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去世

1/60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于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5日晚去世,享年90岁。出生于一个种植园主家庭的卡斯特罗,最终却成为古巴革命的领导者,带领古巴人民克服美国经济封锁造成的困难。卡斯特罗的生平可以说是古巴传奇。编辑:李聪格/新浪图片出品

2/60 卡斯特罗1926年出生于古巴原奥连特省的比兰。比兰不是一个镇,连小村庄都算不上,那里只有几户人家。卡斯特罗出生在父亲的庄园里,他的家是一幢西班牙加利西亚式建筑。他从小就习惯于农村的风景和劳动,熟悉那里的树木、甘蔗田、禽鸟和昆虫。图为儿时的卡斯特罗。

3/60 卡斯特罗的父亲来自西班牙加利西亚,他十六七岁时在西班牙被征兵服兵役,到古巴参加1895年爆发的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后他移民到古巴,建立了自己的庄园,在当地相当有钱有势,经济地位非常高。卡斯特罗的母亲是古巴人,曾经是卡斯特罗父亲的女佣。图为卡斯特罗的父母。

4/60 童年时,卡斯特罗就具有了反叛者的性格。当时,卡斯特罗与哥哥拉蒙和四岁半的弟弟劳尔一起到圣地亚哥拉萨列小学读书。父亲听信校长的话,认为三个孩子品性不良,不再送他们上学。11岁的拉蒙让母亲转告父亲:如果不让我上学,我就放一把火,把家烧了。图为上小学时的卡斯特罗。

5/60 卡斯特罗得以继续读书。五年级时他编造了一个各科都是满分的记分册给监护人。七年级时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全科优秀奖。1939年,卡斯特罗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要一张绿色的10美元纸币。罗斯福的助手给他回了信,却没有给他10美元。图为卡斯特罗在贝伦中学读书时。

6/60 卡斯特罗读中学时,古巴实际上处于巴蒂斯塔的军事统治之下。1940年—1944年,巴蒂斯塔成为民选的古巴总统。图为1938年,古巴陆军参谋长巴蒂斯塔(左)在美国华盛顿。巴蒂斯塔迎合美国,支持其在关塔那摩建立海军基地,成为二战期间美国亲密的合作伙伴之一。

7/60 从贝伦中学毕业后,卡斯特罗进入哈瓦那大学学习法律,这是一座中等阶层和富人上的学校,也是古巴的政治中心之一。卡斯特罗很快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参加了多米尼加远征和曼萨尼略远征,将古巴民族英雄塞斯佩德在1898年起义时敲过的大钟带回哈瓦那大学。

8/60 1948年4月,著名的“波哥大事件”发生。1948年4月,泛美会议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古巴和阿根廷学生来到波哥大开展反对殖民者统治的抗议活动。卡斯特罗被认定是骚乱的幕后操纵者而遭到通缉,他设法返回哈瓦那大学。图为卡斯特罗在1947年11月的一次演讲中。

9/60 “波哥大事件”以失败告终。卡斯特罗认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计划不够周密。图为哈瓦那的一次示威游行时,卡斯特罗(左)与警察头领基里诺·乌里亚面对面斗争。此时,卡斯特罗已经开始阅读马列著作。1950年9月,24岁的卡斯特罗毕业了。他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做律师工作。

10/60 1952年初,卡斯特罗决定在6月的大选中角逐代表哈瓦那省的众议员。但是那一天没有到来。1952年3月10日,巴蒂斯塔发动军事政变,将普里奥总统赶下台,开始了独裁统治。卡斯特罗决定发动人民起义。图为巴蒂斯塔(右二)与他的新内阁成员。

11/60 卡斯特罗和他的同志们决定在古巴圣地亚哥开始行动。他们训练了1200个年轻人,训练场地是哈瓦那大学以及哈瓦那射击俱乐部。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率领120个人攻打圣地亚哥蒙卡达兵营,其中大部分都是西班牙加利西亚人。图为蒙卡达兵营士兵冲出营房投入战斗。

12/60 战斗进行了不到30分钟,卡斯特罗等人寡不敌众,5人牺牲,开始撤退。卡斯特罗等19个人决定上山继续战斗。图为蒙卡达兵营战斗过的场景。

13/60 “七·二六”事件震惊了整个古巴。全国笼罩着紧张气氛。巴蒂斯塔下令中止宪法,逮捕令发往全国各地。至少56名参加蒙卡达兵营事件的起义者惨遭杀害。他们在被枪决前,都经历了种种酷刑。图为巴蒂斯塔警察枪杀反对巴蒂斯塔政权的人。

14/60 卡斯特罗没有如愿继续战斗,警方开展了对他的特别搜捕行动。他和另外两位同志在丛林中行走时被捕。1953年10月16日,法庭对卡斯特罗等人进行公开审判,卡斯特罗为自己辩护,辩护词就是那篇著名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他和弟弟劳尔分别被判15年和13年徒刑。图为卡斯特罗被捕后。

15/60 卡斯特罗在监狱里一直关注外面的形势。1954年底,巴蒂斯塔当选新一任总统。第二年5月,巴蒂斯塔在舆论压力下宣布全国大赦。卡斯特罗和弟弟劳尔在松树岛被囚禁两年之后,离开古巴流亡到墨西哥,在那里认识了切·格瓦拉。图为卡斯特罗(左)与格瓦拉(右)在墨西哥。

16/60 去墨西哥之前,卡斯特罗在古巴召集了“七·二六运动”成立大会,这是一个革命的组织。1955年秋,“七·二六运动”在墨西哥南部山区开始进行军事训练。此时,卡斯特罗的父亲已经去世,他便把父亲留给自己的遗产用作训练费用。图为卡斯特罗在墨西哥练习射击。

17/60 1956年11月25日凌晨,卡斯特罗、劳尔、切·格瓦拉等82名革命者,登上“格拉玛号”游艇向古巴进发。12月2日登陆古巴。登陆后第三天就遭到了巴蒂斯塔军队的袭击,大多数革命者被杀害。图为参加“格拉玛号”远征运动的部分成员在墨西哥合影。

18/60 “格拉玛号”只剩下12名成员,卡斯特罗决定上马埃斯特腊山继续战斗。有一段时间,他们在山里只靠七支步枪与敌人周旋。在山上,格瓦拉的哮喘病发作了,几乎动弹不得,后来一个农民拿了药给他才得以好转。图为卡斯特罗(右二)与格瓦拉(右三)在山上。

19/60 一度,巴蒂斯塔政权认为卡斯特罗死了。美国合众社记者弗朗西斯·麦卡锡就是这样报道的。然而,1957年2月的这张合影,让卡斯特罗已死的谣言不攻自破。照片上是《纽约时报》记者赫伯特·马修斯(左)与卡斯特罗在吸烟。当时,赫伯特·马修斯来到山上对卡斯特罗等人进行了采访。

20/60 赫伯特·马修斯是第一个上山进行采访的记者。他与卡斯特罗的合影让卡斯特罗的游击队首次产生了国际反响。他写道:“毫无疑问,作为古巴革命的领路人……他手下的人都十分爱戴他……这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有着献身精神的革命斗士……”图为卡斯特罗与战友在马埃斯特腊山上。

21/60 马埃斯特腊山区是当时古巴最荒凉的地区之一,主峰图尔基诺峰是古巴海拔最高的山峰。居住在山区的都是古巴最贫苦的农民。卡斯特罗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开展革命斗争。图为卡斯特罗在山上练习射击。摄影:Enrique Meneses

22/60 卡斯特罗在那里遇到了第一批愿意加入游击队伍的农民,一些农民甚至帮助他们把残余的部队重新集合起来。为了保存实力,卡斯特罗不得不经常转移队伍。因为,每个镇子里都有巴蒂斯塔军队。图为在山上吸烟的卡斯特罗。摄影:Enrique Meneses

23/60 卡斯特罗带领他的队伍不时下山攻击巴蒂斯塔政权的兵营。同时,哈瓦那市的“七·二六运动”成员也正在与当局进行周旋,他们试图攻击总统府卫队、干掉独裁者,最后遗憾地失败,35个革命者牺牲。图为卡斯特罗与战友。摄影:Dickey Chapelle

24/60 1957年5月中旬,马埃斯特腊山上的部队挫败了政府军对其进行的大规模围剿。卡斯特罗在山上成立了军需供应部,此外,山上还有简陋的机械修理厂、一所医院、一个皮革厂、一个小型兵工厂和一所学校。图为在山上骑马的卡斯特罗。摄影:Enrique Meneses

25/60 卡斯特罗组织了一支名叫“玛丽亚娜”的娘子军。照片中两位女性是著名的女游击队员,赛利亚·桑切斯和比尔马·埃斯平。前者是卡斯特罗的秘书和战友。后者是劳尔的妻子,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成为古巴妇女联盟负责人。图为比尔马·埃斯平、卡斯特罗、劳尔与赛利亚·桑切斯合影。

26/60 马埃斯特腊山成为革命的中心。战斗间隙,卡斯特罗看报、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并从中吸取战略战术经验。他要求司令部将毛泽东关于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著作油印成小册子,下发到各部队,被起义军称为"来自中国的粮食"。图为读报的卡斯特罗。摄影:Enrique Meneses

27/60 卡斯特罗命令劳尔和格瓦拉以及另外一位领导人卡米洛分别建立不同的游击战线。图为深夜里看书的卡斯特罗,一位女性为他执灯。摄影:Enrique Meneses

28/60 1958年4月,巴蒂斯塔政权向马埃斯特拉山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总共出动了1万兵力。战斗进行了70多天,最后政府军被击退。摄影:Enrique Meneses

29/60 1958年12月28日,卡斯特罗会见政府军总司令坎蒂略将军,建议其“体面撤离”。图为卡斯特罗在马埃斯特拉山。摄影:Enrique Meneses

30/60 1959年1月1日,通过电台,卡斯特罗得知巴蒂斯塔已经逃亡。他命令各路纵队继续进攻,向哈瓦那开进。切·格瓦拉和卡米洛的纵队横扫了半个古巴岛,他们与卡斯特罗在圣克拉拉会合。卡斯特罗在此进行了演说。摄影|Andrew Saint-George

31/60 1959年1月8日,卡斯特罗和他的战友终于进入哈瓦那!

32/60 进入哈瓦那市区,卡斯特罗向支持者挥手。

33/60 革命者攻下巴蒂斯塔政权在哈瓦那的第一要塞哥伦比亚兵营。卡斯特罗在此对民众发表了著名的“和平鸽演说”,他面前落着一只鸽子,肩上也有一只。有人以此把卡斯特罗当作神。

34/60 卡斯特罗物色了大法官曼努埃尔·乌鲁蒂亚卡出任总统,而自己就任政府总理。新政权成立不久,对巴蒂斯塔分子进行了公开审判,接着进行了住房改革和土地改革。1959年7月,奥斯瓦尔多·多尔蒂科斯开始担任古巴总统。图为多尔蒂科斯和菲德尔卡斯特罗。

35/60 新政权刚刚建立,卡斯特罗希望在国际上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更希望得到身边富有的邻居美国的认可。图为1959年4月,卡斯特罗访问美国期间在波士顿机场。

36/60 1959年4月,卡斯特罗在华盛顿见到了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两个人谈得并不愉快。尼克松“根本就不喜欢卡斯特罗这个人”,他认为古巴新政权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卡斯特罗告诉他自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不是共产党人。

37/60 1959年4月的美国之行,开启了古巴与美国政府之间短暂的蜜月期。古巴革命期间,尽管美国支持巴蒂斯塔政权,但并未对革命进行干涉。图为卡斯特罗在纽约参观联合国大厦。

38/60 好景不长,古巴开始进行整治和经济改革之后,美国不再支持古巴。1960年3月,法国“拉科布雷号”船在哈瓦那港爆炸,事故造成75-100人死亡,至少200人受伤。这起事故被认为是由CIA策划的,它试图推翻古巴政权。图为卡斯特罗、切·格瓦拉等在哈瓦那街头抗议。

39/60 1960年2月,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访问哈瓦那,宣布支援古巴。随后美国宣布停止对古巴一切经济援助。1960年9月22日,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这是他首次站上联合国大会的讲坛,演说持续四个半小时。

40/60 新政权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让富人和中产阶级财富缩水,他们离开古巴,来到美国迈阿密。其中一部分人希望在美国的帮助下,能够推翻卡斯特罗政权。1961年4月17日,1500名古巴流亡者在美国中情局的支持下,在猪湾登陆古巴。卡斯特罗亲临战场指挥作战。

41/60 在猪湾吉隆滩,卡斯特罗从一辆坦克车上跳下。这是一幅著名的照片,卡斯特罗说:“我在那些行动的不同时刻上过好几辆坦克。”。猪湾登陆前,1961年4月15日,美国人支持的古巴雇佣军驾驶飞机轰炸了古巴空军基地。第二天,卡斯特罗宣布了古巴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42/60 在吉隆滩的卡斯特罗部队。在这场战役中,古巴军方有150多人战死,几百人受伤。

43/60 被俘的古巴雇佣军成员。

44/60 被俘的雇佣军。1500人的雇佣军中,1200人成了卡斯特罗的俘虏。后来,经过与美国人的协商,卡斯特罗将这些俘虏安全送回美国。为此,美国人支付了200万美元现金,以及价值5000万美元的儿童食品和药品。

45/60 猪湾登陆一年以后,1962年8月,美国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发现苏联在古巴安装中程导弹。这是10月25日,在联合国总部,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阿德莱·史蒂文森和苏联大使瓦列里安·佐林关于古巴核设施进行辩论。佐林否认此事。此时,美国人已经开始军事部署,准备跟古巴一战。

46/60 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指出古巴建设的导弹基地构成了“对所有美洲国家的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肯尼迪强烈呼吁赫鲁晓夫从古巴撤走导弹并保持克制。

47/60 1962年10月23日,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卡斯特罗在哈瓦那发表电视讲话,谴责美国的政策,提请古巴人民主义入侵危险。表示古巴准备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战斗。

48/60 核危机期间,卡斯特罗视察部队。当时,卡斯特罗认为一场冲突不可避免。然而美苏达成协议,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大力神导弹,苏联从古巴撤走SS-4。这让卡斯特罗感到愤怒。

49/60 卡斯特罗本想把美国人从关塔那摩基地撤走作为苏联撤出导弹的条件。现在,古巴关塔那摩仍然在美国人手中。图为核危机期间位于古巴的军事设施。

50/60 核危机期间,卡斯特罗视察部队。

51/60 核危机期间,古巴的炮兵连。

52/60 因为核危机一事,卡斯特罗对苏联抱有成见,但他仍然站在了苏联一边。图为1963年4月28日,卡斯特罗(左二)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左)、赫鲁晓夫(右二)在一起。

53/60 卡斯特罗在苏联考察了40天。图为卡斯特罗在莫斯科坐马车。1965年10月3日,卡斯特罗将古巴革命党更名为古巴共产党,自己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54/60 古巴革命胜利后,中古关系密切。然而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对立使古巴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卡斯特罗不得不做出痛苦选择。做了几次说和工作之后,卡斯特罗完全倒向苏联一边,开始在各种场合影射中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两国才重修好。图为1995年卡斯特罗在长城。

55/60 波哥大事件不久后,1948年10月12日,卡斯特罗与同学米尔塔·巴拉特结婚了。他是“古巴革命起义同盟”成员拉斐尔·巴拉特的妹妹,拉斐尔跟卡斯特罗志同道合。当时,卡斯特罗新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家里常常缺少牛奶。图为卡斯特罗与妻子米尔塔、儿子菲德利托合影。

56/60 儿子菲德利托是1949年出生的。1955年,卡斯特罗出狱后,米尔塔提出离婚。随后,米尔塔带着儿子出走美国。后来,米尔塔又移居西班牙。此时,米尔塔的哥哥拉斐尔·巴拉特也已经与卡斯特罗分道扬镳,成为巴蒂斯塔政权的一名部长。图为1963年卡斯特罗与儿子菲德利托。

57/60 在卡斯特罗的革命道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革命同志塞莉亚·桑切斯。从打游击时起,塞莉亚就是他的战友。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年长卡斯特罗5岁的塞莉亚(左),是卡斯特罗的女友、助手、顾问,像姐姐般呵护这位古巴领袖,她为他生育了5个孩子。

58/60 卡斯特罗传奇般的英雄经历激起了很多年轻女子的爱慕之情。一个名叫玛丽塔的旅美德国女人就是其中之一。那年,19岁的玛丽塔在哈瓦那邂逅了卡斯特罗,两人不久便坠入情网。不过,这段恋情只持续了7个月。多年后,玛丽塔曾被美国中情局招募派去刺杀卡斯特罗,可她最终没下得去手。

59/60 卡斯特罗现任妻子达莉亚·索托(左一),比卡斯特罗年轻20岁,此前古巴政府和媒体很少披露她的情况。在古巴,谁都不曾见过一座卡斯特罗塑像,没有任何学校、街道或城镇以“卡斯特罗”命名,他的头像也没有被印在任何一张古巴的钱币上。

60/60 谢谢观看本期《历史》!欢迎您“顶”或发表“评论”。有悄悄话,请私信<a href="http://e.weibo.com/kanjian2012" target="_blank">@看见</a>微博。(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