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沉陷之地 雾霾之“源”

1/20 成也煤炭、败也煤炭。煤炭给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破坏。2016年6到11月,新浪新闻分别探访了安徽淮南和山西忻州。煤,不仅让这里成了沉陷之地,也是雾霾之源。

2/20 2017新年伊始,全国72个城市启动或维持重污染天气黄色及以上预警。而根据环保部及专家分析,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造成雾霾的最主要来源。虽然近年来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大大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消耗,但我国煤炭依赖的局面短时间内依然不可能改变。

3/20 山西忻州山区,漫天灰尘中,煤矿和村民在“争夺”着生存空间。2012年之前的十年时间,是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暴利吸引各类资本涌入。身处煤炭“黑金”中的村民,投身小煤窑,承包土地、集资建矿,比比皆是。

4/20 山西忻州煤矿,一眼望不到边的的煤山被整个挖空。机器轰响,尘埃飞扬。伴随着煤炭开采、运输和使用而来的环境破坏问题,甚至是人体健康、生命的折损在很多地方都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5/20 2012年下半年,煤炭行业开始走下坡路。煤炭利润的下滑,大批工人下岗。采煤沉陷区日益成为地方经济的“累赘”,也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历史坏账,大量耕地和农田的占用,让这些煤矿沉陷区成为抽象的“煤炭真实成本”留在大地上的最具象的伤疤。

6/20 在一些老矿区,采空区几乎遍及整个地域,“塌陷——搬迁、整治——再塌陷——再搬迁、再整治”的恶性循环使当地经济陷入困境。

7/20 安徽淮南煤田曾是中国的“五大煤矿之一”,是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但是,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煤炭开采所引起的塌陷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所有问题仿佛几场暴雨后,被成片淹掉的村庄一样,短时间爆发出来。但,与城市洪涝被淹不同的是,沉陷区从地质上永远变成了一片湖。

8/20 从淮南市区到煤矿沉陷区之一凤台县顾桥约一个小时,地图显示其中有一条022县道可到达,但车到大李村,就不能再前行了。眼前是一条形似刚刚累起的临时堤坝,坑坑凹凹,轿车就只能到此为止。堤坝两侧是一片湖水,湖水中浸泡着几幢已经淹了一半,又或是只露个房顶的民居。

9/20 沉陷区的湖水,一天天漫上来。“上个月,那水还只到那座房子的前院,这个月就已经只剩下个房顶了……”老者指着不远处一座浸在水中的屋顶说。

10/20 塌陷水域问题仅仅是采煤引起的地质危害中的一部分,采煤造成的塌陷还会造成房屋开裂、倒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

11/20 原本的菜地,被湖水隔开,农民刘强(化名)去自己家地里,都得划着船过去。

12/20 从2000年到2016年,整个淮南煤田有近10个西湖面积大小的农田和村庄(约65.3平方公里)由于采煤塌陷而沉入水下,其中农田面积占到近八成。

13/20 大李村原先住着200多户人家,是一个大村,因为采矿深陷,这里从三年前就已经开始整体搬迁。村里已少有人迹,年轻人的出路只能是进城打工或去做点小买卖。

14/20 一辈子以种地为生的老农民,则在老屋里磨磨蹭蹭,拖一天是一天,只要家门前那点菜地还没被淹到,都不愿离开。

15/20 村里人少,邻里间却还有斗殴事件。一位还在留守的长者说,“还不就为了争抢那点晒谷子的场地……田地、房子、晒场都被水淹了。”

16/20 2016年6月27日,凤台县姬沟店后岗村的村民马天宇在帮父母搬家,眼前的湖水已经涨到家门口了。“早就该搬了,你看看这周围,如果不是筑坝拦水,早没了。这几天要来暴雨,也就一夜间的事了。俺爸妈就是舍不得那点菜地……”12年前,后岗村就已经被列入采煤沉陷区搬迁计划。

17/20 淮南市对深陷区移民有搬迁补偿政策,每人28平方米的补偿面积,多余面积可以成本价购买。耕地以“青苗费”的名义补偿,根据物价上涨,近两年的补偿标准是1800元/亩/年。这些在建的居民楼就是为安置采煤塌陷区农民而修建的安置小区——滨河新村安置小区。

18/20 当地农民算了笔帐,一亩地的产值要换成钱的话,确实也就1800元上下,但老农民种一亩多的水田,再加上门前一点菜地,就足够养活自己;如果用1800元去买粮买菜,哪养得活自己。沉陷区当地的一个官员聊起这里农民说:“他们太苦了,那点青苗费能顶什么用呢?赖以生存的土地没了……”

19/20 太阳快落山时,湖中央的电线杆还露着一点点“脑袋”,像是十字架,又像一个临死前挣扎的溺水者……或许,这就是村庄的“没”日。

20/20 成也煤炭、败也煤炭。煤炭给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破坏。2016年6到11月,新浪新闻探访了安徽淮南和山西忻州,这两地的共同特征就是,采煤沉陷区。煤,不仅让这里成了沉陷之地,也是雾霾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