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坚守时刻 重启幸福

1/31 谁也不曾想到,2020年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开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有这样一群“坚守者”,他们用责任与担当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着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福特锐际携手新浪新闻推出《坚守时刻 重启幸福》人物故事,讲述这些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聚焦他们的Escape Moment——坚守时刻。待春暖花开之际,重启幸福时光!

2/31 我是老计,39岁,是武汉的一名外卖骑手。我家在湖北十堰,在武汉上过4年大学。一毕业,我就离开了武汉。先回了十堰,又去深圳待了几年,又去广州,又在重庆住了七八年。这些年,我当过服务员,干过广告行业,被骗过,创业也失败了。折腾一番,去年夏天,我又回到了武汉,开始送外卖。还开了微博,以“外卖老哥”的视角记录在这个江城送外卖的生活点滴,好的孬的,想起来就记上一笔。摄影:闻舞(心像影像)

3/31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广大微博网友关注,居然是因为一场波及全国的疫情。除夕一过,我就开工了。第一单去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二单是武昌医院,都是发热病人收治点。我把医院见闻发在微博上,告诉网友这两个医院已经超负荷运转很多天,医生顶不容易。过去,武汉喧闹得很,车啊人啊,道上常常水泄不通。而现在,路上冷清清,顶多有些医用车辆和物资运输车在跑。过去四十分钟送到的单,现在十分钟就送到了。摄影:闻舞(心像影像)

4/31 封城这些天,有让我帮忙买药、买菜的,还有人找我上门喂猫。有一个跑腿单的备注里写着“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爸爸是前线医生,辛苦外卖小哥了”,看得我直想流眼泪。还有一次我跑了十几个药房,帮一位母亲找温度计和消毒水,实在买不到,只好买了一大包蔬菜安慰她。有时我也想,送什么都不重要,外卖小哥跑着,就在证明“武汉不是座空城!”每一道门一扇窗后面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都在等着武汉一天天变好。我现在就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能好好休息放松一下,争取今年完成自己的愿望清单:买一台可以玩电竞游戏CSGO的电脑。摄影:闻舞(心像影像)

5/31 我叫袁天雄,55岁,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负责指挥水泥搅拌车。我本身是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一家混泥土搅拌站的厂长,接到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后,就每天拖着骨折的手臂,指挥网红搅拌车,见证着这家救命的医院从无到有。摄影:王翮

6/31 春节前,工人都放假了,我能调集的人手只有7个人,也算是明白了“没条件也要上”的真正含义。除夕当天下午2点,我带着7人小队开始转运浆砂。这一忙,就到了大年初一凌晨,把接近2000吨浆砂顺利送到火神山工地。儿子跟我视频通话时叮嘱“注意养伤,要戴口罩,去人少的地方。”但火神山医院的工地,可能是那些天武汉人最多、最闹热的地方了。现场有近700多管理人员、4000多工人、各类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车辆近1000台,24小时轮班作业。摄影:王翮

7/31 虽然曾参加过多个重大工程,但这样的大场面,如此短的工期,我以前没见过,甚至也没想象过。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平时十来小时的活,现在四五个小时就要完成。凌晨4点,电话还响个不停,我一边接电话,一边打电话,担心搅拌车司机送料途中,熬不住疲劳,在路上打盹出事。几年前,我曾来过火神山工地现场,当时这里还是武汉职工疗养院,不远处有后官湖,风景优美。现在这里拆成一片大工地,美景不再。但一想,医院建成后能救很多人,也就没什么可惜的了。我现在有两个心愿,一是骨折的胳膊能尽快恢复,别留下什么毛病;再来就是希望家乡武汉能早点好起来!摄影:王翮

8/31 我叫田颖,29岁,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步行街城管执法中队的一名队员。我的家就在武汉,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大年初三,我就开始上街做疫情防控常识宣传,接送有特需的市民出行。2月8日元宵节,光谷的一家便捷酒店被征用为集中隔离酒店,接到任务,我就立即赶到隔离酒店和同事为86个房间分发洗衣粉、肥皂、泡面、纸巾和垃圾桶等生活用品,当晚就接待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入住。摄影:高勇

9/31 我和4位同事也开始了24小时酒店外围值守,维持日常秩序。因为环境的特殊性,我们的工作成了隔离工作,吃饭和住宿都要求在隔离酒店附近的酒店集中统一隔离管理。在隔离酒店外值守时,每个人都必须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摄影:高勇

10/31 刚做完核酸检测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回到酒店,我和同事拿酒精喷壶帮她们消毒。我们连续工作十多天,接触了不少疑似患者,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小孩来酒店隔离,大包小包地拎着一堆东西,可能因为我也是父亲,看到那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段时间是我离开孩子最长的一次,每天只能和3岁半的儿子视频聊天,向家人报平安。说来惭愧,我到现在还一次都没接送过儿子上幼儿园。经过这次疫情,我更加懂得了家人的意义,也想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希望疫情过后,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摄影:高勇

11/31 我叫杨高峰,40岁,是盒马鲜生广州家信店的一名配送员。我从小就跟着父母来到广州,在这里上学、工作,成为新广州人。今年春节,因疫情影响,广州餐饮行业纷纷暂停开业。许多市民连预约好的年夜饭都退掉,居家避免外出,日常食物和用品也优先从网络平台购买。我的配送订单量,从正月初二、初三开始明显多了起来,而且每一单的购物量都变多了。骑车走在路上,车少人稀。平时都希望车少点,现在真少了,心里又觉得空荡荡的。摄影:木木

12/31 店里目前在岗的配送员只有40人,不到平时的一半,我们分早中晚三班倒,一天工作12小时。每天早上到送货点的第一件事,就是测体温,然后在配送安心卡上登记自己的名字和体温。平时,我都会把货物送到顾客家里。但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已经成了共识,到达前我先打电话约好放置点,顾客再自行前往提取。有一次看到一位女士到小区门口取肉菜,拿着酒精壶把袋子喷了一遍,才取回家。摄影:木木

13/31 每天下班回家,我都要全身喷消毒水,换洗外套。毕竟天天在在外面跑,接触的人多,一定要尽可能做好防护,为自己更是为了家人。女儿今年8岁,读二年级,因为疫情学校也没开学,只能在家上网课。我现在的心愿就是希望这座城市早日恢复往常的热闹,女儿能回到学校正常上课,我自己能安安心心地工作。摄影:木木

14/31 我叫张建松,46岁,来自河南安阳,在杭州一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做保安。自己一个人在外打工已经十多年了,虽然做保安收入不高,但好在包吃包住,生活成本低,还是能攒下一些钱。摄影:Stamlee

15/31 我的岗位就设在小区出入口处,是小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平时只要看见脸生的人、不认识的车牌号,我都会上前问一问。虽然来了还不到一年,但小区1000多名业主全都记在我心里了。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业主对我工作的认可。摄影:Stamlee

16/31 受疫情影响,从春节到现在,我都一直在岗位上。2月4日,杭州全市所有村庄、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们小区第二天就开始实行“每户2天1人采购一次”,每次限时3小时,凭证出入。因为我在门岗工作,不仅要戴口罩、手套,还必须穿防护服。物业给保安和保洁分配了N95口罩。小区封闭后,工作量一下多了起来,社区还派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协助。8日大清早,一阵警报声响起,一辆救护车向我们小区大门口呼啸而来,我从值班室冲出来,仔细一问救护车司机,原来,他找错小区地点了,虚惊一场!希望这次疫情结束后,我能抽时间回家看看。摄影:Stamlee

17/31 我叫孙嘉慧,33岁,来自黑龙江哈尔滨,那里有著名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区。我在哈尔滨客运段工作14年了,现在任高铁列车长。每年春运都是我们最繁忙的时候,旅客增多给列车的乘务服务也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我已经连续6年参与春运,除夕都是在列车上过的,只为让每一位旅客的回家路温馨舒适。

18/31 车上的条件有限,最担心突发事件,我们时刻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列车长作为列车上的“红十字救护员”,进行过急救知识的培训,可以应对旅客常见病的简单救护,“急救医药箱”里会配备几样简单常用的医疗器械和最常见的一些外伤用药。

19/31 今年的春运因为疫情而变得特别,虽然车次减少了,但每一趟运行的列车上,乘务人员都坚守在春运一线。每个车体都配备了定量的口罩,我们大概三到四个小时就会换一次口罩,每一次和旅客近距离接触后,都会用洗手液洗手。车厢里每两小时消毒一次,不留任何死角。虽然在家的时间比较少,但我依然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把千千万万旅客们平安送到家。2020年,我最大的愿望是,期盼“复兴号”动车组能来到我们哈局,感受一下新时代更高时速的动车组列车。另外一个愿望,就是能多点时间陪伴女儿成长,多带她出去玩。

20/31 我叫林宏贤,31岁,我出生于南方潮汕地区一个富有诗意的小乡村,叫桑田。我的职业是独立摄影师、导演,从业至今8年。2012年,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摄影记者,那时,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当摄影记者?如果一定要给这个角色找个理由,只能是“好奇心”。局外人式的围观,满足了我对周遭社会的好奇。从个体身上往往可以窥探一个群体的生活现状,从一个偶发事件洞察整个行业背后的运行逻辑。摄影:一凡

21/31 我做过记者、编辑,曾经广漂五年,也从南到北,北漂了三年。人到中年,才明白年龄是个好东西。不再受周遭的评价而环顾左右,可以做自己想些做的事情。两年前,我辞职成为一名独立摄影师,并做了像素笔记影像工作室,关注瞬息万变的时代下的普通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摄影:一凡

22/31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的广州地铁站,我在空无一人的站台上给自己拍下一张照片。疫情爆发后,出于职业的敏感和责任感,我“逆行”走上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和见证着这段特殊时期。2020年,期望可以遇到更多值得记录的人与物,拍一部自己满意的纪录片。(本人供图)

23/31 我叫柳龙龙,32岁,在北京一家新闻媒体做网站要闻值班编辑。我的家乡在河北保定,就是那个盛产驴肉火烧的地方。虽然离家比较近,但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节假日需要值班,所以回家次数并不多。摄影:Gary

24/31 如果从正式进入新闻行业开始算起,做这一行已经有6年了。对于我这份工作来说,最有成就感的可能就是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今年春节,因为要值班我留在了北京没回家。就在年前最后一个工作周,疫情似乎突然来到身边,很多同事临时退了回家的火车票、机票。我的工作也开始进入24小时“待命”状态。除了每天基本的8小时左右工作时间外,其他休息时间也处于半工作状态,随时准备线上支援。摄影:Gary

25/31 春节期间单位食堂暂停营业,吃饭也是个难题。惟一开门的就是这个便利店,泡面、包子、饭团,每天三餐这几样轮换着吃。最近接触疫情相关的新闻比较多,最高兴的就是看到确诊病例一天天减少,治愈病例一天天地增多。这些天也真正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不容易,冲在第一线直面疫情。2020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准确来说是一段相对宽松的时间,关掉手机,没有各种突发快讯,不设地点,想到哪走到哪,去发现并记录身边的美好瞬间。摄影:Gary

26/31 我叫贾鹏燕,29岁,来自河南许昌,职业是一名闪送骑手。2010年,我怀揣一个“演员梦”来到北京,曾经到北影厂应聘过群众演员,后来这些年还尝试过销售、开店等不同行业。2019年,为了方便出行,我买了辆摩托车,随后加入了一些车友群,在别人介绍下,开始尝试做闪送骑手,三个月后我成了“王牌闪送员”。摄影:宋璐

27/31 我做这份工作时间并不长,成就感还谈不上,但通过自己不断摸索努力,每天完成的跑单量在逐步提高,从最初一天跑三四百元都觉得吃力,到现在日均五六百元都可以顺利完成,最多一次一天跑了差不多一千元。“北漂”十年,我一般每年回家一两次。今年春节,我留在北京继续跑闪送,虽然牵挂父母,也很想念他们做的“家常菜”,但我希望自己努力赚钱的速度能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给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个保障。摄影:宋璐

28/31 原以为过年这段时间能“爆单”,没想到因为疫情,单量大幅下降。尤其晚上,很难等到一单顺路的收工。现在出门必戴一次性手套或普通手套作为防护,除了口罩还把围脖拉起来形成双保险。送件都是“无接触”式的,先拿随身带的酒精把物品喷一遍,然后再放到指定地点,由客户自取。我还买了84消毒液,每天回家就用消毒液擦地。希望疫情的拐点快点到来。2020年,如果有机会、有时间、有足够的钱,我想带着父母和弟弟全家一起旅游。摄影:宋璐

29/31 我叫李志,29岁,来自河北石家庄,是中海油锦州9-3油田的一名操作工。这是中国海域最北部的海上油田,冬季气温近零下20℃,冰期长达近3个月。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遇到罕见的海冰来袭,晚上巡检时,海冰已经漫上平台下层管线,有1米多厚,我和同事用除冰管线的热水对巨大的海冰进行切割处理,并把切碎的海冰移除出平台下层,一干就是5个多小时。摄影:刘青

30/31 春节期间气温低,海面冰层厚。在平台上坚守岗位的近百名员工组成“抗冰保产”冲锋队,确保油田生产及外输作业安全。海上平台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任何作业都必须戴口罩进行。上平台工作的人,都要先在陆地集中点隔离14天,没有症状才能到回到岗位。摄影:刘青

31/31 平时我们一个月能换一次班,而这次我要连续待近60天。这段时间,想家的时候只能和家人打个视频通话,还经常因为信号不好就断掉了。2020年,我希望自己能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海洋油气操作高级工的职业鉴定考试,成为一名高级操作工。摄影:刘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