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棚户改造下 61岁小卖部的最后时光

1/13 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桃杨路的胡同里,深藏着一家61岁“高龄”的副食店,走在副食店门口的路上,远远地就能闻到从小店里飘出的酱香。伴随着该地区棚户改造工程的推进,这家“六旬”副食店迎来了自己最后的时光。

2/13 副食店所在的位置并不是交通要道,每天从副食店经过的大部分都是街坊邻居。副食店的主顾也都是这片社区的熟面孔。随着棚改工程的推进,副食店进入了倒计时的日子。图为副食店外挂着的倒计时牌显示,还有20天,这个61岁的店铺就要永远关闭了。

3/13 从1956年开张至今,副食店在桃杨路上已经“生活”了61个年头,附近的街坊们没事也会来店里跟老板聊聊天。副食店老板说,接手这家副食店之后,基本没有装修过,因为屋里的柱子多,装修起来也比较麻烦。索性就维持了最开始的模样。 现在看来,倒成了一种颇为个性的风格。

4/13 聊天时,老板笑称,他自己比较懒,开店并不是为了发财。副食店卖的商品也都是些小利润的买卖,能赚到吃饭的钱就足够了。副食店里销量最好的,莫过于各类酱料。黄酱、芝麻酱、韭菜花酱、腐乳……即便是不熟悉店铺的顾客,在路过的时候也很容易被浓郁的酱香吸引进来。

5/13 所有进店的人,都会被这个台秤吸引。店铺老板介绍说,从开业至今很多东西都换过,但是这个台秤是始终都在的。秤砣已经锈迹斑斑,秤上也沾满了各种酱料,证明着自己悠久的历史。

6/13 老板吃住都在这个店里,一个正面迎向门脸的货架将售货区和生活区隔开。闲暇时候,老板就在货柜后面看看电视,喝点小酒。在被问到棚改工程后怎么打算,老板笑称,还没有想那么远,顺其自然吧。

7/13 进来买酱的,多数是街坊邻居,他们都拿着自家的饭盆和罐子盛酱。买酱的顾客中不乏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都认准了这家店铺的酱料,认为这才是他们心中的老北京味道。图为副食店老板给顾客盛黄酱。

8/13 卖酱料的同时,老板还跟顾客传授手艺,告诉她酱料怎么做才好吃。这名顾客从北京西四环专门打车过来买酱,她说家人嘱托自己多买点,只有这里的酱才能吃出最正宗的老北京味儿。她自己也非常喜欢闻酱的味道,说是自己小时候的味道。

9/13 老板用塑料袋分装好酱料,用算盘结算找零数目。买酱的女士称,这个酱料的味道非常浓郁,还准备去内蒙的时候把买的芝麻酱带着,去那边涮羊肉吃。店内没有计算器,每一笔买卖都是用算盘来完成。老板称,从自己是学徒的时候就用的算盘,这门手艺也就一直用下来了。

10/13 副食店的收银台,散落着各种面值的零钱和小额钞票。店主介绍,开店那会儿黄酱8分钱一斤,如今涨到1块5毛钱。店内商品价格始终非常亲民。

11/13 顾客买了黄酱三袋,每袋重三斤,又买了芝麻酱两袋,最后实在提不动了,才打消了继续购买韭菜花酱的念头。老板说,如果今后这里拆迁了,想吃地道的酱料,可以去厂家购买,并告知了顾客厂家的位置。

12/13 原来店铺西侧是马路,直通永定门。因为地段关系,往来顾客很多。后来因为修高铁等,附近很多建筑逐渐搬迁。顾客少了,店面也缩小了一半。店门口是街坊们的业余活动聚集地,闲时会有邻居们过来下棋聊天。

13/13 如今副食店面临关张,很多人都专门跑来店铺门口拍照留念。还有在这片社区长大并成为人母的居民,推着婴儿车来到这儿,给自己的孩子和副食店拍合影。虽然20天后老店不在了,但看看照片,还能想起从前的旧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