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国宝明代宝宁寺水陆画

1/134 毗卢遮那佛。 法身(理法聚而为法身)佛,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合称三身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遍一切处”、“大日”,故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大日如来佛”,为密教教主,即密教五方佛中正中央佛。

2/134 卢舍那佛。 报身(智法聚而为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

3/134 释迦牟尼佛。 佛教创始人,显教教主。在此处为三身佛中的应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佛。也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佛,三世佛中的现在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 应身,又称化生、应化身,是表示随缘教化,超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即释迦牟尼的生身。

4/134 阿閦佛。 五方佛中的东方佛,表觉性,意译为“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閦(chu)意为“动”、“嗔怒”,阿意为“无”。无嗔怒是佛门修行的基础,是佛门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会生烦恼,而烦恼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碍。

5/134 宝生佛。 为五方佛中的南方佛,表福德,象征着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又译为“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宝相佛,宝幢佛等。宝生佛位于南方欢喜世界,可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

6/134 不空成就佛。 五方佛中的北方佛,表事业,象征着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五种智慧——成所作智,可以成就自利、利他的一切事业。

7/134 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名号有十三个之多,常用的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用“阿”意为“无”,“弥陀”意为“量”。阿弥陀佛位于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

8/134 药师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亦称“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使具足诸根,而入解脱,依此愿而成佛。药师佛愿满建成的净土,即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为活人消灾延寿,让人健康快乐,故在汉地大受欢迎。

9/134 弥勒佛。 未来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弥勒佛现在兜率天现菩萨身相说法,未来会下生成佛。

10/134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亦称“观音”、“光世音”、“观自在”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佛教显宗认为其说法道场在浙江的舟山普陀山;佛教密宗认为其说法道场在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

11/134 文殊菩萨。 全称文殊师利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首,为释迦牟尼佛为的胁侍之一,是智慧的化身。在《华严经》中,表理之普贤与表智之文殊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侍,三者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12/134 普贤菩萨。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之一,是理德的化身,大乘经典的总护法,菩萨行的典范。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13/134 地藏菩萨。 亦称“地藏王菩萨”。据《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曾在佛前立下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幽明教主,说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14/134 大势至菩萨。 简称“势至”、“大势”,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西方三圣之一。《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密宗称其为“得大势明王”。

15/134 弥勒菩萨。未来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弥勒佛现在兜率天现菩萨身相说法,未来会下生成佛。

16/134 虚空藏菩萨。

17/134 大威德大笑明王。 “大威德”,密宗泛指具有大威德的菩萨:“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 “明王”是密宗佛、菩萨的化身,是为了教化贪婪、愚昧的众生而示现的忿怒威猛相;是以佛菩萨的智慧之光明,破除众生愚痴烦恼之业障,故称明王。

18/134 大威德 步掷明王。 普贤菩萨化身,可济度六道,有使罪人发现其菩提心及降伏恶魔的力量。

19/134 大威德大力明王,十大明王之一。

20/134 大威德不动尊明王。 又称不动金刚、不动威怒明王等,为五大明王之首,大日如来的化身,可使修习者成就诸愿,且能消除水旱灾、降伏兵贼及获得财富。

21/134 大威德变现忿怒大轮明王。 弥勒菩萨之化身,能排除众生的一切业障。

22/134 大威德焰发德迦明王。 十大明王之一,是妙吉祥菩萨的化身,曾发愿成就火光三昧作如来力士,为如来降伏魔怨,啖尽秽迹,故又称“火头金刚”、“秽迹金刚”。

23/134 大威德无能胜明王。 地藏菩萨的化身,能降伏众生的烦恼魔障。

24/134 大威德马首明王。 观音菩萨的化身,即密宗六观音之马首观音,能除众生一切灾厄及恐怖,能救众生脱离苦海。

25/134 大威德甘露军咤明王。 南方宝生佛的化身。“军咤”意译为“瓶”,瓶在密宗里是甘露的象征,意为以慈悲为怀,遍洒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污秽心灵。

26/134 大威德降三世明王。 东方阿閦佛之化身,能降伏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贪、嗔、痴之毒,故名。

27/134 跋罗堕尊者 伽伐蹉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一、二罗汉。十八罗汉即由十六罗汉演变而来。本堂水陆画中的十六位尊者为佛的弟子,受佛的嘱托,常住世间,不入涅槃,受世人供养并为世人种福田。

28/134 诺迦跋哩陀尊者 苏频陀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三、四罗汉。据说,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苏频陀尊者原是佛陀最后一位弟子。

29/134 诺炬罗尊者、跋陀罗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五、第六罗汉。据说,诺炬罗尊者原为一武士,出家后,师父为了让他摒弃以往粗野的性格,让他学静坐。但他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静坐罗汉”。

30/134 迦力迦尊者 佛陀罗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七、八罗汉。 据传,迦力迦尊者原是一位驯象师。因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是佛法的象征。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骑象罗汉”。

31/134 戌博迦尊者 伴诺迦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九、十罗汉。据传,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夺王位。他对他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且打开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32/134 罗怙罗尊者 那迦犀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一、第十二罗汉。据传,罗怙罗尊者是释迦佛唯一的亲生儿子,随父出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著称。所谓“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故世人称他为“沉思罗汉”。

33/134 因迦陀尊者 伐那波斯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三、第十四罗汉。因迦陀尊者原为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

34/134 阿氏多尊者 荼畔咤迦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五、十六罗汉。据说,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因为他前世就是一位修行和尚,修行到老,毛发都脱落了,只剩下两条长眉毛,死后投胎转世,将长眉毛也带了出来。故世人称他为“长眉罗汉”。

35/134 天龙八部诸神众 又称“龙神八部”、“八部众”,为佛教八类天神名。

36/134 卫法神王婆罗门仙等众

37/134 天藏菩萨

38/134 无色界四空天诸天众。 佛教将众生生死轮迴的世界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是只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没有物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空天、四无色、四空处。

39/134 色界四禅非非想大梵天主众。 色界为三界的中间层,远离欲界淫欲、食欲而仍然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华丽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没有欲染、没有女形,众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因此界尚有色质,故称色界。

40/134 大梵天无色界上四天并诸天众。 大梵天为三界中色界诸天之总称,诸天以远离淫欲为根本。 无色界上四天即四重天:1.空无边处;2.识无边处;3.无所有处;4.非想非非想处。

41/134 大梵天王诸神众。 特指色界初禅天之主,又称大梵天王。大梵天王形象被汉化后,多为雍容华贵的中国古代帝王模样,身后有辅臣簇拥。

42/134 忉利帝释天王众。 按佛教的宇宙观,欲界是由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四洲(众生居住的地方。

43/134 欲界十二天主诸天众。 欲界护持佛法的十二位天尊。

44/134 四大天王。 居住于欲界第一天,守护人四洲的四位天王。

45/134 大威德菩萨众。 指有大威势,足以折伏恶魔;有大慈德,足以救助众生的菩萨众。

46/134 北极紫微大帝 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是道教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

47/134 星主宿主清凉照夜月宫天子、百明利生千光破暗日宫天子诸神众。 画中红衣捧圭帝王相者为月宫天子,白衣捧圭帝王相者为月宫天子。日宫天子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亦称日天子、宝光天子。

48/134 太乙诸神众 为道教人物,是太乙救苦天尊的诸化身。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的角色,如同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道教中拯救苦难、超度地狱鬼魂的天神,是上清灵宝天尊的化身。

49/134 五方五帝众 即道教的五老君,为早期道教最尊奉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五位天神:东方木帝,南方火帝,西方金帝、北方水帝,中央土帝。画中中央一帝为玉皇大帝,被五方五帝所环绕。

50/134 太阳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真君。 道教崇奉的六位真君。道教以太阳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作男性帝王像。

51/134 太阴罗睺计都紫气月孛星君众。 太阴即月神。道教以月为夜明之神。罗睺、计都为逆日月而行的星君;紫气、月孛为顺日月而行的星君。

52/134 宝瓶金牛天蝎巨蟹磨羯宫神。 为道教黄道十二宫之六宫。

53/134 天马天称双女双鱼白羊狮子神 为黄道十二宫之另六宫。

54/134 子丑寅卯辰巳元神 即十二生肖中的前六肖。中国古代以十二种动物来分别配属十二地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道家对其神格化后,即为十二元神星君。画中与十二种动物相配之神即为十二元神之神名。

55/134 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元辰星君 即十二生肖中的后六肖,十二元神中的后六位元神。

56/134 角亢氐房心尾箕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东方七宿,四象之一——青龙。

57/134 斗牛女虚岁危室壁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北方七宿,四象之一——玄武,北方七宿位于北方,其形似龟(亦称龟蛇合体),属水,其色玄,总称玄武。

58/134 奎娄胃昴毕觜参星君。道教二十八宿之西方七宿,四象之一——白虎。

59/134 井鬼柳星张翼轸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南方七宿,四象之一——朱雀。

60/134 北斗七元左辅右弼众。 画中下北斗七元星君加上左辅右弼合称北斗九辰星君。 道教认为,北斗是九天之精魂,九地之灵魂,九星之妙象,九州之威神。

61/134 普天烈曜一切星君诸神众 画中所绘为前面未提及的其他道教星君众。

62/134 匡野四将神祗等众

63/134 天地水府三官大帝众。 道教最早奉祀的神灵,亦称“三元大帝”、“三官帝君”,是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并被道教神格化后形成的神仙信仰。

64/134 天蓬天猷翊圣玄武真君。 为道教四圣真君: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亦称“北极四圣”、“北方四元帅”为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大护卫。

65/134 天曹府君天曹掌禄主算判官诸司判官等众。

66/134 大阿修罗王诸神众。 天龙八部之一,佛教的护法神、战神、以好斗著称。

67/134 年月日时四直功曹使者 为道教中所供奉的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四位小神,从事掌记功劳、传递文书之事务,也是佛道两教的守护神。

68/134 鬼子母罗刹诸神众。 鬼子母为佛教护法神二十诸天之一。据《鬼子母经》记载,鬼子母原为一恶神,自己有五百孩子,但还偏喜欢抢取他人的子女充饥。

69/134 阿利帝母大罗刹诸神众。 阿利帝母即鬼子母,画中所绘为转善后持圭受封的鬼子母,身后所列为各大转善后的男大罗刹。

70/134 大圣引路王菩萨众。 为接引佛阿弥陀佛的左胁待观世音菩萨所化。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徒梦寐以求的世界。死后灵魂能跟着引路王菩萨脱离三界而足登极乐世界,为善男信女的至高理想。

71/134 八大金刚诸神众

72/134 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天特尊之主居色顶天摩醯首罗众 1.即大自在天,音译为“摩醯首罗”。原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意思是“幸福”,“创造幸福”。

73/134 金刚密迹等众 金刚为“金中最刚”之意,以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之意。金刚杵在佛教中为断烦恼、斩恶魔的法器。金刚密迹则为护持佛法的天神。称其为“密迹”,是因其能听到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74/134 二十八部统领鬼神散脂大将众殷忧四部外三洲韦驮尊天众。 右为散睹大将,又名夜叉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众,有的说他是鬼子母的丈夫,有的说他是鬼子母的儿子。

75/134 持地菩萨众。 即佛教二十四天之一的地天,在汉传佛教中为手持鲜花的美丽女神形象。 持地菩萨的职责是保护土地及地上的一切植物免受灾害,角色如同道教中的后土娘娘。

76/134 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 与前佛教持地菩萨对应,为道教四御之末,俗称后土娘娘,职责大致与持地菩萨相同,主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之秀,是四御中唯一的女性神。

77/134 东岳天齐仁圣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五岳崇拜起于汉代,唐代封王,宋代封帝。 东岳天齐仁圣帝为东岳大帝的全称。

78/134 南岳司天化昭圣帝,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 均为道教五岳五帝之一。

79/134 西岳金天顺圣帝,北岳安天元圣帝。 均为道教五岳五帝之一。

80/134 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龙王众 娑竭罗为梵文音译,音译为“咸海”。娑竭罗龙王即称为“咸海龙王”。

81/134 增长出生证明功德坚牢地神 助扬正法诃利帝喃诸神众 左为坚牢地神,意为此神有如大地之坚牢,此神又称“大地神女”。

82/134 行日月前救兵戈难摩利支天诸神众 摩利支为梵文音译,音译为光焰。佛教《摩利支天经》载:“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

83/134 四海龙王诸神众 四海龙王为道教信奉的四大海神: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此方北海龙王。龙王能宣扬正法,普降甘霖,普救众生于炎旱干渴中。

84/134 江河淮济四渎诸神众 即道教四渎源王:江渎广源王、河渎灵源王、淮渎长源王、济渎清源王,亦称四渎水帝。 渎,为大川。《尔雅·释水》称:“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

85/134 五湖百川诸龙神众 古代中国是个龙崇拜的国家,先民认为,凡是四季有水的地方,都有龙神居焉,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五湖百川,都有龙神所居。这里泛指陆地河湖龙神众。

86/134 陂池井泉诸龙神众 同上所言,这里所指的是除大海、大河、大湖外,陂池井泉的小龙神。

87/134 主风主雨主雷主电风伯雨师众 即道教供奉的风伯(右上)雨师(右下)雷公(左下)电母(左上)。

88/134 主苗主稼主病主药五谷神众 中国先民基于对自然的崇拜,认为万物都是神灵护佑及支配的,包括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苗、稼、药、病和五谷。

89/134 守斋护戒诸龙神众 佛道两教在进行重大法事活动期间,都要求参加者守斋护戒。以保持清净之身心。所谓斋,是指饮食,指正午以前按规定时间吃素餐。

90/134 下元水府三官大帝众 为同前所述赐福天官,赦罪地官,解厄水官三官大帝。本画特指水官大帝。道教《历代神仙通鉴》载:无始天尊的三个儿子,因分别出生于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而被称为三元大帝。下元大帝即水官大帝。

91/134 顺济龙王安济夫人诸龙神众 画中为一对龙神眷属,均为保国护民的善神。济,意为救助、接济、渡河。顺济、安济均为护民之举。画中持圭王者为顺济龙王,持圭贵妇为安济夫人,其余为侍从。

92/134 太岁天子大煞博士日游太阴诸神众 均为丛辰名。道教星相家以阴阳五行配合干支、八卦方位,岁月日时,造出各种吉凶神煞,名为丛辰。

93/134 大将军黄幡豹尾白虎金神青羊乌鸦众 均为丛辰名,为阴阳家、堪舆家眼中的凶煞。 大将军、黄幡、豹尾与太岁、岁破、太阳、岁杀和岁刑合称八将军,八将军所在的方位时日,均须避忌。

94/134 蚕官五鬼诸神众 蚕官即蚕神,司蚕之神。中国古代传说中认为,黄帝夫人螺祖是蚕神。故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蚕官都为女神。这里画的蚕官却是面露凶相的男官,可能是因为与五鬼相配之故。

95/134 鹤神雌神雄神火血身黄血刃刀砧七煞诸神众 鹤神与日游神相似,时而在天,时而巡游四方,为凶神,须迴避。 七煞为丛辰名,为金神方位上这凶神,极凶,须迴避。

96/134 年禁 月禁太白岁煞官符土后土伯幢命诸神众 年禁即年忌。道教阴阳术数家认为,人自七岁起,每隔九年,则为大忌之时,当小心行事,是为年忌。

97/134 吊客丧门大耗小耗宅龙诸神众。 吊客丧门大耗小耗均系凶神,宅龙为镇宅之神。

98/134 护国护民城隍社庙土地殿塔伽蓝等众 城隍原义为护城壕沟,后演变为道教管理地方之神的名字。宋时,于地方有功者,被祀为城隍,如杭州的文天祥。

99/134 地藏菩萨秦广楚江宋帝五官。 地藏菩萨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幽明教主,即画中脚踩莲花。” 秦广楚江宋帝五官为十殿阎王中前四王。

100/134 阎罗变成(卞城)泰山 平等都市转轮大王众。 十殿阎王中的另六王。五殿阎罗王掌管叫唤大地狱及十六诛心小狱。六殿卞城王掌管大叫唤地狱及枉死城及下设十六小狱。

101/134 地府六曹四司判官地府都司官。 画面下层六位持圭者,为地府六曹。上层四位持圭者为四司判,另两位手捧卷宗都为都司官(地府低级官员)。

102/134 地府五道将军等众。 地府五道将军为把守阴间地府东南西北中入口的五位守路鬼神,据传为东岳大帝手下属神,掌管世人生死荣禄,有五道庙祀之。

103/134 善恶二部牛头阿傍诸官众。 善恶二部指天龙八部中的善神与恶神。牛头阿傍为后排持钗者。牛头也叫阿傍,为阴曹地府的鬼卒,人身牛头,与人身马头的马面为搭档,为阴间的“防逻人”,即巡逻访捕逃跑的罪鬼。

104/134 八寒八热诸地狱孤魂众。 画而上层为八寒地狱,下层为八热地狱。 地狱分八寒八热两大地狱。八寒地狱为佛教所说的八种酷寒的地狱。

105/134 近边孤孤独地狱屋倒墙崩等众。 画面上层为靠近城墙边的孤独地狱,一罪鬼在受酷刑。下层为屋倒墙崩、人被压伤死的场面,宣扬因果报应理论。

106/134 起教大师面燃鬼王众。

107/134 主病鬼王五瘟使者众

108/134 大腹臭毛针咽巨口饿火炽然鬼魂众

109/134 孤魂

110/134 六道四生一切有情精魂众

111/134 往古帝王一切太子王子等众

112/134 往古妃后宫嫔婇女等众

113/134 往古文武官僚宰辅众

114/134 往古为国亡躯一切将士众

115/134 往古比丘众

116/134 往古比丘尼女冠优婆塞优婆夷诸士等众

117/134 往古道士生霞烧丹未明众

118/134 往古儒流贤士丹青撰文众

119/134 往古孝子顺孙等众

120/134 往古三贞九烈贤妇烈女孤魂众

121/134 往古九流百家诸士艺术众

122/134 往古雇典婢奴弃离妻子孤魂终

123/134 饥荒饿病疾缠绵自刑自缢众

124/134 依草附木树折崖摧针灸病患众

125/134 枉滥无辜御冤抱屈一切孤魂众

126/134 赴刑都市幽死狴牢鬼魂众

127/134 火焚屋宇军阵伤残等众

128/134 仇冤报恨兽咬虫伤孤魂众

129/134 堕胎产亡严寒大暑孤魂众

130/134 误死针医横遭毒药严寒众

131/134 身殂道路客死他乡水漂谠灭众

132/134 一切巫师神女散乐伶官族横亡魂诸鬼众

133/134 毗卢遮那佛。 法身(理法聚而为法身)佛,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合称三身佛。

134/134 毗卢遮那佛。 法身(理法聚而为法身)佛,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合称三身佛。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