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国家公祭日探访慰安妇博物馆新收藏 不能忘却的纪念

1/12 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于2016年10月22日开馆,至今已一年有余。馆内收藏了一批“慰安妇”制度幸存者捐献的各类纪念文物,如万爱花赴日起诉时使用的护照,雷桂英从南京高台坡慰安所带出的高锰酸钾;研究者捐献的相关文物如战时日军使用的安全套、星秘膏等。今年以来博物馆新获赠了一批珍贵文物,也新修建了几座仿制版慰安所建筑。

2/12 陈斌副馆长介绍,今年新发现了3所慰安所,目前上海已认定的慰安所达到173座。而截至目前,公开身份的中国大陆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存15人了。“我们来得太晚,她们走得太快”成了研究者们心里抹不去的遗憾。图为毛银梅女士的外国人户口簿,毛女士原籍朝鲜半岛,1945年初成为“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后定居湖北孝感,2017年1月18日病逝。

3/12 上海(翔殷路)杨家宅慰安所慰安妇房间。右侧的木门为上海(公平路)海乃家慰安所旧物。木窗上有6块玻璃,下面的4块是磨砂玻璃,外边不能轻易窥探屋内的情况。

4/12 杨家宅慰安所于1938年1月开业,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由日军建设较早和管理的大型慰安所。房间是按照当时的旧照片来仿制的,木质的结构房屋里,陈设十分简单,一张木板床加脸盆架。

5/12 挂在杨家宅慰安所门前的《慰安所规定》,《规定》节录:入场?的价格,下士、士官、官聘人员为2日元,军官为5日元;购买入场?者进入指定的房间,时间为30分钟;入场时间,兵士为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下士官及军方聘用人员为下午1时至9时。条款的末尾写着东兵站司令部。此前日本右翼否认“慰安妇”制度由是军方实施的,污蔑“慰安妇”受害者为妓女,称“慰安妇”制度是商业行为。这一照片推翻了右翼的说法。

6/12 杨家宅慰安所军医麻生彻男对“慰安妇”进行检查所用的木质妇科检查台(仿制品)。身为军医的麻生接到命令,为设立陆军慰安所百余名妇女进行身体检查。麻生当时尚不知“慰安所”三个字的真实含义,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陆军慰安所是慰劳官兵进行文艺演出的场所吧?为什么要给这些女子做妇科检查呢?”为了执行这项任务,麻生连夜找来日军工兵和附近的木匠,制作了一架妇科检查台,他拍了检查台的照片,并拍下了次日排队等待检查的女子们。

7/12 “海乃家”慰安所木门(仿制)。“海乃家”是上海最大的日军慰安所。建于上世纪20年代,屋主原为广东籍纺织厂老板,其后房屋被日军占领,成为一所高级慰安所,主要服务日本海军军官。共有17个房间供慰安妇居住,里面还有浴室、仓库、厨房、大厅等。1940年,“海乃家”拥有日本慰安妇10人、朝鲜慰安妇10人、中国慰安妇20人。

8/12 雷桂英女士当年从南京高台坡慰安所出逃时携带出来的慰安所消毒品高锰酸钾。这些大型颗粒的高锰酸钾是发给“慰安妇”用作卫生措施的,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重要罪证。在亚洲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里也保存有部分雷桂英带出的高锰酸钾,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9/12 日本海军陆战队军旗,上面写着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是当时战争原物,是今年于吉星先生捐赠。于吉星是上海人,曾任职于上海市社科院,后长期居住日本,任教于日本上智大学。同时也是收藏家,长于明信片、照片集等收藏,目前已退休。

10/12 《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本书分一、二两辑,全书120册,共收录战犯842人的笔供,涉及笔供档案近63000页。第一辑(共50册)于2015年8月出版,第二辑(共70册)于2017年7月正式出版。

11/12 《昭和十七年上海事变纪念写真帖》和《支那事变》,是刚刚从日本收集来的两本战争图册,当年日本为宣传其战争而发行的写真图册,包括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日军战斗准备情况。有宝山路、虬江路的日军炮兵阵地,日军出云舰的出征,日军进攻江湾、闸北、宝山等处战况。

12/12 今年8月份上映的《二十二》是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该片获得了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伦敦华语影像艺术节最受观众欢迎奖等,奖杯和证书也陈列在这座博物馆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