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两会记忆:两会也可以说“不”

1/21 曾几何时,全国两会上,在选举领导人或者表决任何议案时,我们常听到的词语是“全体代表或委员一致举手表决通过”,“全场起立、掌声雷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会上的代表和委员们开始有人投弃权票甚至反对票,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2/21 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按表决器”,以及秘密写票处的设立、智能电子票箱的使用,两会上的这些变化也见证着中国人追寻民主的脚步。图为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举手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21 从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全国人代会的投票方式基本是鼓掌、举手与无记名投票并用。图为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开幕,大会代表一致通过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

4/21 1959年4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当执行主席向大会宣布选举结果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5/21 1983年6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图为代表们投票。摄影:崔宝林/新华社

6/21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对一项议案进行表决时,一位人民代表举手表示不同意见。供图:CFP

7/21 1988年3月28日,人大代表黄顺兴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反对89岁的周谷城担任主任委员。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不同声音。摄影:贺延光/CFP

8/21 1988年4月,七届人大会场设立了秘密写票处。图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国家机构领导人。摄影:李平/新华社           

9/21 1989年4月4日,全国人大会议上,港澳地区代表、香港新界社团联合会会长李连生对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的决定投弃权票。摄影:汤孟宗/新华社

10/21 1989年4月4日,在人大闭幕式上表决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的决定时,有800多人投弃权票。这是大会工作人员在统计弃权票。摄影:崔宝林/新华社

11/21 1990年两会上,第一次启用电子表决系统。图为1990年,代表们按动代表席上的电子表决器对主席团名单进行表决。摄影:刘建国/新华社

12/21 两会应用电子表决系统,始于1990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这套电子表决系统有报到、表决和即席发言3种功能。每个电子表决器都设有“赞成”、“反对”和“弃权”3个键钮,表决是无计名的。图为工作人员在监视电子表决系统的运转情况。摄影:汤孟宗/新华社

13/21 1992年的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台湾代表黄顺兴要求公开发言,表达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这一次,黄顺兴没有成功。摄影:程铁良/CFP

14/21 1992年3月26日,邹家华副总理(左三)、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来到出席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听取代表对三峡工程议案意见。摄影:李生南/新华社

15/21 1992年3月22日,专为出席“两会”代表、委员咨询的三峡工程专家组成员陈德基(右一)、胡汉林(右二)、朱承中(右三)等向参观长江三峡工程展览的人大代表介绍有关情况。摄影:戚文娟/新华社     

16/21 从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起,每位代表面前的桌上,都安装着一个巴掌大小的无记名电子表决器。图为1993年3月20日,代表们按表决器,通过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办法。摄影:齐铁砚/新华社

17/21 近年来,每年大会召开前,大会秘书处都会组织部分代表到人民大会堂测试电子表决器,确认系统是否准确无误,这也是接受代表监督的一个体现。图为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采用的电子报到、表决、选举系统。摄影:崔宝林/新华社

18/21 1994年3月14日17时,是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的截止时间,提案委员会共收到委员提案1851份。这是工作人员在对提案进行分类整理。摄影:刘宇/新华社   

19/21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图为代表们按表决器表决通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摄影:李生南/新华社

20/21 2008年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这是工作人员在发选票。摄影:高洁/新华社

21/21 目前,在无记名电子表决系统安全、高效运作的同时,纸质的无记名投票方式仍在使用。图为2009年3月1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全国人大代表在表决。摄影:庞兴雷/新华社

相关推荐