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中产家庭梦

1/18 2017年,按照世界银行“人均年收入2.5-25万元”的标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3亿人。虽然不少网友戏称“被中产”,但有房有车、“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确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日常。同年,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046元,位列沪京之后,居各省第一。摄影师走访了这个最富裕省的数十个中产家庭,记录了他们背后的故事。图是周淑芳和女儿,周淑芳家庭年收入二三十万,去年,他们住进了按揭的新家,湖州市中心100多平米的三居室。摄影:赵彩霞

2/18 学术上对“中产家庭”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除了财产外,受过良好教育,追求生活质量一般也是题中之义。野鸽子(化名),经营一家外贸公司,家庭收入20万,“中产的人应该受过教育,不会太计较得失,比较看重生活质量。”野鸽子喜欢公益事业,曾被评为省级优秀项目策划志愿者,“金钱不是最重要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还有心情。”

3/18 吴雪珠,54岁,家庭年收入50万,经营着一家酒店,“我也想像很多女人一样,停下来休息一下,但我不能呀,我已经习惯做家里的顶梁柱了。”吴雪珠觉得,中产家庭主要是教育子女方面,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特别是家庭的环境、关系和教养。”

4/18 冯晓娟,55岁,已退休,丈夫接一些建筑工程,家庭年收入在60万,“全家健康平安是首要条件,然后精神上富裕。”冯晓娟喜欢把家里料理的整整齐齐,“家庭和睦,有文化交流的氛围,这是最重要的。”

5/18 唐古鱼(化名),拍照时是待产妈妈,家庭年收入20万。夫妻俩曾经都在大城市打拼过,后来来到山里,开了一家民宿,山庄除了电脑外,基本找不到多少现代化元素,“什么是中产家庭,我不知道。我一直对金钱没什么概念,对房子车子也无执念,可有可无。我先生跟我都没有赚大钱的欲望,我对财富最大的期待是全家都拥有健康的体魄。”

6/18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因病返贫”是中产家庭最为焦虑的问题。2016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因病致贫返贫占到贫困户总数的42.6%。顾先生(右)和妻子开了十几年的店,自从孩子生病去世后,只能重回某公司客运部做稳定的工作,家庭年收入10万。为了治腰,顾先生花1万多买了理疗床,“为追求财富付出的代价太大,还是健康最重要。”

7/18 蔡蔡(化名)家的三层楼房,一楼自制一个模拟高尔夫场,三楼放了兵乓桌,经常约朋友免费来家进行锻炼,“尿酸不高了,大肚子没了,肺活量正常了,这些都是无价的。”蔡蔡曾经在天桥过道里体验了一天做乞丐的生活,“在中国,没有饿死的人,只有被欲望摧毁杀死的人。财富包括多种方面,健康财富大于物质财富。”

8/18 施先生,妻子是某私企的老总,家庭收入由妻子掌管,他自己挣几万作为个人零花钱。施先生因眼睛不好开了刀,妻子劝他别工作了,但他还是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工作,连零花钱都伸手和妻子要,作为一个男人我会活得很压抑。”

9/18 网上有人粗略估算,在中国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至少需要60万,而据《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仅教育支出一项,就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可以说,养育下一代,已经是“中产焦虑”最大的来源。姚艳芬(左)两口子,家庭年收入50万左右,“中产家庭应该是不用过多的担忧金钱吧,有闲钱可以去满足家庭成员的合理需求。”

10/18 吴倩雯(右),17岁,湖州信息工程学校学生,吴志磊13岁,塘甸小学学生,2017年,家里花了100多万造了大楼房。姐弟俩的妈妈在私企工作,常常上夜班,爸爸承包小工程做生意,两人辛苦赚钱,姐弟俩已经习惯独立生活。因为从小和姐姐的相依相伴,弟弟对姐姐的依靠和贴心程度已经超过了妈妈。

11/18 赵小红,55岁,退休后又在保险公司做推销员,家庭收入差不多20万,“想为儿子多积蓄一点,毕竟儿子还没有结婚啊,中国的父母都这样为子女操心的。”

12/18 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7.3%。老年人比例攀升,收入稳定,已经成为颇具消费能力的中产。建妹,61岁,和丈夫都已经退休,年收入在10万左右,今年和朋友一起去了欧洲、越南和国内等地。建妹喜欢跳舞、练瑜伽和旅游,“我们的家庭算不算中产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我们和老外的退休生活也差不多了。”

13/18 魏三叔,一直从事太湖渔业运输,老人家生活富裕,现在退休颐养天年,“我家的钱在村里不是最多的,但是我家的房子和装修目前是村里最好的,装修就花了100多万。反正这辈子和老太婆两个人怎么花都花不完的,儿子和女儿都很好,吃保健品的开销都是儿子出的。”

14/18 姚寅初96岁,平毓英88岁,退休教师,二人有十几万的退休工资。夫妻俩喜欢独居,家里请了一个保姆,孩子们每天都去父母家探望。老两口很念旧,房子和家具等老物件都不愿意换新的,“物质财富都是身外之物,恩爱是我们一生最满足和开心的事情。”

15/18 潘新华68岁,住在一幢三层别墅。儿子和媳妇开家庭工厂,白天老太太一人在家,下午做晚饭等儿子和媳妇回来,“我觉得家里虽然放得很满,但是空荡荡没有一个人。儿子挣的一份家当也没空享受一下。”但儿子觉得,趁着年轻打拼挣得一份家业才能出人头地,有足够多的财富才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6/18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城乡差距正在一点点缩小,农村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2017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6元,领跑全国。朱敏霞和女儿朱怡欣、高怡琪在家客厅的码布架子前。朱敏霞在村里的企业上班,家里的客厅改做家庭工厂,年收入10万左右,“在村里我家只算中等。”

17/18 小姚25岁,新塘村人,一家人在太湖边开饭店,“农村收入不说比较好。反正我们的饭店生意很红火就是了。”小姚房间里的装修都是他自己设计捣鼓的作品,“在农村,造高房子是财富的象征,但我还是觉得精神财富大于物质财富。”

18/18 虽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但比上不足,又背负教育、医疗、养老等压力,中产家庭的焦虑感和危机意识一直如影随形。正如从湖州到北京打拼的CINDY HIN,如今,她已经在北京全款买房,但仍觉得要不断努力,才能同这个城市更加融洽,“有一定生活质量,并且财务自由才可以算中产家庭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