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张瑞敏,海尔创业三十年

1/20 从1984年亏空147万元的破厂,到2014年营2007亿元的超级大财团,张瑞敏,这位永立潮头的变革家,用30年打造海尔家电世界第一品牌传奇。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手轮大锤亲自砸冰箱,新浪山东为您揭示其成功背后的故事。

2/20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濒临倒闭的青岛日用电器厂当厂长。第一次到厂里的情形他仍然记得,破旧厕厂房越发破败,窗子七零八落,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张瑞敏经过车间的时候,看见一个工人使劲把窗框扯下来,扔进了不远处的火堆,火堆边有五六个工人正围着火堆烤红薯。

3/20 张瑞敏后来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更糟糕的是财政问题。当时冰箱厂亏空了147万。换在北京,如果一天看三场故事片电影(0.3元/场),够看4474年了。

4/20 为了整治工厂,张瑞敏上任后他颁布了13条“军规”,连“不准在车间里大小便”也包含在内。后人读到这里,大概都会笑到喷饭,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张瑞敏的制度贴出半年多后,随地大便的人没有了,但是小便的却还没能马上杜绝。

5/20 张瑞敏上任后的第一个决策就是退出洗衣机市场转而生产电冰箱,并把工厂的牌子更换为“青岛电冰箱总厂”,他向青岛市和北京的轻工业部再三要求,终于被允许引进利勃海尔的技术,成为轻工业部确定的最后一个定点生产厂。

6/20 张瑞敏作为优秀企业家的魅力,是在一次砸冰箱的“行为艺术”中散发出来的。1985年,他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76台冰箱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一声令下,76台冰箱都被砸成了废铁。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个职工两年的工资。

7/20 砸冰箱成为这家日后中国最大的家电公司的第一个传奇,表明了出现于商品短缺时期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正是从质量意识的觉醒开始的。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海尔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羊。

8/20 此后十余年,是海尔高速成长的黄金时期,张瑞敏通过引进欧洲生产技术及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迅速实现了产量与质量的双重跃进。1990年,海尔第一次向“师傅”德国出口2万台冰箱,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欧洲家电市场。1994年,也就是在他创业的第十年,海尔冰箱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9/20 张瑞敏提出了“日清日高”的管理名词,它要求每个工人和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在人才管理上,他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经过不懈努力,海尔成为当时国内管理水平最高的制造工厂之一。同一年,张瑞敏写出了《海尔是海》,几乎是中国制造业的一篇雄壮宣言。

10/20 就在张瑞敏与德国合作没多久,美国一巨型家电企业想要进入大陆市场,来找海尔合作,并且向张瑞敏许诺了天价高薪,但要求必须打美国企业的品牌,必须控股,而打自家品牌与控股这两点也恰恰是张瑞敏与人合作的底线,所以张瑞敏断然拒绝了。

11/20 这家美国企业威胁说:“如果你不和我们合作,我们和中国别的公司合作,第一个要把你打倒!”张瑞敏听后告诉对方:“我们现在唯一害怕的是自己!” 15年后,1999年4月28日,美国海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揭牌。工业园奠基仪式开始,国歌奏起的那一刻,张瑞敏形容自己“非常非常激动”。

12/20 2001年,由颜建军和胡泳创作的《海尔中国造》出版,三年狂销百万册。在当时中国企业界,以知名度和重要度而言,排名前三的企业家分别是张瑞敏、柳传志和王石,他们分别是家电、电脑和房地产的标杆性人物。其中张瑞敏以销售业绩、品牌打造和管理思想的突出,不容置疑地排第一。

13/20 然而,在1996年以后,海尔以及中国家电产业展开了惨烈的价格屠杀战,因产能过剩及技术创新乏力造成的产品雷同化,迫使大型企业日渐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更大的突变发生在渠道,国美及苏宁等专业电器专卖店意外崛起,它们通过对终端的控制大大压迫了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

14/20 一向高调的张瑞敏突然变得沉寂。2004年12月26日,是海尔创业20周年的纪念日,公司文化部门原本拟定的一场恢宏的庆典盛会被悄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次规模不大的研讨会,张瑞敏让人买来一艘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模型,搁放在办公桌的正前方。他说,“我要一抬头就看到它”。

15/20 这时候,海尔开始进行一场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完成了对组织架构、员工的“再造”,2004年海尔年营业收入达到1016亿元。2005年,他放弃了对日式管理模式的学习,正式推出创新的组织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16/20 2012年12月26日,张瑞敏提出了海尔第五个发展阶段战略主题—网络化战略。这一战略或将大大提升海尔网络时代的资源整合能力,并加速海尔向互联网时代服务型企业的转型。自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先后经过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

17/20 2014年,张瑞敏在出席某商业论坛时自曝裁员计划:互联网逼着海尔转型,海尔在2013年裁员1.6万人,今年将继续裁员1万,且对象主要是中层。很显然,这家一度代表中国家电最高形象的公司正处在三十年来最危急的时刻。张瑞敏在演讲中提出“自杀重生,他杀淘汰”的决绝观点。

18/20 2014年海尔年营业收入达到2007亿元,是中国家电企业中首个突破2000亿大关的公司。但他却要继续变革,要把辛辛苦苦建造的“航空母舰”拆散,鼓励员工在平台上创业,他要把海尔变成联合舰队,把大企业做小。海尔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他回答应该是一片森林,生生不息。

19/20 北京时间2015年11月10日凌晨,张瑞敏在伦敦再获殊荣,被评选为“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同时还获得“最佳理念实践奖”,是第一个同时获得两项大奖的中国企业家。

20/20 创业30多年来,他不仅“制造”了一家卓越的中国企业,他的管理思想还正在让这家公司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并持续影响世界。他,是一位海尔的创业者。他,更是海尔这支舰队的组织设计师。他叫张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