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火的国家

1/18 阿塞拜疆共和国,简称阿塞拜疆,国名意为“火的国家”,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

2/18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海相望,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456千米 ,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在苏联时期,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是仅有的两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共和国。

3/18 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11-13世纪。13-16世纪屡遭外族入侵和瓜分。16-18世纪受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18世纪中期分裂为十几个封建小国。19世纪30年代,北阿塞拜疆(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并入沙俄。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5月28日,阿资产阶级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

4/18 1920年4月28日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该联邦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10月18日正式独立。

5/18 阿塞拜疆气候呈多样化特征,中部和东部为干燥型气候,东南部降雨较为充沛。首都巴库紧邻里海,冬季温暖,1月平均气温为4℃,7月为27.3℃。北部与西部山区气温较低,夏季平均气温为12℃,冬季为-9℃。图为首都巴库的海滨夜景。

6/18 阿塞拜疆的民族主要为阿塞拜疆族(占90.6%),还有俄罗斯族、亚美尼亚族等。图为阿塞拜疆美女。

7/18 阿塞拜疆人饮食以牛、羊肉以及家禽、鱼类为主要食材,喜食烧烤类食品、奶制品、甜食和瓜果。当地人日常饮食较简单,但喜欢在节日和私人纪念日举办聚会和宴请活动;宴请客人时多不劝酒,吸烟讲究场合。图为阿塞拜疆传统美食。

8/18 阿塞拜疆政局总体稳定。已故前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执政十年,国家由乱到治。2003年10月,其子伊·阿利耶夫当选总统。目前,阿利耶夫总统执政地位稳固,得到政府和议会的全力支持。阿塞拜疆总统官方网站2017年2月21日发布消息称,总统阿利耶夫当天签署文件,任命其妻梅赫丽班·阿利耶娃为该国第一副总统。

9/18 阿塞拜疆奉行独立自主、多元平衡外交政策,截止2012年1月1日,已同160个国家建交。因纳卡领土争端与邻国亚美尼亚长期敌对。中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平稳健康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图为2015年12月11日,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10/18 圆顶清真寺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市区随处可见,因为阿塞拜疆人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11/18 在阿塞拜疆,地毯被广泛用于家庭家具和装饰,特殊地毯编织医疗,婚礼仪式,一个孩子的诞生,哀悼仪式和祈祷。阿塞拜疆很多地方都保留着手工制作传统地毯的习惯。图为几名阿塞拜疆女性在编织手工地毯。

12/18 首都巴库市(BAKU)素有“石油城”美誉,是第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阿布谢隆半岛南侧的海湾内,是里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外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城市和航运、航空和铁路枢纽。巴库是里海沿岸最大港口。巴库是著名风城,四季多风,秋季尤甚。

13/18 巴库是一座历史悠久古城,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名城。俯瞰巴库古堡,古朴而小巧。左上部一个个突起的半圆盖子据称是古时的浴池。

14/18 阿塞拜疆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高加索山脉。

15/18 也可以一睹里海风光。

16/18 因历史悠久,阿塞拜疆的历史遗址也十分丰富。图为距巴库100多公里的Gobustan,阿塞拜疆文明的发源地。

17/18 位于巴库市中心的少女塔,是阿塞拜疆首都标志性建筑之一,少女塔传说众多。一说从前有一对恋人,女富男贫,姑娘的父亲不同意这桩婚事,把姑娘关进塔里。姑娘为了表示对爱情忠贞不渝,含恨跳入塔下波涛汹涌的里海,小伙子也以身殉情 ;另一说法是,在战争中此塔保护了无数少女,使她们免遭外敌蹂躏,因此而得到这个美丽的名字。

18/18 巴库的新地标火焰大厦(Flame Tower)是巴库的金融中心。这个地标建筑表明了巴库人对火的崇拜,也反映了阿塞拜疆是当之无愧的火焰之国。晚上火焰塔的玻璃幕墙会变换着红黄蓝绿紫等颜色,并且还有特殊的国旗色和红色火焰。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