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将被单壳体取代?俄军双壳体潜艇内部原来长这样

1/19 双壳体潜艇是指有两层壳体的潜艇,即外围是非耐压仓(可储水),内部是耐压仓,可用于保护设备与人员。双壳体潜艇由于在整个耐压艇体外多了一层完整的外壳体,使得耐压艇体多了一个保护壳,耐压艇体在事故中遭到撞击后破损进水的概率就要比单壳艇低的多。由于双壳艇的舷侧空间较大,在舷间又有众多的支撑加固结构,加上压载水舱中水的阻隔,双壳艇面临鱼雷攻击时耐压艇体遭受的损伤也要比单壳艇好的多。

2/19 新浪军事深度:苏联时代一共建造了6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这种水下排水量4.8万吨的巨兽艇体雄伟,能力极其强悍,可搭载20枚潜射弹道导弹,一艘艇就具备摧毁一个国家的能力。

3/19 而相比之下,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水下排水量仅有1.87万吨,却能搭载24枚“三叉戟”IID5型导弹,吨位小了很多,火力却比“台风”级强。两种吨位相差如此之大的潜艇,为何形成如此大的反差,涉及到一个采用单壳体和双壳体的问题。

4/19 潜艇的艇体结构共有三个形式,即单壳体、双壳体和单双混合壳体,但是混合壳体结构实际上又可视为以单/双壳体为主,以及依附于单壳体结构或双壳体结果,因此实质上艇体结构主要是单双壳体两种形式。对于潜艇究竟采用双壳体还是单壳体,源于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

5/19 其中,以苏联为首的潜艇设计流派主张“保艇救人”,即潜艇的抗沉性只要足够强,艇员就能采取大量的自救工作,既保住潜艇,又保住生命,所以采用的是大储备浮力、小分舱的双壳体结构。

6/19 与之相对应,以美国为首的潜艇设计流派则主张“弃艇救人”。这个流派认为,只要潜艇发生破损,艇员要进行自救非常困难,因此坚持采用大分舱小储备浮力的结构。自从核潜艇投入使用以来,总共发生过9起核潜艇沉没的事故,其中美国有两起,而苏联和俄罗斯则一共发生了7起,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库尔斯克”号的沉没。

7/19 而且,由于苏联和俄罗斯在装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其实总体上苏联涉及到核潜艇的事故要远远超过美国。虽然说核潜艇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并非一定是采用双壳体或单壳体酿成惨祸,但两者的确有各自的特点。首先,单壳体潜艇储备浮力小,水下排水量也相对双壳体潜艇小,在相同功率的动力驱动下,可以拥有更大的水下航速,续航力也更强。

8/19 其次,在降噪能力方面,需要考虑到两种情况。航速低于6节时,双壳体潜艇的轻外壳可对噪声形成“遮隔”作用,且拥有更多隔舱,更有利于采取降噪措施。而在进行高航速行驶时,双壳体容易被动力装置引起的震动和水流引发较高的噪声,而且还可能发生共振现象,此时采用单壳体对于降噪就更加有利。

9/19 在噪声被降到同样的极低水平的情况下,更高航速的潜艇更加有利。冷战时期,高速行驶的苏联潜艇被形容为“水下拖拉机”,而即便是今天,俄罗斯双壳体核潜艇的噪声水平仍然要高于美国单壳体潜艇的水平。

10/19 但是,决定抗沉性的因素并非仅仅是采用单双壳体。例如,单壳体的潜艇能通过合理划分耐压艇体的舱室,设置救生区,或者配备高性能的应急吹除系统,同样能起到增加潜艇生存能力的作用。

11/19 第四个方面是空间问题。单壳体采用的大分舱艇体布局,有利于布置舱内的系统、设备和居住舱,提高维修性和居住性,可以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而相比之下,双壳体潜艇采用的是小分舱,不利于总体布置、居住和维修。

12/19 同常规潜艇相比,核潜艇执行任务的时间要长得多,却不像常规潜艇那样会定期上浮充电,因此水兵们的居住性反而是个重要的考虑,否则尤其是在值班的后期,士气就很存在问题。

13/19 第五,稳性和操作问题。单壳体潜艇的主压载水舱通常位于首位段,在水下状态时稳性会比水面状态高。而相比之下,双壳体潜艇的主压载水舱分布在舷间,水上稳性大于水下稳性,在下潜的过程中稳性是越来越小的。

14/19 尤其是在实施紧急上浮和下潜的时候,稳定性的变化将非常剧烈。在操作性能方面,双壳体潜艇的旋回性能和变速性能比单壳体潜艇要差一些。而且,双壳体潜艇的吨位更大,且艇体设计宽大,阻力更大,在相同动力的情况下,不利于实施机动。

15/19 从以上几点来看,虽然双壳体潜艇有不少独特的地方,但单壳体潜艇可以带来的优势更多。双壳体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拥有更好的抗沉性,然而通过之前提到的事实表明,美国单壳体核潜艇的事故反而要明显低于苏联双壳体核潜艇事故。所以,潜艇的安全性是否足够好,单双壳体之分并不足以解释所有问题。

16/19 反而是双壳体的潜艇如果要达到同样的战技术能力,必须造得更大,“台风”级和“俄亥俄”级潜艇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最近在泰国的防务展上,中国公司一举展出三种单壳体潜艇,说明我们已经掌握相关技术,且有足够的信心为国际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17/19 掌握单壳体技术之后,将其应用到我国未来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上也是必然的。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担心,那就是大直径耐压艇壳的建造问题,而随着我国工业基础的不断雄厚,相信获得此方面的能力也终将成为可能,只要肯下大力气和投入大量资金。

18/19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能建造像“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那样吨位虽不大而能力很强的潜艇,而非像苏联那样建造“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这种怪物。俄罗斯也已经展开单壳体潜艇的研制和尝试,而“台风”级的最后一艘现役艇在完成试验任务之后,将最终走进历史。(作者署名:云上的空母)

19/19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东非,查看上期《出鞘》,回复蛙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