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疫区日记:我和我的“战友”们

1/24 我叫陆永,持有执业医师执照,在武汉汉口医院从事病案信息管理和国际疾病分类工作。业余时间,我喜欢摄影,但拍的大多是风光。没想到,一场疫情把我推到了“战地”一线,昔日的同事,成了“战友”。近一个月里,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我还用相机纪录下了我和我的“战友”们的点点滴滴。摄影/陆永/cicphoto

2/24 1月23日上午10时起,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封城!我所在的武汉汉口医院是最早被列为全市定点医院之一,专门收治有发热症状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其他病区的病人分流转诊到别的医院。这些天的场景,我永生难忘:发热喘气焦躁的病人;医生穿着最简易的装备就扑上去了;三个人轮流上阵,可最终也没留住的生命;护士转过身默默地流着泪……

3/24 武汉封城后,街头已经空了。呼啸而过的,只剩下一辆辆冲往医院的急救车。

4/24 抢救病人争分夺秒。除夕,我们医院王争艳专家团30多名成员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庄严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前后用时15分钟。

5/24 他们在宣誓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按下指印,就立刻奔向各地的工作岗位。

6/24 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我们所有的医务力量已经顶上去了。分诊、咨询、安抚焦躁情绪……为了方便患者就医,我们的检验科调整到了一楼。

7/24 外界看到的是交通停止、市场休市、市民宅家……但在医院的病区里,此时与病毒作战的“战友”们比任何时候都要紧张。

8/24 我和医院机关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也被分配到为一线,负责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打包送餐。这是我第一次换上防护服送餐,给自己拍了张照片,也是唯一一次穿防护服,后来,防护服紧张,不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就分不到了。所幸,女儿在广州工作,春节没回来,这让我放心不少,没了后顾之忧。丈夫在铁路部门工作,疫情来了,也一直加班,我们很久没见面了。我给父母买菜,也是放在家门口就走。

9/24 在病房里连续作战的“战友”们都已经分不清白天黑夜了,更别提春节,唯一能让人感受到一点过节氛围的,就是节前刚贴在玻璃门上的窗花。

10/24 2月10日开始,有部分病人已经出现好转的迹象,这真是最让人高兴的事。

11/24 一线的医务人员风险实在太大了。到2月8日,我们医院就已经有40多个一线“战友”被感染,倒在了病床上。

12/24 物资曾一度非常紧张。一线的医生都只能用塑料袋来裹脚做防护。

13/24 防护面罩用了快一周了,还不能扔掉,因为没有多余的,第二天上班就消消毒,接着用。防水的防护服不透气,特别闷,一会儿,里面就全是汗水和蒸汽。

14/24 随着武汉疫情的消息传开,四面八方的支援也来了。有的捐助我们医疗器械和消毒隔离物资;有的每天为我们医护人员和患者送来三顿菜品不断更新的盒饭;有的送来牛奶、面包、点心、快餐面、冻干汤和果干等速食。

15/24 2月15日,武汉突降大雪。本来,我们都是推车送饭的,同事怕路上时间太长,饭冷了,把自己私家车开来,专门消毒后,用于送饭。

16/24 盒饭有一部分是食堂自己做,有一部分是外面捐的,还有一部分是订的外卖。电梯是留着运送病人的。我们医务人员都是爬楼上下班,送饭也是爬楼,楼梯是相对的清洁区。

17/24 为了让隔离区里的医生和病人感受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送进去的盒饭都留了一张便签,上面写了一句话。比如“各位要注意休息,保障自身安全”“你们是最棒的,不畏困苦,好运一定会常伴”……

18/24 我的战友中,不仅有医生、护士,还有大量默默付出的后勤人员。我们医院的保洁员不仅要处理消杀,还有病房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的清理转运,很辛苦,危险性也大。

19/24 氧气,每天源源不断地送进来。我们是一个大团队“出征”,每天还有大量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支撑着我们。

20/24 雪开始下大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急救车司机忙着清理车灯,近一个月来,他们也是日夜不停的。天虽越来越冷,可心却越来越暖了,因为终于有好消息传来,那天发完下午六点的战报,一切数字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门诊诊次创新低, 病房死亡人数创新低。

21/24 只要救援顺利,我和同事们误了饭点,吃个泡面那都不是事。你看,我们的泡面品牌也都不一样,那是全国各地捐赠来的物资。

22/24 自从火神山医院建成后,有病情稳定后的病人被送去继续治疗。医院还派出医生随车护送,保证患者在转诊途中的安全。这天,我们的医生拎着准备好的药品箱走向医院门口,护送转院患者。

23/24 这几天,治愈出院的病人已经越来越多,终于看到希望了。

24/24 这群可爱的小姐姐来自广州中山二院,我上班正好碰见她们下早班,为她们拍下合影留念。看着这群孩子的脸,我突然想起:这世上哪有什么天使,疫情来了,穿上白衣,那是战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