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跑马拉松的古画修复师

1/22 我叫袁坤,是浙江省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叫:古典文献(古籍修复)。我是一个90后,听起来,文物修复这工作不像是一个年轻人干的事,但任何事,总得要有年轻人来接班吧。在我眼里,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分开的,安静和好动也就不矛盾了,业余时间我喜欢跑马拉松。

2/22 古书画、古书籍历经岁月,流传至今。 由于收藏保管不善等人为自然因素,导致受潮发霉、污迹满目、虫蛀鼠咬,以及纸张的自然老化,都会使书画、书籍产生破洞、糟朽断裂等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复,不仅影响古字画、古书籍本身寿命,同时更影响其外观的艺术价值。

3/22 这是我的师父刘德龙,他从事古书画修复已经30多年了。今年是我入馆的第7年,如果再加上我大学的4年学习时间,差不多在这个行业里也有11年的光阴了。还记得进馆面试那天,师父是主考官,面试的过程很紧张。事后师父说,当时看我做事比较细致认真,不急不躁,觉得基本素质好,可以培养,给我打了高分。他希望找到的接班人,将来能一直从事这个行业,把技艺传下去。

4/22 这是我修复古书画的工具,这里面有将近一半的工具是我自己加工做的。书画修复是一项传统手工艺,市面上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工具,有些工具买回来也要我们自己再加工后才能得心应手。在我们馆里,文物修复主要归四大类,陶瓷器、金属器物、竹木漆器和古籍书画类,术业有专攻,每的大类修复师有明确的专研方向。

5/22 每一幅古书画在动手修复之前,都会像古代医生会诊看病那样,“望、闻、问、切”,要出一套完整的修复方案,对修复全过程进行档案记录,观察、讨论是第一步。

6/22 细节决定成败。有些文物,老化断裂,局部空浆,支离破碎,每个碎片,哪怕是针尖那么大,我们都不会漏掉,一一给它粘回去。师父习惯于用放大镜看,在纸面象扫CT一样,一点点移动,把整张画全部扫一遍。

7/22 师父曾到美国和日本去交流学习过书画修复技术,吸收先进经验,我们现在修复方式也慢慢在和国际接轨。每个重要步骤,都拍照记录,科学论证,遵循修复原则,等到修复完毕,也就有了完整的修复档案。

8/22 现在的分析检测设备也升级了,配置了专门的便携式电子显微镜,可以更好的观察书画破损的微观形态,包括丝织品的纹路以及肉眼看不见的霉变等病害。师父说,这些先进仪器的使用和研究工作,就交给我了,这些比较适合年轻人。

9/22 包括在电脑上完成修复方案和电子档案,也由我来完成初稿,然后,和师父一起来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有时,一批重要的书画修复,光方案的制定修改都要历时数月。师父工作生涯里曾修复馆内外藏品上千件,最有名的当属参与过镇馆之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维护工作。

10/22 书画修复工作大致可以用“洗、揭、补、全”来概括,这是修复古画中最重要的工序,“洗”就是将书画表面的脏污、霉斑等清洗干净,“揭”就是揭除画心背面的命纸跟覆背纸,“补”就是将破损、残缺的地方补完整,“全”就是最后将修复过的地方的颜色与全画幅颜色统一协调。书画性命,全在于揭,要点是需要格外小心,不伤及画芯。命纸是画芯的托纸,托纸直接和原画接触,能保护延长作品的寿命,也能够使作品更加出色,故而称之为“命纸”。

11/22 打开一幅画,动作要慢,每个碎片都不能遗漏,掉落错位的碎片要找准位置粘回去,这幅清代画作,空浆、断裂严重,光“添浆”“粘碎片”,我和师父已经一起工作了好几天。

12/22 这个是书画修复全色的环节。画面中因破洞造成的断笔,需要接笔。要求接笔人对画家笔法有深入了解,知道笔意来龙去脉,这等于和艺术家一起创作。

13/22 我们的裁纸方式也不仅仅靠一张尺,我们在一条线上多点定位,因为原画也不一定是完全直线的,这样的做托纸时,才能和原画完全吻合。

14/22 给书画镶上边料时要讲究速度,要求又快又准,对准裁切的缝隙,将画心镶嵌在绫绢上,相当于给书画穿了一件“衣服”,速度过慢薄薄的浆缝就容易干掉导致镶嵌不齐影响修复质量。

15/22 古书画的修补过程会用到粘合剂,但我们从来不从市场上购买胶水,全是自己手工制作“糨糊”,制作浆糊的原材料就是我们家庭生活中包饺子做面食所使用的小麦面粉。

16/22 空余的时间,我也常常会去自己工作的博物馆展厅里看展品。我觉得修复古画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活,书画属于艺术门类,也要在多看、多比较、多思考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有时候往往在展厅看一幅书画时,自己不单单看画本身的艺术风格,也会去寻找查看画作是否有修复过的痕迹,以及在装裱风格,色彩搭配上等能不能从前辈那里得到经验借鉴,不光对提高审美有帮助,有时候对工作开展也是一种启发。

17/22 看画展的时候有时我和普通人去博物馆会不一样,我会带着一个专用的微距望远镜,这样隔着玻璃,都可以把书画上1毫米的细纹看清楚,弥补了有些展厅光线的不足。以这样的方式来看展品的缺点就是,速度很慢,有时候快到展厅闭馆了自己还没看完一半的展品,所以每次等到展厅关门只能恋恋不舍的遗憾离开。

18/22 我的工作单位,就在杭州西湖白堤上的孤山。离西湖只隔了一条马路,这儿不只是景区,也是清代多位帝王下江南游西湖时的行宫居住之地。

19/22 在西湖边上班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我很多同学最羡慕我的地方,风景绝佳,走出单位大门,斜对面湖那边就是三潭印月和雷锋塔。而且特别适合跑步锻炼,业余时间我喜欢跑步,白堤、苏堤、杨公堤等西湖环线是我日常锻炼的跑道。

20/22 刚开始跑步缘由起于当时工作生活压力大,通过跑步来减压,后来跑着跑着不自觉竟然越跑越远。到今年,我已经参加了全国各地的马拉松比赛二十余场。

21/22 这是家里的奖牌架。我曾担任过马拉松比赛的官方配速员,跑马拉松跟我修复工作也有相似之处,虽然是一动一静,看似南辕北辙,但都需要能耐得住寂寞。修复工作需要极其耐心细致,其过程有时候不断重复而显得枯燥,而跑马拉松更是一场自我的修行,跑者在追求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

22/22 谢谢观看本期故事!欢迎您“顶”或发表“评论”。如果你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邮件到sinaphoto@vip.sina.com或微博私信@新浪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