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河北“糙汉”扮旦角:把京剧唱到南半球

1/17 我叫渠洋,是个80后青年,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市。19岁时我来到新西兰求学,现在在当地从事社区服务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新西兰接触到京剧,便对这门古老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自学。如今,我成为了新西兰京剧社的社长,带领京剧社开展了许多学习和推广京剧文化的活动,让人们在南半球也能感受到纯正的京剧魅力。(摄影|李煌煜 编辑|芦苇 郑晓竹 )

2/17 我接触京剧的时间其实并不长。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父母来到新西兰京剧社参加活动,对京剧独特的唱腔和演绎方式产生了好奇。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后,我发现京剧是一种用曲艺来表达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艺术,它的韵律像诗词一样优美,饱含浓厚的文化气息,这引发了我学习京剧的渴望。

3/17 一开始我是照着网上的视频自学的。根据自己嗓音细、音频高的先天条件,我在京剧行当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旦”。加入京剧社以后,社里的前辈们对我进行了指导,主动把自己手抄的上百篇曲谱借给我练习,给我很多建议。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进步很快。

4/17 京剧社的活动固定在周末举办。刚开始学习京剧时,我的工作周末也常需要上班,所以我只能下班后开车赶去社团过过戏瘾。2015年,为了得到京剧名家的指点,我回国参加了CCTV戏曲频道创办的《一鸣惊人》节目,表演了《穆桂英挂帅》的选段。著名梅派传人张馨月老师肯定了我的嗓音条件,同时也给我提了一些专业意见,使我获益匪浅。

5/17 演唱京剧时,需要动用到腰腹力量,全身肌肉也都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为了保证演唱不受体力的限制,我平时一直保持着积极运动的习惯,经常进行打球等锻炼。

6/17 在朋友眼中,我是一个不修边幅的“糙汉子”,听说我演旦角都吃了一惊。我在开始学旦角时确实感觉到别扭,但深入学习后逐渐认识到,旦角是一种艺术形态,表现的是戏曲中的人物,与演绎者本人无关,内心开始坦然接受。其实最初的旦行演员都是男性,由于时代的变化,如今男旦数量正不断减少,我希望自己能为传承这种传统献上点绵薄之力。

7/17 除了学唱京剧外,我还自学了司鼓。司鼓者的职能就是掌握节奏,他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在京剧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京剧社虽有能演奏京胡、京二胡、月琴、中阮等乐器的乐队成员,却找不到人来担任鼓师,于是我自学了司鼓以弥补空缺。

8/17 2017年,我被选举为新西兰京剧社社长,社中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京剧爱好者,青年人包括我在内仅4人。因为社员都不太擅长英文,在我入社前,内部活动开展得都不太顺利。我的到来改善了这个情况。我发挥语言优势,联系租用场地,让社员们能在每个周日下午,都聚在一起学唱京剧。很多古稀之年的“年轻”票友,学京剧时间不长,但个个学习劲头十足,每周都过来练习,风雨无阻。

9/17 在组织京剧社内部活动的同时,我还带着大家举办了许多对外传播京剧文化的活动。2017年底,我们在奥克兰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京剧之夏》联谊演唱会,39位演唱者演出了许多经典的京剧唱段,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看。当悠扬委婉的京剧乐曲在博物馆里回荡,我们仿佛回到了故土,置身于北京长安大戏院中。

10/17 在这场表演中,我除了担任鼓师外,还独唱了一段经典京剧剧目《状元媒》的选段。虽然这部作品属于张派,而我主攻梅派,在发音等方面有些许不同,但我非常欣赏它。它讲述了宋朝一对互生爱慕的男女,几番周折后终成眷属的故事。为了演好这出戏,我学了两个多月,但仍不能完全掌握神韵,只能达到模仿阶段。

11/17 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演出效果,很多《京剧之夏》的演唱者选择带妆表演,在上台前到化妆间仔细上妆。这位京剧旦角的妆化起来很繁琐,不但要面部拍彩,还要“贴片子”、插戴头面等。

12/17 远离京剧的土壤,在新西兰学习和推广京剧,我们遇到不少困难:受众太少,华人在新西兰人口中只占10%,京剧爱好者更是极少数;京剧服饰和乐器在这里无法买到,需从中国带,有的琴由蛇皮制成,入境时会被海关质疑;京剧常被贴上“老龄”标签,难以吸引年轻人,许多人即使被彩妆、青衣吸引,也理解不了其情节;此外,新西兰没戏曲学校,也没有环境让孩子们学习京剧知识。

13/17 2017年,“新西兰京剧社”在当地政府注册为合法社团,得到了政府的经费支持,我们从默默无闻到有规律地组织活动,也算是有了些成效。尽管零基础学习京剧的人依然有限,但随着京剧社在新西兰活跃度的增加,有越来越多的票友参与到活动中。票友中既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京剧之夏》的演出者中,就有一位年仅12岁的小票友,他从小拜师学习梅派青衣,还会唱老生。

14/17 随着海外华人的增多,新西兰人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对京剧也表现出更多兴趣。2017年我们在新西兰首都的市政广场演出时,有位68岁的外国老人看完演出后兴奋地对我说,27年前去中国时,京剧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今在新西兰又再次欣赏到,这让他十分惊喜。我的不少外国同事也在我的影响下,对京剧开始有了深入的认识,并逐渐喜欢上中国文化。

15/17 我很喜欢新西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能让我有更多空闲时间去练习京剧。平常我也乐于和朋友们分享我的京剧爱好,只要朋友有兴趣,我就会邀请他一起参加社里的活动,比如邀他来观看我们元宵节或中秋节晚会的京剧表演。

16/17 虽然国外环境对京剧的传播有些不利,但我相信,京剧的深厚底蕴能够吸引每一个看到它的人。我的职责,就是让更多人看见京剧。未来,我希望京剧社变得更加成熟、专业,让我们能够在传承京剧文化的同时,令国粹清远悠扬的京韵传遍新西兰。

17/17 谢谢观看本期故事!欢迎您“顶”或发表“评论”。如果你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邮件到sinaphoto@vip.sina.com或微博私信@新浪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