图为洪建华结合多种工艺制作而成的外表上漆的漆器竹梳)

17/18 三年入门,十年有成,三十年才有了自己的感悟。洪建华的夫人经常说他,好东西不舍得吃,好衣服不舍得买,钱都花在雕刻上,却乐此不疲。洪建华认为,每个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创作印记,他也希望能为这个地方、这个时代留下点东西。

18/18 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新浪文化《文化拾物》官方账号,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