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两个家两座城:贵阳和紫云

1/25 我出生在贵州省紫云县火花镇红星村坝弄组,直到上初中,我才第一次离开村里。如今,我在距离家乡红星村200多公里外的贵阳市工作,从上大学到现在,已经在贵阳生活了十多年。虽然离家不远,但每年我也只是回一两次家,看望父母。

2/25 【贵阳】这是我在贵阳市居住的小区。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居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社区,从小习惯的那种邻里关系已经不再。我的父母也因不熟悉城市、没有熟人等等原因不愿意到城里来。

3/25 【紫云】这是我从小长大的村子,名叫坝弄,“坝弄”一词是由布依语音译而来,村里共有七个姓氏55户人家,皆为布依族,世代以种植水稻为生,村子三面环水,地势较平,是理想的水稻种植地;2008年以前,村里人全住在布依族古老的建筑—— 一层木楼里。今天,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改造了以前的危房,村里五十多栋自建小洋房拔地而起,有人家购买了汽车,日子越变越好。

4/25 【贵阳】这是我的大学校园,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度过。我在大学里参加各种社团,结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同龄人。

5/25 【紫云】这是坝弄小学校址,我小学一年级时,学校都是牛棚教室。因离中心校较远,村里2008年以前设有教学点,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开两个班,照顾村里不能长途走读的孩子。后来坝弄小学并入中心校,这里就废弃了。现在学校成为村里困难户暂时居住的收留所。

6/25 【贵阳】这是我居住的小区对面的奥体中心广场,天气好的时候,市民在这里玩航模、放风筝、吃烤臭豆腐。有足球赛或者演唱会的时候,广场上人山人海,叫卖声加油声混成一片。这里是贵阳市民享受体育激情、与巨星偶像一起呐喊的地方。

7/25 【紫云】我父亲在田野里开垦他的第二块菜地。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闲置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虽然每年父亲种的粮食都吃不完,但是他舍不得荒掉家里的田地,总是想办法种上其他的经济作物。2017年,父亲把家里的几块自留地转化为果林,栽上李子树。而他精心呵护的菜园子,蔬菜鲜嫩,长势很好,为邻里所羡慕。

8/25 【贵阳】这是贵阳市奥体中心篮球场,我在不出差时,下班后都会到这个球场挥洒汗水。几场对抗激烈的球赛后,我常摸着隆起的大肚腩,感叹自己花在酒桌上的时间太多,锻炼时间太少。

9/25 【紫云】这是村小学操场上,几名放了寒假的中学生在打篮球。因小时候条件差,村里没有一块硬化的球场,我童年里都是在泥地里打的篮球。现在,每年春节初五后,村里都会组织小型的篮球赛。

10/25 【贵阳】贵阳市的一家咖啡店里,两名年轻人在各自玩着手机。城市里,年轻人虽然同坐一桌,但大家都是各自拿着手机,在自己的社交网络圈子里自娱自乐。

11/25 【紫云】大年初二,村里两位年轻人在吹奏唢呐。每年秋收后,布依族的男子都会聚集在一起,学习和练习吹奏唢呐,在春节期间,大量的空闲时间,好学的布依族男青年都会在长辈的指点下,提高唢呐的吹奏技术。在布依族年轻人传统的娱乐项目里,学会唱山歌和吹奏不同的乐器也是必要的技能之一,是年轻人能够吸引到异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12/25 【贵阳】这是我一位友人在贵阳举办的婚礼,他是苗族,但在贵阳市一处繁华的酒楼举办了西式婚礼。亲友们也从老家到贵阳祝贺,我们大部分生活在贵阳的年轻人,都随大流,在城市举办我们从小不熟悉的、本来不属于我们民族特有的婚礼。

13/25 【紫云】这是一位好朋友出嫁时的场景,她是一名记者,出阁当天,她的妈妈把半辈子攒下来的最值钱的银饰及苗绣服饰穿在女儿的身上。凌晨出阁时,新郎手捧一束鲜花站在闺房外等候。新年新郎是高中同学,因新娘的要求,这场婚礼在接亲环节加了新郎下跪求婚戴钻戒的环节,其他完全按照苗家人的婚俗进行。我受邀参加见证了一场不用采访发稿的传统婚礼。

14/25 【贵阳】这是我在等公交车上班时拍到的一对老闺蜜。她们约着从小区出发,一同搭公交车去有打折活动的超市购买日用品,她们在等公交车这段时间里,聊北京电视台的健康节目、聊物价、聊儿孙... ...上公交车时,还相互礼让。

15/25 【紫云】这是我奶奶(右)生前和她相认的妹妹合影。这张图片是我奶奶生病时,婆婆和她的家人骑着摩托车来家里看望时拍的。她们在1949年前因缘相识,在那个年代,交通不便,没有书信来往。她们是全靠脚步走出来的感情,情同手足。我们处于社交网络发达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频繁,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却越来越远。

16/25 【贵阳】这是贵阳市的弘福寺,因寺庙建在城中公园黔灵山上,香火很旺,是人们到黔灵山公园游览必去的景点之一。贵阳市民每年腊八这天都要到弘福寺去讨腊八粥,大年初一要到弘福寺去烧香祈福,弘福寺成为贵阳市民寄托美好愿景的场所之一。

17/25 【紫云】这是我们村口的一处土地庙,村里共有5座这样的土地庙,分别在布依族习俗里五个不同的节日里进行供奉。这座土地庙是在每年农历三月三进行供奉,保佑村里免于火灾。布依族的这类庙宇,常人平日里是不能接近的,庙周围生长的大树,枯死的枝丫及树干,村民也不能捡回当柴禾使用,庙里代表神灵的石块及其他设施有损坏,村民也不能擅自进行维修,必须由村里的鬼师在约定的日子里才能进行修缮。土地庙在布依族村寨里地位至高无上,是膜拜于心间的神灵。

18/25 【贵阳】来自美国的洋女婿安迪在贵阳市庙会上购买年货。安迪来贵阳市三年,今年他把父母也带到中国,让他们感受中国的年味。一家人逛庙会、买年货、写春联,其乐融融。随着贵阳市开放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在贵阳工作生活,融入了贵阳这个城市。

19/25 【紫云】布依族姑娘在赶乡场选购特色围裙,这类围裙是布依族姑娘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重要饰品。布依族妇女在年末赶乡场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须品外,卷尺、彩色线、布条、特色围裙等都是妇女们选购的重点。按照布依族习俗,她们每年年底都会缝制新衣,在大年初一后走访亲朋时穿戴。随着外出打工的布依族姑娘越来越多,乡村集市上年轻人的穿着也越来越时尚。

20/25 【贵阳】这是贵阳市观山湖区的灯市庙会,我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去采访这个题材,由于城市限制烟花炮竹燃放,很多市民记忆里的年味,都要靠每年一次的灯市庙会来拾取。元宵节当天,灯市庙会人山人海,各异的彩灯让市民大饱眼福,但交通堵塞,也让人苦不堪言。

21/25 【紫云】大年初一晚上,我弟妹用手机录下村里燃放烟花的美景,准备与她在外打工的姐妹共分享。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村里4G网络的覆盖,村里人人一部手机,村里发生的大小事都被村民拍下来,在社交网络上与他人分享。

22/25 【贵阳】这是2017年农历大年三十,我在贵阳市家里准备的年夜饭,虽然很丰盛,但是少了从小习惯的那种年味。我每次在贵阳过年三十,都盼望着初一快些到来,这样就能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和父母一起吃年初一的团圆饭。

23/25 【紫云】布依族视大年初一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从早晨开始在堂屋里虔诚地供奉自己的祖宗,直至傍晚燃放炮竹将他们送走,回归灵位。晚上,将猪身上最好的肉做成布依族特色的菜肴,一家子人围在火盆旁边,每个人都要喝点米酒,将各种不容易化在酒杯里,一饮而尽;也在烟花鸣放声中,展望新一年,希望有个好收成。

24/25 【贵阳】这是我在贵阳市的家拍的一张全家福。在贵阳拍全家福,总是感觉很冷清,少了在老家一家子人在一起的那种吵吵闹闹又欢声笑语的满足感。

25/25 【紫云】这是我在老家拍的一张全家福。2016年我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家族已是四世同堂,二十几号人。每年春节,我都会召集亲人们拍一张全家福,拍照前,大家都注意整理妆容,穿上新衣服,母亲和婶婶们相互“攀比”一下刚刚缝制的新衣。小孩子在拍合照时,总是不配合,要么闭眼要么张开大嘴恶作剧,惹得一家子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