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欢闹在洛川大塬

1/13 活跃在陕北洛川大塬上的洛川蹩鼓与老秧歌,是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蹩鼓鼓声震天动地,舞姿粗犷狂放,气势磅礴火爆。老秧歌风格多样,作为一种春节闹社火时常见的形式,在欢闹之余,又不失细腻文雅。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洛川蹩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人张三芳在苹果园中表演。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2/13 洛川蹩鼓源远流长。据考证,其萌于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之中,初成于汉,发展于唐,到宋代形成一独特的群众性鼓舞艺术。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蹩鼓表演队在前往表演途中。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3/13 洛川蹩鼓表演者头包战巾,腰系大鼓,表演时鼓锣镲同时起舞,鼓随槌鸣,旗随鼓飘。一时成列,一时成对,时而聚合时而分散,宛如蛟龙。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蹩鼓表演队在苹果园中表演。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4/13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蹩鼓表演队在苹果园中表演。(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5/13 2006年洛川蹩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洛川蹩鼓的传承工作也在当地有序开展。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洛川蹩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张万玖(左三)与市级传人张三芳(右四)在教授村中儿童学习蹩鼓。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6/13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洛川蹩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张万玖(前右)与市级传人张三芳(前左)演示蹩鼓动作。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7/13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蹩鼓表演队员在蹩鼓传习所教授村中儿童。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8/13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现头村蹩鼓表演队与学习蹩鼓的儿童们在现头村蹩鼓传习所前合影。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9/13 洛川县京兆村的“京兆老秧歌”是洛川老秧歌的重要流派,其表演细腻、文雅,服装有明清时期的特点,主要动作以“扭、摆、甩”为代表,花样繁多。演出到高潮时,秧歌唱起,一唱众和,载歌载舞,情绪激昂。2007年洛川老秧歌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交河镇京兆村老秧歌表演队在村广场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10/13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交河镇京兆村老秧歌表演队在村广场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11/13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交河镇京兆村老秧歌表演队在村广场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12/13 洛川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靓丽的洛川名片的同时,也丰富了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交河镇京兆村老秧歌表演队在村广场进行表演,吸引民众参与。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13/13 8月12日,陕西省洛川县交河镇京兆村老秧歌表演队在村广场进行表演,吸引民众参与。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