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寒流下的首尔中国人

1/16 近日,韩国派前总理李海瓒为特使前往中国修复关系。在首尔,著名的东大门批发市场内,南宫轩来到一家曾经相熟的摊位门口,这里仍然空空如也。中国民间此起彼伏“抵制韩货”的声浪下,东大门市场首当其冲遭受波及,不少商家歇业,南宫轩造访的次数也少了许多。摄影:高玮

2/16 南宫轩来自广东,是崇实大学国际贸易的研究生。课余时间,他兼职为一家中国服装公司采购面料。“韩流”的鼎盛期,老板曾每月来韩国看面料,他也跟着跑几十家商铺下订单。近日,老板已有半年没在韩国露面了。

3/16 从东大门市场出来,天空下起了小雨。这里曾活跃着中国游客和代购的身影,现在则是一副冷冷清清的景象。2011年“韩流”盛行,敏锐的南宫轩嗅到了商机,他放弃了国内的外贸工作,从零开始学语言,只身赴韩打拼。

4/16 年初,南宫轩与朋友合伙在东大门附近租下一间空房,做起日租房生意。年轻人做事利索,从租下房间、打扫布置,到发布房源信息,仅花了7天时间。房源上线后的几小时,他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

5/16 日租房的生意比预想中顺利,租房软件显示预定已排到三个月后。南宫轩算了下,扣除房租、水电等,每个月能赚大约6000块钱。

6/16 房客比预定时间晚了两个半小时,这是一群来自美国的亚裔学生。日租房的客人大多来自台湾、香港及海外,大陆游客反而不多。今年3月,有位房客因国内旅行社取消了代办签证,被迫临时更改了日程。

7/16 周末,南宫轩与另一位合伙人大树相约挑选床单。最初,大树打听到一间条件合适的出租屋,与南宫轩商量后,两人一拍即合。

8/16 大树的本职工作是在首尔一家亲子服装公司担任国际市场营销,他是唯一的中国籍员工。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来自中国的订单高达1、2千美金,现在整个月都未必能有这样的金额。变化仅来自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的订单并未大幅减少。

9/16 大树的印象中,分水岭是在今年3月。每年的服装展示订购会上,都有7、80家来自威海、烟台、青岛等地的客户冲着“韩货”而来,今年只来了4、5家。

10/16 留学期间,大树用打工挣的钱购置了一辆11座起亚,专门接待中国的自由行旅客,有时候一个月能挣个6、7万。他曾萌生过开旅行社的念头,商标和名称都想好了,然而中韩关系的“速冻”,使他不得不将计划搁置下来。

11/16 韩货代购,是不少中国留学生都会涉足的一门兼职。李江曾为两家韩代公司打工。一家公司的女老板在微博上十分活跃,也成了网络上反韩声浪的靶子。最后女老板害怕了,4月回国改行做服装生意。另一家公司的生意也处于停滞状态。李江原本每月能有1万块的代购收入,如今都打了水漂。

12/16 4月中旬,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家免税店内,只有零星几个游客,不复往日熙熙攘攘的盛况。李江说,代购们在朋友圈发布信息也变得小心翼翼,有人干脆放弃了这门生意。

13/16 南宫轩和大树在免税店外等待李江。他们与大多数奋斗在首尔的中国年轻人一样,身兼数职,并做得风生水起。中韩贸易的“蜜月期”,曾为华人提供了不少近在咫尺的赚钱机会。新的局势下,他们密切关注着两国的关系变化,盼望着回暖的一天。

14/16 周末难得闲暇,三个好友相约到批发市场买菜。来自广东的南宫轩是当仁不让的大厨,他正在挑选当地特产的人参,准备用来炖牛肉汤。

15/16 一碗广式牛肉汤,慰籍着几个异乡年轻人的心和胃。饭局上,南宫轩聊起朝鲜最近的阅兵,“如果导弹真的打过来,我们就去青岛避一避”。玩笑归玩笑,风起云涌的国际形势下,普通人的生活轨迹没有改变,忙碌的打工日子还在继续。

16/16 感谢观看本期《看见》!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看见·看不见》新书已上市,讲述有力的图片故事:https://item.jd.com/1198237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