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隐居的年轻人

1/21 在大多数年轻人背井离乡,奔赴城市奋斗的时代,也有一些人选择离开城市去往山野,追寻归隐的生活。古时的终南山是个以隐士和修行闻名的地方,虽然现代社会已不存在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但还是有一些人来到终南山林间,借山而居。摄影:西水

2/21 祥子28岁,独自一人住在山里5年了。2010年,因为不喜欢影楼的拍摄套路,辞职做了一名独立摄影师,带着相机一边拍照一边旅行,去过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数国。2013年,她去终南山拜访朋友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回去后总是梦见终南山,于是决定搬来山里居住。

3/21 现在的这个院子是祥子在终南山的第二个家,是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寻遍了终南山的大小峪口才终于寻得的。祥子说,初见这个小院的时候,它已荒弃多年,墙体斑驳,但她一眼就爱上了它的泥瓦架构和后院的近5千棵竹子。

4/21 山中的生活大多时间需要独处,但祥子也很乐于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家中做客。四年来,她将自己在山中的生活拍成图片、写成文字,出了两本书。除了稿费,平日祥子也会下山接一些摄影的活,补贴家用。“与自然相处虽然辛苦,但心里轻松,与人相处看似简单,实则更难。”祥子希望将自己从自然中获得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5/21 不过,山里的日子也非一帆风顺,祥子在终南山的第一个家遭遇过两次严重的偷盗。最猖狂的一次屋里被洗劫一空:被子、凳子、水壶、切菜刀、案板、花露水,能拿的都拿走,只有进门处的一尊观音像没有动,万幸的是祥子没有受伤。现在这尊观音象仍供奉在祥子的新家,保佑着她。

6/21 除了安全隐患,食物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下山不易,买菜太贵,自己种才是长久之计。祥子家门前有一片地,她从土地开荒、播撒种子、挑水灌溉都是一人完成。祥子以前是城里人,没种过地,这几年她已经种过二十多种蔬菜,“很多人向往山居生活,但很少有人能经受住山居生活背后的考验。”

7/21 如是是一名大夫,4年前和丈夫、父母从西安搬进了终南山。4年前正是她事业的高峰期,经常往返于西安和北京出诊,但正当她考虑搬去北京开医馆的时候,父亲被确诊为尿毒症,“如果连父亲都照顾不好,又怎能行医救人?”想到终南山空气好,离家又不远,不到2周时间,如是就放下了自己的事业,说服丈夫举家搬进了山里。

8/21 如是现在的家坐落在终南山一处僻静的山脚下,竹林环绕。如是说水和空气是大自然送给人类最好的良药。山里优质的空气和水,再加上每日的悉心照料,如是父亲的身体已康健了不少,现在她的父亲病情稳定,可以行走自如。

9/21 如是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医院工作了几年后发现了西医的局限,于是辞职回家,潜心研习中医。因为照料父亲的这段经历,如是越来越相信自然对人身体的疗愈非常重要,渐渐成了一套自己的治疗体系。现在,如是在山中的家取名如是医庵,偶尔会在家中和朋友一起交流养生经验,很多城市里的人也慕名前来。

10/21 如是和父母生活在山里,但女儿还在西安市上学,由公公婆婆照顾,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才会进山。每次女儿进山,如是都要带着她一起摘果子、采药、磨药,教她很多关于植物和药草的知识,希望她能通过接触自然学会踏实和静心。

11/21 如是在后院开辟了一片菜地,平日里吃的菜大部分是自己种的,如果不够,就开车去最近的村集市去买。如是最喜爱吃妈妈包的饺子,菜是自己种的,面是妈妈现和的,“从前工作忙一家人很难凑齐吃顿饭,现在天天都可以,这也是让妈妈最开心的事情。”

12/21 如是刚来山里时,家人朋友担心她没办法维持生计,但现在她每日研究药草、制作果酒、学习食疗,忙都忙不过来,也并不用担心收入也并不比在城市中少。虽然在山中的生活总有做不完的事,不过如是每天都会坚持看书至少2小时,丰富自己。

13/21 在如是的带领下,她的妹妹、妹夫也带着孩子一起搬进了山里生活。如是的妹妹现在经营着网店和微商,出售一些山中的特产和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果酒。如是说自己老了也要继续过这样的生活,身心健康、家庭团聚,并且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她一生的追求。

14/21 在山里生活,如是对陌生人还是格外谨慎,“终南山上什么人都有,有真的道士和出家人,但也有打着修行人的名义骗财骗色的人。”从如是搬来到现在,在终南山租院子盖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来这里的城里人说自己向往自然,其实不过是换个地方买房,换个地方继续躲避生活。”

15/21 德乐14岁,在山中居住已经6年了。6年前,因为不满体制内教育,德乐的父母将她送到了终南山一处学堂拜师,学习琴棋书画和传统文化。这是德乐画的孔子像,她最喜欢上书画课。

16/21 学堂租了一处废弃的铁路员工宿舍,作为德乐她们的住处。宿舍外面都是茂盛的森林,距离最近的村庄也有5公里。在这里学习,孩子不能使用手机和网络,只能通过老师联系家人。德乐的童年里没有动画片、零食、玩具和手机游戏,只有书画、古琴、围棋和太极。

17/21 德乐每天的课程很满,从早6点起床到晚10点熄灯睡觉,除了上课就是自习,有时会聘请山下的太极老师上山给大家教课。德乐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他们觉得将女儿托付给学堂老师非常放心,“送去普通学校也很难照顾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在学堂小班制教学,又是学传统文化,至少不用担心孩子学坏。”

18/21 年近50的李炜林是这所学堂的主讲老师,他曾是银行职员,来终南山生活已经9年。学堂现有6个常住学员,最大的19岁,最小的4岁,每人每年包吃住的学费在2万元左右。除了琴棋书画,文学、地理、数学的基本知识他也会教授。现在的德乐虽然不能说精通琴棋书画,但也可以在老师忙时带带年纪小的学员,教他们一些基本功。

19/21 德青(左一)是新来刚一个月的学员,因为不喜欢去学校上学所以被父母送到了学堂。她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不能用手机也不能上网打游戏,但在德乐和其他学员的帮助下,慢慢适应了,现在她觉得写字和画画都很有趣。这里的学员有两个月适应期,如果孩子不愿意留下,老师会建议家长把孩子带回去。

20/21 “别多说”、“尽心力”、“别和讨厌的人一般见识”都是德乐在宿舍墙上贴给自己的警语。关于未来,德乐希望能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一名教琴棋书画和传统文化的老师。

21/21 山里的蚊虫很多,但德乐还是喜欢穿裙子。她每年只下一次山回家过年,当问起是否会想家,德乐很干脆地说,这里就是我的家。“走入社会是一个很空洞的说法。”吴老师说,“很多人走入社会其实也是活在一个小圈子里,所以山上和山下并没有不同,只是圈子不一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