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千年保留的蒙古器乐 木管里震荡出的空灵之音

1/13 乔龙巴特·阿勒先,出生于新疆阿勒泰市汗特尕德乡,自幼受父亲和爷爷影响学习蒙古族技艺——吹绰尔、唱呼麦、演奏托布秀尔和马头琴等,是绰尔的第四代传人。2018年5月,乔龙巴特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绰尔的代表性传承人。

2/13 蒙古族绰尔是新疆蒙古族图瓦人的一种古老竖吹管乐器,它产生于秦汉时期,在《太平御览》、《乐府诗集》等传统典籍中均有记载,至盛唐时已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及新疆阿勒泰地区广泛流行开来。2008年6月,蒙古族绰尔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13 绰尔早期有两种形制,一种以芦苇制成,主要流行于蒙古族地区;另一种为木制,主要流行于中原汉族地区,清朝以后,基本以木制成。与其他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不同,蒙古族绰尔是唯一没有簧片和堵头、两边通透的木管吹奏乐器,吹管两头直径相同,长度一般为60厘米。

4/13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蒙古族绰尔共有38首传统演奏曲目,代表作有《卡纳斯河》、《鲜艳的花朵》等。额尔齐斯河畔,乔龙巴特吹奏了《欢乐的阿尔泰》、《额尔齐斯河的波浪》两首曲子,他用舌头抵住绰尔孔管中间,靠舌尖来控制气量,以喉咙的振颤发出和声,流淌出优美的旋律。

5/13 绰尔的演奏技巧十分独特,以喉音吹奏或与管音结合同时发音,在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时,吹奏者需双手持管,将管身竖置,两手食指、中指分别按住三个音孔,上端管口贴近下唇吹气发音,即可奏出十二度的五声音阶。绰尔的音色柔和优美、自然浑厚,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6/13 乔龙巴特说,因为空心的特点,对管子吹出来的气会穿膛而出,普通人很难掌握。吹绰尔最难的就是吹不响,最大特点是和声,能同时吹出两到三个音,一个音和另一个音同时出来,犹如山涧涌泉,堵都堵不住,这是绰尔最神奇的地方,三个孔、五个音,却能吹出天籁之音。

7/13 作为蒙古族绰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乔龙巴特不仅仅会吹奏,还能制作。乔龙巴特说:“绰尔的原材料是生长在阿尔泰山的一种草本植物——扎拿特,每年四五月份生长,到九月份长成。将扎拿特割下来两头截掉,取大约60厘米长的管子,在管子上打三个孔即成。”

8/13 扎拿特仅盛产于阿尔泰山,别的地方出产的都不能用。“曾经有学绰尔的音乐人,让我帮忙给寄点扎拿特种子过去,种子寄过去了,可是他们种出来的扎拿特要么是实心的,要么因为上了化肥长得特别高,或者管壁特别厚而用不成。”乔龙巴特坦言道。

9/13 绰尔是蒙古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的因素,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与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在自然环境中吹奏绰尔,就好像是灵魂里带出来的声音,乔龙巴特在忘我的意境中与自身心灵对话,流下了情不自禁的眼泪。

10/13 绰尔虽是民族传统艺术,但近些年来随着登台表演次数的增加,传统艺人也在磨合绰尔的现代表达方式,他们通过控制节奏和曲目的演唱时间,以及跟其他乐器的配合演出,来达到最佳表演效果。乔龙巴特说:“艺术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但是只有更多的观众认可了,才能走得更远!”

11/13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关注和学习绰尔。乔龙巴特说道:“有个清华大学的学生,跟着视频学了4年绰尔,但吹出来的都是气泡音,完全变了味。要学绰尔还是要来实地拜师学艺。视频可以记下曲谱,但是记不下音色,以及音色的转换。学生入这一行还是需要师傅来领进门。”

12/13 对于前来拜师的学生,乔龙巴特首先要了解对方的肺活量、心律等基本条件,之后会安排他们去喀纳斯的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会说话的。”现在,乔龙巴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学徒,他相信绰尔文化能在未来发展的更加繁荣。

13/13 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新浪文化《文化拾物》官方账号,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